万古人间四月天

2024-09-30 16:01:35 - 北京晚报

▌于葵著

万古人间四月天

1955年2月12日,林徽因由于病情急剧恶化被紧急送往同仁医院治疗。此前,梁思成也因感染肺结核被送进同一所医院……

“过去,无论妈妈病得多么重,我从来没有想到她会离开我们!”梁再冰难忘母亲林徽因最后的那段日子,“虽然我知道她的病势已经越来越沉重,但她毕竟已经病得太久,我们大家都有些‘习以为常’——妈妈只是生病了!”

新中国成立初期,清华教工住宅没有暖气,冬天要靠烧煤炉来取暖。而病弱的林徽因又格外怕冷,家中必须生三四个约半人高的大炉子才能使她勉强度过冬天的严寒。为这些炉子添煤加火的工作全靠梁思成。在繁重的工作和家务压力下,梁思成的体力渐渐不支。陈占祥的女儿陈愉庆回忆:“我看着梁先生亲自打开炉子上方的炉门,一铲一铲地往里添着煤块。那间卧室的取暖炉子很高,至少有一米二左右,梁伯伯看上去非常吃力。我去问父亲,为什么不让阿旺娘帮忙?连我也可以帮忙的。父亲轻声告诉我,梁伯伯说了,炉火是徽因妈妈的命,稍稍着凉就有危险。梁伯伯一直是亲自侍弄炉子,别人弄炉子他不放心。这么多年了,都是他自己动手,时刻监视煤火的燃烧情况,决不能让煤块烧乏了。其实他自己,也患着多种疾病,但他还是竭尽全力地呵护着跟自己一样多病的妻子。”(陈愉庆:《多少往事烟雨中》)

每到秋季转凉之时,林徽因总要病倒。1953年深秋,薛子正秘书长特地在城内西单附近修整了一套四合院,装上暖气,让忙于纪念碑设计等工作的林徽因暂时迁入城里这处小院居住。整个小院虽说有了暖气,但是烧起来容易很热,不烧又非常冷,很难控制。结果住在此处,林徽因的病状反而变得更沉重了。

1954年春,怀孕不久的梁再冰来到这座四合院,走进母亲林徽因的房间。梁再冰回忆:“只见妈妈忽然从床下拖出了一只白瓷大盆,说这是她给我即将出生的孩子准备的礼物!白瓷盆里面有一大摞妈妈亲手缝制的婴儿小被子和小衣服,妈妈拉着我的手气喘吁吁地说,希望我能喜欢她的手艺。妈妈为我准备的这些小衣衫和那些暖暖的小软被,我一直用到了第三个孩子出生。那天临别前,妈妈拉着我的手一再叮嘱:产后要我搬回我们的新家清华胜因院十二号去度产假。她说外婆还在清华,家里还有保姆,可以给我做些饭,这样她才能放心。”

此间,吴良镛也曾来这里探望。他看到,林徽因一个人孤零零地躺在一间大房子里。见到吴良镛,林徽因并没有倾诉多少自己的病情,却是问了许多涉及建筑思想和理论的问题。吴良镛感到,林徽因困惑彷徨,显得疲惫不堪,已经失去了原先的锐气。他劝林徽因安心养病,不要过多被外界的纷扰牵扯思绪。

1954年入秋之后,林徽因的病情开始急剧恶化。她已经完全不能工作,整日在病榻上艰难地咳喘,常常彻夜难眠。她眼窝深陷,骨瘦如柴,面无血色,但目光依然有神。此时,对梁思成“大屋顶”的批判已经拉开序幕。1955年初,在巨大压力下的梁思成患病,不得不进入同仁医院治疗;此间,病情危重的林徽因也入院住在梁思成的隔壁。梁思成可以穿过一扇门直接走到林徽因的病房。自己的病情稍有好转后,梁思成每天都会到林徽因的病房陪伴妻子,但此时的林徽因连说话都已极其艰难。

1955年4月1日清晨六时二十分,林徽因与世长辞,走完了她五十一岁的生命旅程。她走得那么安宁,那么寂静……

1955年4月1日,《北京日报》刊登了林徽因逝世的讣告,林徽因治丧委员会由钱端升、张奚若、周培源、薛子正、柴泽民、陈岱孙、崔月犁、金岳霖、杨廷宝、赵深、吴良镛、陈占祥、钱伟长共十三人组成。4月3日,林徽因的追悼会在金鱼胡同贤良寺举行。梁再冰伴着林徽因的灵柩到达贤良寺殡仪馆时,正见金岳霖与陈岱孙在落泪。追悼会由钱端升主持,梁再冰代表家属对同仁医院的大夫、护士为挽救林徽因的生命做出的最大努力表示谢意,场上一片唏嘘。众多的花圈和挽联中,金岳霖和邓以蛰联名题写的一副挽联最为醒目: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