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万名人体器官捐献自愿登记者,他们这样“延续”生命

2023-03-01 17:34:26 - 文汇报

12.16万名人体器官捐献自愿登记者,他们这样“延续”生命

人们常说,生命的终结不是死亡,遗忘才是。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个体生命虽然已经消亡,但仍以别样的方式被世人纪念、缅怀。

今天是上海市第二十一个遗体捐献纪念日。坐落于上海福寿园的上海市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纪念园内,迎来不少家属、志愿者和捐献工作协调员。每年此时,他们从城市的四面八方赶来,寄托对遗体和器官捐献者们的无限哀思。

献上生命的礼物,成就他人的希望

纪念日当天,园内做了精心布置,15座铭刻大爱者的纪念碑花团锦簇,纪念主碑后一颗红心代表“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两侧振翅欲飞的翅膀诠释着一群高尚的人。

12.16万名人体器官捐献自愿登记者,他们这样“延续”生命

活动现场庄严肃穆,前来祭扫的家属、志愿者们为捐献者默哀,面向遗体(器官、角膜)捐献纪念碑三鞠躬致敬,敬献鲜花。这里虽然没有捐献者的遗骨,但当大家注目纪念碑上镌刻的一个个名字时,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他们遍布社会各行各业,他们“献上生命的礼物”,成就了他人的希望和幸福。

多年来,遗体和器官捐赠依然面临着社会伦理的考验。鼓励公民自愿捐赠,说来容易,实践起来却遇上各种难。中国人传承千百年的传统观念讲究“入土为安”,而前提是一俱相对完整的遗体。否则,就是对逝者的不敬重。

12.16万名人体器官捐献自愿登记者,他们这样“延续”生命

2015年后,上海冒出了一个新职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这支新队伍,大多由医护人员自发组成。也有人将他们称作“生命摆渡人”。安抚逝者亲属的激烈情绪、协调了解遗体器官转运过程,作为纽带的协调员们常要面临身体、心理的双重考验。即便如此,他们也对“摆渡”过的每个生命牢记在心。在今天的活动中,他们中的不少人就专程赶来,纪念那些付出大爱的珍贵生命。

今年清明节之前,去年下半年470位捐献实现者的姓名被庄重地刻到了园内的纪念碑上。截止去年底,全市遗体(角膜)捐献登记累计6.7万人,捐献实现累计1.6万例。人体器官捐献自愿登记人数累计12.16万人,实现捐献案例1018例,捐献大器官2900余个。

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生命延续、彼此成就的动人故事。

领悟生命的意义,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今年,上海市红十字会发布了线上活动为主、以“生命在奉献中延续”为主题的捐献缅怀纪念活动的指导意见,倡导形式多样的缅怀纪念活动以及生命教育活动。纪念日当天,上海视觉艺术学院20余位师生代表特地来到园区,开展了一堂现实里的生命教育课。

12.16万名人体器官捐献自愿登记者,他们这样“延续”生命

“虽然您不曾知,生命之旅何时结束,但当那一刻来临时,您却留下了鲜花一簇……”当学生代表轻轻诵读《生命的礼物》这首致敬实现者的诗歌,凝视着一个个鲜活的名字,每一位学生都对生命和死亡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副教授、华人生死学与生死教育学会会员陈雁,同时也是一位遗体捐献的志愿者在现场分享了她签署遗体捐献志愿的感受,她说,选择用生命延续生命的方式和这个美好的世界告别,为他人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幸福做出贡献,是人生的一件幸事。这是对生命永续的最好诠释。

本次缅怀纪念活动,代表上海福寿园“2023春之sheng”清明主题系列活动正式启动。除3月1日当日,后续还有全市各区组织小范围的线下集体祭扫活动,同时,市红十字会移动端的遗体(器官、角膜)捐献纪念云空间(微信搜索“上海福寿园公众号”左侧下拉菜单)也可以开展云缅怀、云祭奠活动,方便捐献者家属线上纪念缅怀,让更多的市民了解遗体器官捐献事业。

作者:王嘉旖

编辑:苏展

责任编辑:何易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