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乡村振兴曲——临夏县建设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见闻

2024-11-01 09:00:00 - 中国甘肃网

原标题:奏响乡村振兴曲——临夏县建设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见闻

奏响乡村振兴曲——临夏县建设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见闻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王朝霞 王思璇

2022年以来,我省聚焦主导产业培育、和美乡村建设、农村设施服务改善、乡村治理效能提升等重点工作,汇聚资金、人才、技术、信息要素支撑,高标准、高起点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包括临夏县在内的我省6个县区,成功创建农业农村部认定的乡村振兴示范县。

如何统筹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临夏县广袤的田野上,到处呈现着生机和活力,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农业龙头企业日益壮大,农业产业园项目加速推进,现代农业持续释放发展活力……通往乡村振兴的“幸福路”在全域延伸。

夯实产业基础 农业高质高效

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绿色藤蔓间,一颗颗圆润饱满的小番茄点缀其中,长势喜人……在临夏县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及育苗中心内,培育着26个蔬菜品种的种苗800万株。

蔬菜种植,育苗先行。在这里,通过智能化、标准化、工厂化育苗,满足了基地自身种植的需求,还解决了全县广大种植户育苗的难题,完善了“育苗、定植、采收、加工、储存、销售”的蔬菜产业链条。“蔬菜集约化育苗600多亩,每年可向全县及周边县市提供优质种苗2.5亿株。”临夏县远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主管冯浩说。

育苗中心配套水肥一体化、数字化智能控制、全自动虫情墒情苗情测报和点播采摘喷灌滴灌系统,对育苗过程的全面监控和调控,实现了对育苗环境的精准控制,确保育苗过程的高效稳定。“可缩短育苗期10至20天,实现错峰育苗的集群发展,有效防范育苗质量不高、出苗不齐等问题。”临夏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中心何振龙介绍,通过“政府建设+企业运营+村集体分红”的运营方式,一方面让蔬菜种植主体减少成本投入,另一方面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临夏县利用自然禀赋,建设了一批优势产品集中度高、发展前景广、产业链关联度高、带动农户持续增收能力强的蔬菜主导产业。在农业科技园区、北部塬区、中部川区、西南片区等集中流转土地,20个乡镇建成了90个高原夏菜种植基地,全县种植蔬菜15.5万亩,连片规模种植西蓝花、松花菜、豆苗、荷兰豆、娃娃菜等20多个品种,远销广东、福建、山东、香港等地。

“我们错茬错峰种植蔬菜,可从4月到11月连续采摘。今年蔬菜品质好,估计产值7000万元。”临夏鑫河州塬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岑昌荣说,公司在先锋乡种植2500亩菜心、茼蒿、娃娃菜等,以订单方式销往广州等地。

丰富城里“菜篮子”,鼓了农民“钱袋子”。“在这里打工比以前种地轻松多了,收入有保障,一天100块钱,一个月至少能挣2500元,挣钱顾家两不误。”先锋乡前韩村村民鲁振焕说,家里3亩地流转出去后,就在附近的大棚里打工,每年收入近3万元。

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中,农民获得土地流转费的同时,还能就近务工或外出打工,实现双重收入。“自从家里的7亩地流转后,农闲时我到城里打工,每年能赚两三万元,农忙时回村到合作社干农活,每年还能赚一万多元。”前韩村村民蒋元尝到了甜头。

临夏县集中财力支持乡村振兴,近三年年均投入各类资金9亿元,占年度县级财政支出的20%以上。流转土地9万多亩,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特色产业,去年特色农业产值达24亿元。

一二三产融合 激活发展动能

临近中午,先锋乡前韩村“农家乐”迎来食客。客人等待饭菜上桌间隙,一碗色泽金黄的黄酒下肚,全身都暖和起来。

河州黄酒是临夏地区特有的酿造特产,酿造技艺历史悠久。凭借父辈传下来的手艺,90后的仲小善回乡创业,“县里对每户农家乐补贴5万元,并对村容村貌大改善,全村发展休闲农业。”他以黄酒为招牌,将农房变客房,开起了“黄酒人家”。

