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团队8年拍5万张老人婚纱照,给高校志愿服务带来启示
近日,一支来自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的公益实践团队因入选“武汉楷模”,被越来越多人熟知。从2015年起,每年寒暑假,该团队都自带服装和摄影器材,前往农村、社区、敬老院,为老年夫妻补拍婚纱照,再将照片洗印装裱,无偿赠予老人。8年来,一批批大学生们共拍摄了5万余张照片,为1400多位老人圆梦,还记录汇编了近1000位老人的爱情故事。
不少老人年轻时因条件所限,别提婚纱照,一张像样的照片都没有,而这也成为了他们的遗憾。高校成立相关志愿服务项目,组建公益实践团队,多年来坚持为老人拍照圆梦,难能可贵。对被拍摄对象来说,这是他们一生中第一张像样的照片,也可能是最后一张。新闻中,有老人说“等我走了,就用这张做遗像”,这样的认可,体现出了该志愿服务的价值。
更有意义的,是照片背后那些往事的“被看见”。镜头里的老人们携手半个世纪,有人在战争中守望,有人在自然灾害中撑持,有人的奋斗故事如小说般精彩。数字化时代,5万张照片或许不值一提,但放在每一个具体的人身上,照片不仅承载了记忆,更为社会的发展增添鲜活入微的注脚。
每到寒暑假,各地高校都会给学生布置社会实践任务,但大部分较为形式化,导致志愿服务流于表面,学生参与积极性也不高。这是高校忽视了志愿服务应起到的德育作用。新闻的事例,就给广大高校带来一个很好的启示:一个好的高校志愿服务项目,所能辐射的能量不容小视,需找好落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其真正发挥一举多得的作用。
通过大学生团队8年拍5万张老人婚纱照的新闻,可以看见高校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引导路径。辅导员带领学生一起申报项目,配以设备支持和技术辅导,实践地点让学生自主联系,学校审核材料,通过后帮助学生获取当地相关部门的支持,再让学生自己安排衣食住行。这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他们沟通协调等个人能力,同时,学校的支持也让学生们勇敢去实践有了保障。除此外,也要看到当地相关部门对此事的倾力帮扶。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不只是高校一方的事,更不是学生们“自己随便玩玩”的小事,需要社会多措并举的帮扶。而这,也会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时候,更有认同感、归属感。
责编:冯浩 编辑:李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