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饼大又圆

2023-10-01 14:00:34 - 北京晚报

中秋月饼大又圆

▌周嘉礼

1969年的中秋节令我记忆犹新。那是我们下乡后过的第一个中秋节。

中秋节对于辛勤劳作了一年的农民来说,既是丰收的喜庆节日,又是阖家团圆的日子。节前,家家户户欢天喜地做着过节的准备。村里不时传来“咩咩”的羊叫,是各家都忙着宰羊。按照当地习俗,主人要将羊的头蹄下水作为报酬送给屠夫。这个时节的羊肉最为鲜美可口。大柴锅炖羊肉是中秋节各家各户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大餐。一家人坐在热腾腾的大炕上围坐在炕桌旁,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好不痛快!孩子们很快就吃完了,就手拿着月饼往屋外跑去。

节前,村里的油坊最忙,也是油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收割后的胡麻籽(胡麻籽的颗粒比芝麻大)经淘洗后控干,在大铁锅里翻炒,待炒熟之后,放在一个原始的榨油装置里,清一色的精壮汉子随即排成一行,使劲不停地推压着油杆,不一会儿工夫,油亮亮的液体就顺从地缓缓流了出来。满屋立刻飘出诱人的油香。

接下来就是乡亲们拿着自家的油桶排队等着队长和记工员分油。等待时间虽然很长,但挡不住大家高高兴兴说笑。

而此时的磨坊,则是女人们欢乐的天堂。这是个盛产莜麦的地方,莜麦虽然是低产作物,但耐饥,故深受老乡们的喜爱。因为上缴国家的公粮一般都是小麦和谷子,所以队里每年只能给每人分到25斤小麦。家家除了留出过大年包饺子的麦子,其余就都用来打中秋节的月饼了。只见女人们一边推着碾子磨麦粉一边唠家常。内容无非就是谁家的儿媳妇要生娃了,谁家的女子今年要聘了,谁家的女子找了好人家给的彩礼多……

村里有几个擅长打月饼的老手此时便最忙。他们用小推车载着烤月饼的模具,走家串户去打月饼。到谁家干这活儿自然是好吃好喝好招待。惯常老乡们会把烤制好的月饼放在陶瓷缸里,用高粱秆编制的盖盘盖在缸上面。这样随时取出来吃都是松软香甜可口的。

轮到给我们知青住户打月饼了,队长说:“你们在村里是大户头,人最多了,也是一个大家庭,就给你们打个大号月饼吧!”我们说:“大月饼,小块的月饼都要打。先打小月饼解馋,平日吃。大月饼可以留着中秋节当天吃。”师傅和队长都笑了。我们看着师傅熟练地和面、揉面、制饼。第一炉月饼烤好一出锅,有人就迫不及待地掰开了一块,咬一口,香酥可口。可比家乡的月饼好吃。在北京过中秋节,老百姓大都喜欢吃稻香村生产的自来红、自来白或提浆月饼,而且都是带馅的。但当地这种月饼叫混糖月饼,口味独特,绵甜悠长。

第一次见到直径足有一米多的大月饼坯,大家忍不住惊叫了起来。看见师傅还在月饼坯上用尖刀画了一只兔子,这一下子就让人想起了月亮,玉兔,至于嫦娥呢,那只能是等吃的时候再想象吧。

待所有的月饼打好后,我们也入乡随俗,请师傅和队长吃了一顿当地待客的美食:烙油饼、炒鸡蛋。男知青们还从供销社买了两瓶当地产的烧酒。而饭桌上,我们女生亲手调制的酸萝卜丝、凉拌土豆丝、烩粉条,则成了最好的下酒菜。

如今的内蒙古,丰镇月饼已经成为乌兰察布市,乃至整个内蒙古西部的美食文化符号,是家家户户中秋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当家美食”。特别是引用了现代化生产方式,中秋节的月饼包装精美,而且每个月饼都是独立包装,吃起来更加方便卫生,已经呈现出品种繁多,花样百出的特色。诸如红糖混糖月饼、冰糖混糖月饼、玫瑰混糖月饼等,甚至也出现了夹馅的混糖月饼。此外,网络的发达使丰镇月饼美名传扬天下,销往全国各地。

这两天,吃着学生们从内蒙古寄来的丰镇月饼,不由又回忆起当年制作月饼的情景。那时我们村里的地理环境得天独厚,除了有一道美丽的清泉之外,还有一口十五六丈深的水井。当年师傅要求和面的水必须要采用深井打出来的水。面粉、红糖、胡麻油等要按比例来和面,这个技术要求,完全是他们凭多年打月饼积累下来的经验。此外面和的软硬度,火候的拿捏,也是“秘而不宣”的宝方。

我们从老乡家里割了二十来斤羊肉,也学着当地人用大柴锅慢火炖羊肉,捞出一大盆香喷喷的熟羊肉后,再用汤去炖土豆和萝卜。又蒸了一锅白馒头。还特意买了两瓶酒,并破例和男生们一起喝了起来。

硕大的月饼是最后端上来的。众人用刀切开分而食之,品味那独特的中秋大餐,此时外边熙熙攘攘、热热闹闹。忽听到有人嚷嚷:“快看!今年的月亮又大又圆!”于是大家急忙跑出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在心中默默地思念远方的父母,思念远方的兄弟姐妹。

插图王金辉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