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这个平台让排污单位守法更轻松

2023-11-01 19:30:21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交汇点讯排污许可证核发总数,重点管理、简化管理家数,预警信息、报警信息……在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的一块电脑屏幕上,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各项信息便在监管平台上实时显示。

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这个平台让排污单位守法更轻松

“这套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监管系统可以按规则自动筛选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预警,自动提醒排污单位。”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审批处工作人员介绍,“自系统上线运行后,排污许可证逾期情况从过去每个月都会有,到现在基本不会再有了。”

近年来,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把“非现场监管+精准执法”作为提升监管效能、优化执法方式的首要任务,建立了“2+1+N+1”制度体系,通过出台地方法规、制定实施方案、梳理事项清单、打造智慧平台等,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智慧平台的建立,不仅仅是守护蓝天白云,更为企业的绿色发展添加了新动能。

智慧监管,“数据赋能”更省心

“滴!”刷卡进入,扫描装备编码,便可以实现“自助式”执法装备借用、归还。从水污染物快速检测仪到多参数气体检测仪、热成像无人机等,在南京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的装备库内,包含了水、气、声、像执法装备共260件。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在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率先建设“自助式”执法装备库室,实现了执法装备管理的一体化、规范化、流程化。

让环境执法更优,更智慧,南京市生态环境局所做的探索远远不止这些。跟随着执法人员的脚步,一面墙大小的智慧平台出现在眼前,从危废监管到污染源监控,一块大屏上罗列着多种环境监测数据,这就是执法人员的“智慧大脑”。

“部省市三级在大气环境、水环境、污染源监控等方面共有34个子系统,但以往都是分散、独立运作的,这次我们打破信息‘孤岛’效应,归集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数据,实现‘一网整合数据、一屏能观全局’。”南京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一级主办崔明慧随机点开餐饮油烟类别,全市的餐饮油烟实时数据便可以一目了然。“如果说此前的在线监测平台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那么全新的智慧平台则实现了‘智数化’。”

智慧平台以“三库(事项库、模型库、流程库)”“两程(监管事项办理流程、违法事项处置流程)”“一单(非现场监管执法企业清单)”为基本构架,梳理监管事项清单76项、涉嫌违法事项清单22项,通过AI线索智能分析模型,自动输出提醒类、预警类及违法类三类线索,建立起监管与执法两大类闭环处置流程。

同时,构建大气环境、水环境、一证式管理、指挥调度等多个专题板块,对南京全市3976家排污单位、233个加油站、38645辆重型柴油货车、118家机动车检测机构、113处空气站点、42处省考以上水质站点、11处水源地保护区等环境监管监测要素实时动态监控,监测到的预警信息将第一时间移交给所在点位。

“这个全新投用的平台还入选了今年的江苏省生态环境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和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生态文明分论坛优秀案例。”崔明慧介绍道。

精细服务,“绿色发展”更安心

“数据不骗人,小问题也会被暴露出来。”扬巴公司环保专工王莹收到一条提醒短信,“哪个排口的数据异常,都清晰可见,对我们来说这样的监管平台更像是服务平台,让我们能够更快解决问题,更安心。”为减少现场检查次数,智慧平台通过连接给重点企业配发的AR眼镜等设备进行实时连线查看现场情况,有问题就能直接解决。非现场连线功能也最受企业欢迎。

智慧平台充分体现“放管服”理念,梳理出98个非现场监管执法的事项目录,结合大数据、区块链等现代技术手段,每天向企业推送提醒、预警信息约400余条,主动、精细、高效服务企业,助力企业自我管理水平,有效减少违法行为。“以排污许可证为例,智慧平台按照‘提前90日梳理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即将到期排污单位’的工作要求,定期做好提醒告知,平台上线后累计提醒196家企业按时变更许可证。”

“以往,执法人员可能需要前往现场3—4次取证,才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崔明慧介绍,如今,通过智慧平台助力非现场执法取证,平台上可以借助数据库将需要的线索、证据一次性收集,经审核后交办给执法人员,执法人员至多只需前往现场一次进行核实、查漏补缺即可,实现了精准执法和‘不打扰执法’。

“上半年,我市现场执法次数同比下降41.8%;通过智慧平台巡查企业近9万家(次),同比上升12.5%;问题发现率同比提高9%,主要企业日均污染物排放量逐年降低。真正实现‘有案必查、无事不扰’。”崔明慧介绍道。

高效执法,“一键确认”更便捷

建立智慧平台并不是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开展非现场监管与精准执法的初次探索。“在平台上线之前,我们就加强了与公安机关的密切协作,搭建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弄虚作假模型,通过‘数据共享、情报研判、专项行动、联合办案’,积极探索生态环境‘两法衔接’办案新模式。”崔明慧说。

今年3月,南京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通过生态环境“两法衔接”机制进行数据共享,利用企业在线监测数据造假侦查系统的预警信息开展综合研判,锁定4家污水处理厂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或者干扰自动监测设施的违法行为。

“在公安部门和生态环境部门的合力下,我们基本查清相关案情,侦破4家企业‘挂瓶’干扰自动监控设备案件。目前,已经对案件进行立案调查和移送,涉案企业和人员移交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其中3名主要涉案人员及有关企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崔明慧介绍。

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执法工作不仅强化了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同时,也进一步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

“由于应税污染物细分种类较多,确定污染排放数据的专业性强且计算复杂,以往环保税的申报难度相对较大。”崔明慧介绍,“于是我们为税务部门建立一个模型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进一步方便税费办理,让企业办税少跑腿、更便捷。”

今年,南京市生态环境局联手税务部门,打通“数据通道”,使污染源自动监测平台和税收征管系统平台相联通,优化环保税申报方式,通过实时在线获取相关纳税人的排污信息,由以往的“逐项填报”变为“一键确认”。下一步,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将利用信息技术融合更多数据管理系统,扩大非现场监管模式的覆盖面。同时,开展以“执法+服务”为纽带的助企纾困帮扶活动,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吴琼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