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新条例今起实施,对于上海加快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具有怎样的意义?

2024-01-01 06:45:26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这个新条例今起实施,对于上海加快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具有怎样的意义?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是提升市民群众幸福感、丰富城市文化、提振城市精神、彰显城市品质、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抓手和途径。《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上海市体育领域第一部综合性、基础性的地方性法规,对上海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条例》共12章69条,全面覆盖全民健身、青少年和学校教育、竞技体育、体育赛事、体育产业、体育组织、体育设施、保障措施和监督管理等,构建全方位的体育发展“上海模式”,对于健全完善中国式现代化地方体育实践法治保障具有启示意义。《条例》的出台,将以立法引领、推动、规范和保障体育事业发展,实现上海体育发展与城市发展的双向奔赴,为上海加快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推进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从立法特色上看,《条例》高度注重务实管用,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

一是体育惠民。《条例》规定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能够满足各类人群需求的运动促进健康服务体系,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纳入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和乡村社区生活圈建设内容。优化体育设施供给与布局,重点对公共体育设施、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学校体育设施等作出明确要求。同时,还规定公共体育场馆应当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合理预留体育公园建设空间,发展体育公园,推动体育公园免费开放,建设公共体育设施,等等。

二是人本发展。《条例》注重落实体教融合、优先发展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明确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开展多样化、高质量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整合青少年和学校体育竞赛活动,推动市、区、校体育竞赛活动联动发展;加强体育运动学校建设,加强体育师资建设和人才引育,建立体育后备人才贯通培养机制。《条例》依法保障市民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对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参加体育活动的权利给予特别保障,提升市民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条例》还细化具体规定,注重加强运动员权利保障,实行运动员体育运动水平等级、教练员和运动防护师职称等级、裁判员技术等级制度等。

三是开门立法。《条例》经广泛调研、征求意见和反复论证、修改,认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市民需求、增进体育福祉、助推实现体育良法善治。

作为一项地方性法规,从立法的角度来看,《条例》主要有三方面的立法创新。

一是立法形式创新。《条例》既注重贯彻落实新《体育法》的规定,又充分体现上海体育事业发展特色。在篇章体例上,《条例》立足于上海丰富发达的体育赛事体系这一发展优势,以及体育设施供给不平衡、不充分这一全民健身领域短板问题,对体育赛事举办、体育设施建设等设置专章予以明确规定。这有利于保障市民平等参与体育运动、提高上海市体育赛事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加快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

二是发展模式创新。《条例》妥善地处理立法与改革的关系,促进竞技体育、体育赛事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创新竞技体育发展模式,优化竞技体育项目布局,扶持社会力量办训,支持竞技体育项目市场化、职业化发展,培育和激励职业体育俱乐部发展,提升竞技体育的综合竞争力。立足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建设目标,加强体育赛事统筹规划,建立体育赛事综合服务机制,发展新兴体育赛事,鼓励社会力量办赛;细化体育赛事无形资产的权利范围,加强相关权益保障;培育上海体育赛事品牌,创建和完善体育赛事品牌指标体系。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条例》还明确,培育体育产业新业态,促进体育与健康、文化、旅游、养老、科技、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体育产业集聚发展,鼓励建设新型体育服务综合体,加强金融、资金与政策支持。

三是体育治理创新。2022年新修订的《体育法》丰富完善了体育法治基本制度,深化体育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条例》一以贯之,着眼改革发展,立足本地需求,拓展国际视野,优化体育治理。如,针对发展堵点,规定可暂不变更土地性质或者临时改变建筑使用功能,利用高架桥下空间、闲置地、楼顶空间等场地资源,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加强监督管理,就开展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建立备案及公开制度;呼应社会关切,加强体育健身行业预付费监管针对性立法。这些规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将有力助推本市体育领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为各地乃至国家相关立法积累宝贵经验。

(作者为华东政法大学中外法律文献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栏目主编:王珍文字编辑:周丹旎题图来源:解放日报海沙尔摄图片编辑:邵竞编辑邮箱:shhgcsxh@163.com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