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江南城市中的另类

2024-02-01 09:50:44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台州,江南城市中的另类

金木水火土,杭嘉湖属水,妩媚天成;台州属金,铁骨铮铮。这抹金,是阳光打在国清寺照壁上的光,是道家在桐柏宫炼出的丹,是丹书铁券里闪亮的金字,是干漆夹苎的外衣,是新千年的曙光,是温黄平原的稻浪翻滚,是满山的枇杷、橘子和文旦,是大海的落日熔金,是大小黄鱼的金光闪亮,是开渔归来的金银满舱,是黄金海岸的金,更是点石成金的金。

在历史的折子戏中,台州扮演过不同的角色——

“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1300多年前的盛唐,一条诗路连接起中原和江南,台州是唐代诗人心中的诗与远方。

“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1000年前的吴越国,台州是两浙十四州中的一员。山河已秋,人间沧桑,十四州中,州府和城墙尚存的,唯剩台州。

“几因歌席负诗筹,一时文采说台州。”南宋的百年间,台州成为辅郡,进入历史的高光时刻,彼时文化兴盛,名士风流,走出了550名进士、6位宰相。

“九天云气三台近,百里江声一鸟飞。”风起云涌的明朝,台州是抗倭的主战场,金戈铁马,沙场点兵,戚继光在这里九战九捷。如今,刀光剑影、鼓角铮鸣已远,但继光祠、继光街、继光饼、糟羹里,依然流传着一代战神的传说。

台州这座城,向来柔中带刚。

台州怎么不柔媚?须知,“杏花春雨江南”这六个最具江南意象的字,就出自元代文学大家虞集写给台州人柯九思的《风入松》一诗,这六个字,道尽了江南的无限美好。

台州自有温婉的一面,春天的杂花生树,夏天的绿肥红瘦,秋天的菊黄蟹肥,冬天的梅红雪白。关于江南的所有意象,在台州都可以找到,或直接,或间接。

作为江南城市里的另类,台州在温婉秀美之外,还有着异于江南的刚烈豪迈。

刚的一面,在于它的地貌。在中国宏大的版图上,江南如一把绸扇,轻舞飞扬,其中最瑰丽、最奇绝、最神秀的一段山水,就在浙东。台州在浙东之尾,东部面向壮阔的东海,南以雁荡山为屏,西以括苍山为巅,北负天台山作枕。风景这边独好,东海有惊涛拍岸,天台山有诗路繁花,括苍山有满天繁星。绵延的青山,撑起了台州的骨架,浩瀚的东海,打开了台州的胸襟。台州倚山而立,向海而生。

山海相依,铸造了台州刚柔并济的城市性格——柔美中有豪放,温婉中有刚强,灵气与硬气、大气与和气、豪气与英气,兼而有之。乱弹中高亢的腔调,大奏鼓激越的鼓点,黄沙狮舞的英武,大陈岛的垦荒精神,恰是这方水土内在的另一种表达。即便在今天,制造业仍然是这座城市坚硬的骨骼,是这座城市赖以发展的坚实基座。

台州人的性格亦是刚柔并济。就像南宋诗人陈克,既有把瑞香比作锦熏笼的风花雪月,又有北上抗金被俘后宁为玉碎的决绝。就像历史上唯一被灭十族的方孝孺,既有把酒起舞的名士风流,又有屠刀架在脖子上亦不改色的无畏。站在历史的海岸上,回望5000年的惊涛拍岸,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骨子里有一份铁血和强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切宏大叙事,最终归于人本坐标。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闪亮的台州人,或在时代进程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或在文化艺术之林留下鲜明印迹,或在风云际会时振臂一呼,或在改革开放中勇立潮头。他们的故事,是宏大叙事中打开的历史活页,是一方山水所承载的厚重人文,也是城市精神的高度浓缩。

一方水土也养一方风物。台州是江南的粮仓和果园,是世界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之一。甜蜜与鲜美,是这座城市的符号。

这座城市的宜居,在于它的风物,在于它细微生动的生活气息,在于市民无处不在的小确幸。清早小吃摊的烟火气息,夜晚大排档的人声鼎沸,街头巷尾到处是平价米其林,光小吃,就有两百多种。这是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日常。如行云流水,自在舒适。

作为一座移民城市,历史上三次衣冠南渡,带来了南北的文化交融,无论是饮食还是方言,台州都带着北方的遗存,南腔与北调同在。和合思想是台州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经济上的股份合作、政治上的民主恳谈、文化上的包容并蓄、饮食上的丰富多样,是和合文化最生动的注脚。

台州这个名字的诞生,是在1300多年前的大唐,而成为一座新兴的城市,是在改革开放时期。1994年,台州撤地设市。数千年来行政区划的变迁,都无法改变台州的精神内核。

千年前,诗仙李白心心念念要去台州,他花了一个多月时间,终于从长安到达台州。千年后的今天,无论从中国东西南北的哪一个角落出发,你抵达台州的速度,都会比旷野的风走得更快。

来台州吧,陪你看最早升起的曙光,陪你听山野的风声、大海的涛声,陪你走过大街和小巷,喝最醇的酒,看最美的花,吃最甜的果,品最鲜的鱼。

台州有请!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