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岁玉河南段3年内完成保护利用

2023-11-01 00:24:00 - 媒体滚动

转自:千龙网

700岁玉河南段3年内完成保护利用

玉河庵边的河道经过考古挖掘,将古迹裸露展出。

新京报记者吴婷婷摄 

700岁玉河南段3年内完成保护利用

700岁玉河南段3年内完成保护利用

“水绕沙堤曲,春看御柳眠。柔条轻著雨,嫩叶暗抽烟。”这是古人笔下的玉河。如今,玉河已成为北京一条亮丽的景观河道,它更是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珍贵的历史遗迹。10月30日,“以河为媒——沿着大运河看中国”(北京站)网上主题传播活动走进玉河。记者获悉,玉河北段已成为市民游客的休闲、观光打卡地,玉河南段保护修缮预计3年内完工,届时将呈现水穿街巷的美景。

关注 1

玉河庵边河道可近距离观看古迹

早晨9点半,备受游客追捧的南锣鼓巷还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距其步行约500米的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玉河庵即将迎来当天第一位参观者。玉河庵位于东不压桥胡同口,文物保护工作者们不仅保留了其古韵风貌,而且赋予其现代文化特色,实现文物的活化利用。

推开玉河庵的木门,一座小巧、精致的院落映入眼帘,前院栽种着紫玉兰,这是北京最晚开放的玉兰品种,后院栽种着丁香树,每年四五月份丁香绽放,满院清香。院落旁边,一棵百年银杏树叶渐渐泛黄,给玉河庵抹上了秋天的颜色。

北京新北方文旅集团副总经理张勇告诉记者,玉河庵在保留文化属性的前提下,引入阅读空间、文创空间和咖啡空间。新元素的加入,让玉河庵成为年轻人的打卡地,也成为大运河文化的传播地。

有文字资料显示,玉河庵因玉河而建。玉河是京杭大运河北京段通惠河的城内河段,自元代开凿作漕运功能,至明清时期成为景观河,民国时期成为暗渠最终被掩埋,共历经700余年,是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现存的重要历史遗迹之一。

2005年,玉河历史文化保护工程获批立项,2009年正式开工,严格沿着古河道走向进行修复,同时对河道附近的胡同和宅院进行规范整治修复。

2015年初,玉河考古发掘逐渐完成,发掘出东不压桥及澄清中闸遗址、明代和清代古河堤、澄清下闸遗址等。其中,东不压桥遗址于2014年确定为国家级文保单位,确认为京杭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

如今,在玉河庵外,展陈着玉河庵碑、夹杆石等遗迹;玉河庵边的河道经过考古挖掘,将古迹裸露展出,让市民、游客走进历史,了解玉河风貌。

关注 2

玉河两岸四时美景 胡同院落古色古香

现在的玉河已是北京著名的景观河,漫步河道两岸,一年四季美景不断。河中水流清澈、透亮,水草在河底轻舞,玉河两岸的居民小院、胡同院落也被修葺得古色古香。

毗邻玉河的雨儿胡同,经过更新改造,重焕新生。雨儿胡同30号院是雨儿胡同示范区修缮整治提升的样板院落,坚持“共生院”的修缮定位,这个小院被打造为“雨儿人家”。小院里搭建了集居民议事、公共活动、社区服务、展览展陈于一体的社区治理空间,此外还开通了“槐香客厅”“议商暖阁”“值年小站”“文馨书馆”“琢玉学堂”五大服务功能。

东城区交道口街道福祥社区工作者肖今告诉记者,槐香客厅是居民的共享小厨房、客厅,谁家来了亲朋好友,如果在家中觉得拥挤,都可以来槐香客厅一叙,这里既可以做饭,还能边看电视边聊天。

玉河带来的变化不仅如此。张勇介绍,现在市民、游客欣赏到的是玉河北段的风貌,即从万宁桥到玉河故道,这一部分于2007年启动保护修缮,2012年竣工。除此之外,玉河还包括南段部分,即从平安大街到澄清下闸。目前,玉河南段已启动保护修缮,预计3年内将与市民见面,“届时,玉河南段也将呈现出与北段一样水穿街巷的美景,为市民、游客提供优美的休憩场所、可观赏的城市景观。”

在谈到未来玉河如何保护、利用时,张勇说:“我们曾经利用玉河庵的全部院落,用传统方式做了玉河今昔的展览。近年来,我们将这些展览的重要元素浓缩,制作成10多分钟的多媒体视频,更生动地还原玉河风貌,从而腾出了玉河庵的部分空间,引入年轻人喜欢的元素,实现对文物古迹的活化利用。”

背景

玉河是元代京杭大运河北京段通惠河的终点段,西接元代积水潭码头,即现在的什刹海,是现今北京中心城区唯一的古河道遗址。

史料中大多将玉泉山至大通桥的一段称为玉河,亦称为御河或者御沟。如今古玉河遗址段起从现代什刹海东岸,向东经万宁桥的澄清上闸,至东不压桥的澄清中闸,向南到河北胡同东口的澄清下闸,闸口两侧元代镇水石兽依旧伏卧岸旁。

玉河从元代至今历经七百余年,随着历史变迁,其对北京城的漕运、供排水所发挥的作用,也不断被改变。

现今,玉河故道已然成为人文遗产历史的最好见证,也是北京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