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线,为您报道】“AI奶爸”让机器听懂话

2024-11-01 09:15:29 - 郑州日报

【我在一线,为您报道】系列报道 

“AI奶爸”让机器听懂话

开栏的话

2024年11月8日是中国第25个记者节。

这个节日,我们可以转换一下视角,把自己当作主角,去体验热气腾腾的生活、去感受各行各业的酸甜苦辣、去书写城市发展的故事。

这次,我们换一种角度去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这次,我们不仅在一线、我们就是一线;这次,让我们距离现场更近一些、让我们扣时代的脉搏更紧一些、让我们的文风更接地气儿一些……

在记者节来临之际,本报推出【我在一线,为您报道】系列报道,走近不同行业代表身边,去体验各行各业的工作状态。我们深信,只有在一线,新闻才更生动;只有在一线,故事才更动人;只有在一线,记者才称得上是记者。

​当你问AI:“秋季适合去哪里旅游?帮我做攻略。”

AI可能会回答:“主流推荐地:喀纳斯、九寨沟、稻城亚丁……小众推荐地:台州、郴州……”而且每个地点后面都有一篇旅游攻略。这样灵活多变的回答出现在人与生成式AI的对话中。在采访之前,我还会质疑人工智能的准确性、智能性,采访后我发现,其实,一款AI大模型产品之所以能够应对万千人的问题,是因为上市之前都会经过“AI奶爸”海量数据“投喂”,倘若在“训练”过程中出现错误信息,则会被“AI奶爸”迅速定位并及时修正。

【我在一线,为您报道】“AI奶爸”让机器听懂话

今年,人社部发布了19个新职业,其中,“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应时而生。之所以被称为“AI奶爸”,因为其主要任务就是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及工具,从事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设计、调用、训练、优化、维护管理等工作。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帮助AI“懂事”,进而“做事”。 

早上8:30,换上进入机房的蓝色工作服,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陈世名带着我来到他每日工作的第一站——中原数据基地算力机房,来这里巡视机房算力集群服务器的运行情况,只见他穿梭在一排排大型“铁疙瘩”中,不停地查看、记录……

29岁的陈世名从河南大学硕士毕业后,进入中原数据基地工作,工作的主要职责除算力机房设备维护及云平台运营外,还有人工智能项目的研发管理,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

“这些设备是我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天上班,我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线下和线上的巡检,确保它们的运行一切正常。”陈世名一边说,一边头也不抬地细致检查每一台机器显示的信号灯,接着他又说:“我们的机房有着很高的建设维护标准,通过先进的运维管理平台可以实现网络链路的自行诊断。”

看着眼前庞大的数据机房,我在惊叹之余不禁皱起眉头,人类的肉眼排查怎能与人工智能大模型飞速生成的效率同日而语?

也许是看出了我的疑惑,陈世名解释道:“其实模型都是靠数据来训练的。我每天都会写脚本进行排查、利用自主搭建的AI平台生成语料。”

训练大模型“学生”,需要大量的数据样本作为“课本”,为了研发部门的知识库模型,陈世名和他的团队搜集了大量的规章制度、运维规程、学习课程等文件,并将它们整理成大模型识别的文件格式,让大模型去学习。

我顿时恍然大悟。原来,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的代表性技术,在训练过程中,要把数据变成语料“投喂”给大模型,让它凭借语料“自学成才”。

来到办公室,坐在大模型的对话框前,我出于好奇,临时向陈世名提出了一个请求:“能否把我的采访问题发给它,看它怎么回答?”

“完全没问题。”

接下来,我把采访提纲中“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有哪些?在赋能各行各业的过程中有什么案例?……”一连串的问题发给大模型,几秒钟的工夫,大模型“思考”后回复了让众人满意的文本。

这下,我彻底被眼前这个“智慧大脑”所折服。看到我接二连三地被震撼,陈世名笑了,他告诉我,目前,自己训练的大模型是部门内部“专属定制款”,是通过搜集大量的规章制度、运维规程、设备硬件说明书等文件,并将它们整理成大模型识别的文件格式,让大模型去学习训练而成的。

“您觉得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采访最后,我问出了一直萦绕在我心中的问题。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陈世名一言以蔽之,“人工智能的发展前路漫漫、未来可期,今后将向多模态方向演进,与各行业作深度融合,涉及科研、开发、成果转化以及算力、算法、数据、产业应用、生态营造等相关领域。只有在各行业领域构建协作发展的多层次算力体系,才能更好赋能产业优化升级。”

而随着人工智能正在变得更加成熟和聪明,陈世名坦露,这促使他不停学习,以跟上技术的步伐,这需要继续创新,想出新点子来让人工智能更好地结合现有生产场景,帮助用生成式AI赋能百业千行。“我这‘老师’也得懂行啊,不然怎么教呢?”

学无止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在记者节来临之际,让我们继续在路上勇往直前吧。

本报记者陶然

【我在一线,为您报道】“AI奶爸”让机器听懂话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