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卵巢综合征,真的不只是“影响生育”

2023-11-01 08:12:00 - 深圳新闻网

转自:央视网

一月又一月,女性被月经困扰,它来吧,要与疼痛搏斗;它不来吧,更要疑神疑鬼;长期不来,彻底崩溃。

月经长期不来,多囊可能是诱因之一。多囊全称多囊卵巢综合征。正常情况下,每个月都会有一颗卵泡在卵巢里长大、成熟,并被排出成为卵子。而在多囊患者的卵巢中,卵泡异常增多,但无法长大、释放,从而引发一连串的问题。

多囊被人熟知,还是因为它对生育的影响。让我们倒回上一段。无法成功释放卵泡,就意味着卵子很难与精子相遇。一项研究发现,多囊的女性不孕症的患病率高达70%—80%。即使成功怀孕,她们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流产和早产的概率也会增高。

但提起多囊,我们不应该只停留在它对生育的影响。多囊给女性身体带来的负面效应要比影响生育更为深远。这是因为卵子的生长、成熟和分裂都伴随着雌激素、孕激素等性激素的变化,影响着月经的周期和内分泌调控。作为一种慢性疾病,多囊会贯穿女性从青春期到更年期的半生时光。

中国育龄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病率已经达到约10.1%,这意味着每10位女性中,就有一位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但很多女性对此并没有觉察,因为多囊的症状隐匿又平常。一项研究发现,近九成的多囊患者都会月经异常,但很多女性都不会认为月经异常是需要到医院检查的病症。

报告显示,50.8%的女性月经周期不规律、痛经、月经量异常增多,而没有任何妇科症状的女性只占29.9%。当过半的女性都有月经异常,它就会变成一件稀松平常的事,看上去很难与疾病产生联系。但月经异常恰恰是多囊最明显的症状,也是确诊多囊的必要条件。

悄悄降临的疾病信号就这样被许多女性略过。调研显示,大约七成的多囊患者未被诊断,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诊断延迟。多数确诊女性只被告知多囊对生育的影响,但她们往往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才能真正了解多囊到底意味着什么。

一些患者觉得,如果没有生育的需求,就可以对多囊置之不理。而身体的变化已经悄然发生。

一开始,只是月经失去了规律。慢慢地,激素分泌的平衡被打破,雄激素水平迅速升高,上唇、前胸、下腹等部位体毛疯长,头发却加速脱落,痘痘频频冒头……种种异常信号,都是身体在向你疯狂示警。

如果不加以干预,雄激素增高还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引发腹型肥胖。数据显示,30%—60%的多囊患者被肥胖问题困扰,她们的减重之路尤其困难,而这还只是序曲,糖尿病才是终极大Boss。每2—3个多囊患者里,就会有一个得糖尿病。还有70%的多囊患者存在血脂代谢异常。

肥胖和血脂代谢异常还会互相促进,形成恶性循环。在不同的患者身上,多囊带来的影响也会有所区别,脂代谢障碍导致高血脂,嘌呤代谢障碍导致痛风,糖代谢障碍导致胰岛素抵抗,这些病症让识别多囊、治疗多囊变得更加复杂。

对于患者来说,多囊最危险的还是会导致子宫内膜的病变。长期不来月经、无排卵导致的孕激素缺乏,会将子宫内膜癌的患癌风险提高2.7倍。

一座座大山压下来,多囊患者们担心自己失去生育能力,同时也受到多毛、肥胖等体征的困扰,对自身的评价和身体的满意度降低,更容易陷入负面情绪的深渊。分析显示,多囊患者患焦虑症的风险是其他女性的4—5倍。

遗憾的是,因为多囊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仍然没有根治的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患者就要放弃希望。《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国诊疗指南》指出,多囊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同时《指南》也说明,改变生活方式才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首选的基础治疗。对于暂时没有生育需求的多囊患者来说,在就诊时更应该先走进内分泌科和营养科,而不是妇产科。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多囊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国诊疗指南》指出,在体重减轻5%—10%后,患者在排卵、月经周期、胰岛素抵抗等方面的表现,都能得到有效改善。专家们还建议患者每周至少做2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避免久坐。

对患者来说,学会与多囊共处是一项长期课程。那就从现在开始,和多囊赛跑吧。

策划丨阚纯裕

审核专家丨马良坤(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