空气中氤氲着酒的芬芳,核桃树掩映的特色小院中,仲小善的作坊映入眼帘,各类黄酒产品整齐摆放在显眼的位置。“纯粮酿造,没有任何添加。”仲小善介绍,自家酿制的黄酒,选取上等黄小米蒸煮后,拌酒曲、大曲和甜曲凉米,密封发酵至少半年,优良品质的黄酒获得了不少固定客户,仲小善每年酿制100多缸,一缸能出160至170斤酒,每年销量8吨左右。

游客熙熙攘攘,自驾游的车辆络绎不绝,不少游客的汽车后备厢里都装了黄酒。来自陕西的马维说,“听说过河州黄酒,这次亲口品尝,口味酸甜,酒香纯正,作坊也很规范。”临走时,他买了5陶罐捎回家。

农旅融合、产村互惠。临夏县农旅产业逐步兴起,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7个,去年接待游客86万人次、旅游收入3亿元;今年截至目前,接待游客115万人次、旅游收入5亿元。

产业园区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载体。位于土桥镇曹家村的临夏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正在建设中。入驻企业临夏州伊客拉穆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厂房一期已竣工投产。“公司现在使用的科研楼、厂房、冷库、污水处理站等都是园区专门为新项目入驻建成,企业实现了拎包入住、快速投产。”伊客拉穆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芬说。

生产车间里窗明几净,着装整齐的员工各司其职,七条速冻调理食品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牛肉搅拌成肉泥,随后被定型成一颗颗牛肉丸,入水煮熟之后迅速降温,再进行包装。“这是早上刚刚从屠宰场送来的新鲜牛肉。”工作人员介绍,公司在多家平台开设线上店铺,开展直播带货,依托完善的中转分仓、冷链物流体系,实现一件代发、全国3天到货,年销售额可达1.2亿元。

临夏县谋划实施乡村振兴5大工程39个重点建设项目。截至目前,39个项目中的4个项目已于2023年底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已开工建设38个项目,开工率97.44%。

建设善治乡村 乡村宜居宜业

“开饭了。”正值饭点,临夏县先锋乡前韩村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食堂里饭菜飘香,青菜、肉片、豆腐、鱼汤等荤素搭配。餐桌前,老人们围桌而坐,共进午餐、闲话家常,其乐融融。88岁的冯文花是养老中心的常客,“岁数大了,子女也不在身边,走路几分钟来吃饭,很是方便。”她说。

“来这里吃饭的老人有60多人。”先锋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张英明说。

不止一日三餐,腰酸背痛在中医阁进行针灸或按摩治疗,闲暇时间在棋牌室打会牌、练练字,喜欢唱歌跳舞的也有音乐室……村里不少老人表示,闲暇时间都来这里。

老有所养只是前韩村幸福生活的一个片段。如今,前韩村告别了长期以燃煤取暖、柴火做饭的日子,全村自来水入户率、道路硬化率、网络覆盖率、义务教育入学率、医疗、养老参保率均达到100%,近200户村民接通了天然气,公交车通到了家门口……

临夏县推进宜居宜业乡村建设,累计创建示范村24个,硬化路村社全覆盖,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2万户冬季清洁取暖项目目前已完成8039户,动力电和互联网实现了村村通,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乡村之美,不仅美在外形,更要构筑文明乡风之“魂”。土家镇辛付村在“治”上同步求突破,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村”。

村民齐海燕、潘尚莲是两邻居,过去时常因几分耕地边界发生矛盾。“两人为抢占耕地,不是你在我家种小葱,就是我在你家种玉米,趁着对方不注意再互相拔掉,为此争吵不休。”辛付村包村组长齐永霞和村干部数十次上门调解,因双方互不让步,纠纷一直未彻底解决。

今年,村里再次邀请双方来到村委会议室召开调解会,向两人宣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部分内容,并提议由村委会修建宽为20厘米的水渠,将双方耕地隔开。随后又从村里邻居的情理角度单独劝说,最终双方同意此意见,握手言和。

目前,临夏县线上全覆盖推广“七彩先锋”智治模式,线下建立“1+N”网格化管理机制,构建了党建引领、数字赋能基层“德治、法治、自治、智治”相融合的治理体系。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