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听说这里是“靠位儿”必到的地方

2024-02-01 21:40:44 - 杭州发布

"

在杭州,有一种约会方式叫:去电影院“靠位儿”。对于不少老杭州人来说,“电影院”三个字,是快乐、甜蜜、温馨的印记。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念念不忘的电影院,或许充满了童年回忆,或许承载了美好青春,或许附带了甜蜜故事...这些,都是过往岁月里不可或缺的亮点。

"

菜市桥,无论从河运历史到诗韵文化都堪称东河第一桥。桥是千年古桥,宋都有记载,原在东青门外,系南宋城河渡桥,也是人们从城东到市中心去的必经之途。东河连接上塘河,硖石、德清、震泽等地的船只,都要经东河到达杭州市区,菜市桥就成了东河最大的码头。

嘉兴、湖州一带的农户多划着小船,将米麦、鱼虾、桑麻、蔬菜、瓜果之类的带来菜市桥兜售。再加上东青门外的本地菜园子,这里便成了行在临安重要的菜市场。

在杭州,听说这里是“靠位儿”必到的地方

我小的时候,庆春门铁路外面还是一望无际的农田,菜市桥下也还有农民挑着菜担子来卖菜。沿着桥堍下去,有一家饮食店,店面不大但收拾得很干净,卖的馄饨和淇淋果露味道独绝。菜市桥往北二三百米有一家人民电影院,到人民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再去菜市桥下吃一客淇淋果露就是儿时最好的享受了。

在我童年的印象中,人民电影院是最气派的建筑了。电影院门前有很宽敞的场地,类似一个小广场。广场的两侧各有一长排水泥砌筑的玻璃橱窗,张贴着各种电影海报和电影介绍。那时候的电影介绍是选取几张剧照配以文字做成连环画式的,我们就根据这个电影介绍来决定看哪部电影。

玻璃橱窗的水泥平台下总是停满了自行车,有专门的看车员,两分钱一辆车,等到电影散场,门口的自行车也就一哄而散,直到下一场开映前,自行车又越聚越多,颇有些南宋瓦子的味道(所谓瓦子就是“来时瓦合,去时瓦散”之意)。

在杭州,听说这里是“靠位儿”必到的地方

从小广场进入电影院需要上十来级台阶,上了台阶又是一个花岗岩的大平台,平台上有八根大石柱撑起了整个门厅,上面是一排绿色的琉璃瓦。电影院的正门是由几扇雕花镂空的大门组成的。正门的两侧分别是两个售票窗口。当年,我觉得售票窗口高高在上,每次都需要踮起脚尖,头仰得老高才可以买到票。

在杭州,听说这里是“靠位儿”必到的地方

那时的电影票价从一角几分到几角的都有,黑白电影、彩色电影,宽银幕电影,国产电影、进口电影,价格都是不一样的。售票处因为设在平台长廊里,免去了排队时的日晒雨淋之苦,但那时候买电影票可不能随到随买,在窗口买票一般都要提早两三天。当时的报纸中缝上就是登电影信息,供大家做买票指南。

花岗岩平台上除了等候进场的观众外,就是一些黄牛票贩子了。紧俏的电影,像《红楼梦》《追捕》,或者是《叶塞尼娅》,买不到票,就只能等退票或者买黄牛票了,一般1毛5的票,加到2毛5也就可以买到了,当然,你也可以加粮票,加烟票都可以的,黄牛们也是生意活络做。

在杭州,听说这里是“靠位儿”必到的地方

穿过有人检票的大门,门厅中央有个小卖部,卖些汽水、瓜子花生等零食。小卖部的对面是一间休息室,不过,休息室里却没有凳子,大家只好立着休息——反正电影开场后都得坐个把钟头,先站立一会儿也是好事。

从售票处、小卖部、休息室所在的门厅进入电影放映室还要经过一个小天井,天井里居然还有一个圆圆的喷水池。大多数的时候,喷水池并不喷水,水池里照例漂着几片荷叶和水草,也养了几条金鱼。天井的边沿有一圈石头围栏,伢儿们最喜欢趴在那里看鱼戏,大人则坐在上面看散场的人出来,然后就催伢儿一起进场了。

那些年,时髦的青年找对象,总是以电影院为首选的约会场地,人民电影院在潮鸣一带的地位,赛过现在的银泰。今天的人们会说:“银泰门口碰面噢!”当年的人们约会就说:“我们到人民电影院门口碰头!”它真可以说是潮鸣地区的一座地标性建筑了。

在杭州,听说这里是“靠位儿”必到的地方

可惜,这家人民电影院后来在一场火灾中毁了。之后,它被改造成了招待所,因为旁边还有一家公共浴室,两家打通了做起旅馆业务,但终究没有维持下去。再后来,“人民电影院”也只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了。

曾经的老牌电影院们

寄托了老杭州人的情感

陪伴着几代人的成长

或许,它们已经变成了往昔

可是我们的回忆,依然还在

......

还记得

你看的第一场电影叫什么吗?

是在哪里呢?

和家人、朋友、还是___?

在杭州,听说这里是“靠位儿”必到的地方

《夜读》栏目征稿渠道

如果你喜欢夜阑挑灯、落笔添香,如果你恰好有新的感悟、新的发现、新的心得想与大家交流,如果你在某一领域有独到的见解,欢迎你成为“夜读”的分享人。

征稿邮箱:hangzhoufabu@qq.com。

来源/杭州日报西湖副刊(节选)

文字/陈华胜

制图/叶丛

封面摄影/卡斯LV

编辑/李郁葱、毛梦莹

版式/毛梦莹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