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贻贝还有一笔“碳”钱 全省首笔海洋蓝碳(贝类)交易完成

2023-11-01 11:30:46 - 市场资讯

养贻贝还有一笔“碳”钱 全省首笔海洋蓝碳(贝类)交易完成

“搞了10年养殖,我还是第一次知道,养贻贝还能拿一笔‘碳’钱。”10月31日,台州市椒江区大陈镇贻贝养殖户管君武对记者说。

31日上午,全省首笔海洋蓝碳(贝类)交易——大陈岛贻贝养殖固碳项目碳资产交易,在台州市椒江区完成竞拍确认。浙江水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以100500元总价,拍得大陈岛2223吨贝类碳汇,折合人民币45.2元/吨。

据介绍,本次拍卖的大陈岛贻贝养殖固碳项目碳资产,由椒江区大陈镇全体贻贝养殖户创造,涉及2016年至2023年大陈镇贻贝养殖产生的碳汇量。由大陈镇和镇各村集体共同注资成立的台州市椒江大陈岛惠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委托双碳大陈数字化平台进行碳汇量核算,委托双碳大陈碳资产交易平台进行线上公开竞拍。所获得的100500元,部分将留存于大陈共富基金,用于海洋生态保护,部分将回馈给管君武等贻贝养殖户,激发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养贻贝还有一笔“碳”钱 全省首笔海洋蓝碳(贝类)交易完成

大陈岛贻贝养殖基地

“大陈岛共有6家贻贝养殖户,养殖海域近300亩,每年碳汇量约270吨。”大陈镇专职党委委员颜超说,通过碳交易市场机制,释放蓝碳及蓝碳生态系统的价值,并回馈给贻贝养殖户,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和谐共赢。

据介绍,全球自然生态系统每年通过光合作用捕获的碳中,约55%是由海洋生物捕获并固定储存于海洋生态系统,该部分的碳被称为蓝碳,即海洋碳汇。

“大陈岛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6%,是浙江第二大渔场,同时还拥有国际首创柔性输变电项目、国内首个绿氢能源工程、国家级蓝色海湾生态修复项目、风力发电等项目,经过科学评估测算,去年大陈岛沉淀的年净碳收入(碳汇-碳源)达到47436吨碳当量,具备开展海洋蓝碳研究的有利自然条件。”台州市椒江区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李展明说,贻贝养殖固碳能力强,1公斤贻贝能固定约0.3公斤二氧化碳,同时贻贝养殖在我国沿海分布广、产量大,首笔海洋蓝碳交易选择贻贝固碳项目,可以起到更好的示范效应。

养贻贝还有一笔“碳”钱 全省首笔海洋蓝碳(贝类)交易完成

为更好地推进蓝碳工作,去年以来,椒江区邀请中国工程院吴丰昌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全面评估和论证了大陈岛海洋蓝碳的储量和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建成双碳大陈数字化平台,通过卫星遥感、通量塔、物联网技术等,实现对岛上碳源碳汇的全时域全空间态势感知,实时核算大陈碳汇数据。该数字化平台的碳汇核算体系为国内首创,碳核算模块已获得第三方权威认证机构认证,也可以为更多的地区提供服务。

浙江水晶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震宇说,此次拍得的2223吨贝壳碳汇将作为企业碳汇储备和战略投资,以期在碳资产交易圈中赢得先机。

来源:潮新闻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等公开资料,仅供访问者个人学习、参考、研究、交流或欣赏之用,并已表明出处。本公众号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其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妥善处理。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