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生活垃圾分类实施两周年 将打造生活垃圾分类的“成都标准”
封面新闻记者陈静
3月1日,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正式实施两周年,两年过去了,成都市垃圾分类推进如何,两年内又做了什么?记者进行了探访。
走访小区和垃圾分类处理站
成都市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两周年之际,记者走访了居民小区和垃圾处理站探访。
芳草街街道静脉家园是一家垃圾分类处理站,2023年1月投入使用,位于火车站西路799号旁,记者看到设备在运行,环卫工人正在工作,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垃圾分类的分区非常明确,设置了厨余垃圾处理区、有害垃圾暂存区、大件垃圾分拣区、可回收物暂存区等。
静脉家园里的垃圾分类处置区
芳草街街道静脉家园管理人员李德蓉介绍,“我们这里有一台大型机器设备,可以自动完成餐厨垃圾分类处理,餐厨垃圾在这里进行了油水分离,通过自动设备还会把餐厨垃圾通过高温、发酵等方式,处理成有机肥料。”
据了解,芳草街街道静脉家园设计厨余垃圾日处理量20吨/天,使厨余垃圾减量率可达到65%,基本实现了厨余垃圾不出街道就地处置。
小区里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亭
对餐厨垃圾分类处理
随后记者来到,成都肖家河街道新盛社区新乐北街7号院,这是一个老小区,共8栋,420户,1050人常住。
“垃圾分类不仅能有效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还能大大降低我们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希望垃圾分类工作能够坚持不懈,持续推进。”紫竹社区居民谢福军表示,做好垃圾分类是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大家都能主动参与进来。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达39%以上
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两周年当天,成都市城管委在成都市高新区举办了“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暨《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两周年主题宣传活动,成都市、高新区、芳草街街道相关领导,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群众、环卫工人代表等参加活动。
活动现场
从活动现场了解到,两年来,成都市强化垃圾分类全周期管理,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率达39%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80%以上。
2021年3月1日,《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成都市垃圾分类工作正式步入法治化、系统化、常态化轨道。
截至2022年,成都市累计铺设标准化投放点3.4万余个,实现城镇居民小区分类投放设施全覆盖;累计评定生活分类示范街道11个、示范社区167个、示范小区1895个;累计建成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实效达标街道116个、达标社区1372个、达标小区14391个。
静脉家园里的垃圾分类处置区
全年共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约9600场次、入户宣传约1440万次,季度入户宣传覆盖率达58.2%,垃圾分类国民教育学校覆盖率达100%、居民知晓率达98.26%。
打造生活垃圾分类的“成都标准”
当天,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与服务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工作正式启动。成都市城管委表示,将用2年时间,在标准化建设专业团队的指导下,打造具有成都特色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与服务的标准化典型。
总结提炼垃圾分类标准规范、经验做法和推进模式等,推动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体系;通过开展宣传培训、跟踪指导、管理评审、模拟外审及贯标评价等,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各项标准有效实施。
成都市高新区芳草街街道宣布创建成都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与服务标准化试点街道。
据介绍,接下来,芳草街街道将依托现有基础设施和分类体系,坚持党建引领、统筹策划,全面聚焦垃圾分类宣传发动和准确投放工作,聚力打造出一批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示范标杆小区,引导广大市民朋友做垃圾分类和文明行为的宣传者、倡导者和践行者,以实际行动推动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为幸福成都助力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