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直通车|内蒙古:“温暖工程”要把“暖”字写细写实

2024-02-01 17:33:00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发展网

两会直通车|内蒙古:“温暖工程”要把“暖”字写细写实

1月30日,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政协委员纷纷为“温暖工程”建言献策,把“暖”字写细写实。

内蒙古不缺煤不缺电也不缺气,没有任何理由缺温暖。要把彻底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供暖问题作为要事紧事,抓住国家推进城市管网改造的契机积极争取支持,千方百计加大投入,把“民生清单”变为群众的“幸福账单”。

“直面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供暖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好百姓挨冻的问题。”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政协常委、民革内蒙古区委会副主委、呼伦贝尔市委会主委,呼伦贝尔市政协副主席戴强说,“呼伦贝尔地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平均气温在零下25℃左右,平均采暖期7个月,其中根河市、额尔古纳市等地长达9个月。‘温暖工程’对于呼伦贝尔来讲既是一项惠民生工程、也是一项暖民心工程。”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底,累计完成供暖消隐改造工作40个小区,改造管网总长度69027米,惠及用户8191户。

“十四五”期间,呼伦贝尔市总投资12.45亿元新建(续建)供热项目22个。其中,华能伊敏电厂呼伦贝尔中心城区长距离供热项目总投资15.7亿元,供热管线全长70.22公里,为全球高寒地区最长距离供热管道,最高可满足中心城区1528万平方米、30万群众的供热需求,年节约标煤30万吨。

此外,为切实解决农牧民冬季取暖问题,确保农牧民温暖过冬,呼伦贝尔超前谋划、提前锁定煤源,按每户2吨平价“暖心煤”予以保障,每吨煤较市场便宜150元左右。去年10月底,全部发放到位,共发放“暖心煤”17.78万吨,惠及农牧民8.93万户。

呼伦贝尔地处内蒙古的东北部,呼伦贝尔的极寒之地位于根河冷极,也可以说是中国最冷的地方,历史最低温度曾达到零下58度,在“温暖工程”实施中既有特殊性,又具代表性。

戴强表示,“温暖工程”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制定工作方案,切实增强规划建设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合理设置热源、管网布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决避免“朝令夕改、反复折腾”等现象,减少供热施工给群众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鹤如是介绍,按照“因地制宜、因城施策、冬病夏治、标本兼治、群众满意”的原则,全面排查解决制约内蒙古供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弱项短板。

2024年,计划从供热领域的热源保障、热网更新、热力站提升、户内改造、智能化建设、应急保障、散煤治理等七个方面查问题、补短板、抓落实,探索构建精准供热、按需供热的新型智慧供热模式,确保下个采暖季供热质量明显提升,群众投诉大幅降低,让老百姓更好地温暖过冬。同时,启动实施城中村、城边村燃煤散烧综合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切实改善居民供热取暖条件。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作为“温暖工程”的主管部门,做到尽早谋划。

张鹤表示,计划通过新建、改建、扩建清洁热源,新增供热能力1.27亿平方米。改造老旧一级管网1258千米,改造老旧二级管网7125.7千米,改造楼栋立管2589.5千米,全面提高管网输配能力。新建(扩建)换热站318座,对既有2212座换热站进行升级改造,同时对具备条件的地区推广吸收式换热“大温差”机组。利用三年时间,对各旗县区城中村、城边村燃煤散烧进行综合整治,制定专项整治方案,统筹各方面资金和项目,专项推动解决,持续改善居民供热取暖条件,实现群众温暖过冬。

“温暖工程”要建设为暖心工程关键看政府的投资力度,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民建内蒙古区委常委、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基础设施发展处二级调研员马翔宇对此高度关注。

列入2023年内蒙古自治区重大项目调度清单(政府投资5000万元以上、企业投资亿元以上)的温暖工程项目有29个,总投资205亿元,2023年完成投资92亿元。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积极争取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专项中央预算内资金12.173亿元,支持135个项目建设;争取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专项中央预算内资金11.9963亿元,支持71个项目建设。

纳入自治区2024年计划实施政府投资5000万元以上、企业投资亿元以上项目清单的温暖工程项目23个,总投资180.8亿元,计划完成投资27.7亿元,其中新建项目9个,计划完成投资12.7亿元,前期手续办结项目已有4个。

“温暖工程”是民心工程。人民群众的基本保障不仅不能“缩水”,还要随着经济发展“水涨船高”,把该纳入的及时纳入,需要退出的及时退出,做到精准滴灌,用心用情用力把“暖”字写细写实。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