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最好的人际关系,是“相互成全”

2024-04-30 21:29:30 - 民生周刊

文/玩子

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总会从善良或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促使他人实现良好意愿和正当要求,不会用冷漠的眼光看世界,也不会在他人失败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云映日而成霞,泉挂岩而成瀑。”有了云彩的陪衬,太阳才能映照出霞光;有了高耸的山崖,挂于岩石之上的泉水才得以成为瀑布。

景物相映生辉,人亦如此。

为别人点一盏灯,同时也会照亮自己。人与人之间最好的关系,便源自于这样的相互成全。

夜读丨最好的人际关系,是“相互成全”

和而不同,理解他人

北宋时期有两位名相,司马光和王安石,虽政见不同,互为政敌,但在对待彼此的态度上却表现出了尊重。

司马光落魄时,王安石对其人品、能力、才学都给予了高度赞赏;而王安石遭到弹劾时,司马光也恳切地为他辩护。

他们二人之间的这种“君子之争”,相互成全,而不是落井下石,成了后人的美谈。

很多时候,争执的双方,并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常常是只因位置不同、角度不同,因而产生了不同的观点、看法。

如孔子所言:“君子和而不同。”一段长久的关系,应当是彼此包容,坚持自己立场的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想法。

康德说:“我尊敬任何一个独立的灵魂,虽然有些我不认可,但我可以尽可能地去理解。”彼此尊重,应是人与人交往的一个准则。

夜读丨最好的人际关系,是“相互成全”

把握分寸,进退有度

“凡事过则损,需把握分寸。”有了分寸,才知道进退有度,明白适可而止,关系才会更加稳固,相处才能更加和谐。

《庄子·山木》中写道:“贤者之交谊,平淡如水,不尚虚华。”君子之交淡如水,关系再亲近的亲人,交情再好的朋友,也不可能完全亲密无间,要懂得给对方留有足够的空间。

人与人之间有一道无形的线,要懂得分寸,明白这根线的存在,尽量做到不越界。

文学家胡适有着广泛的朋友圈,“我的朋友胡适之”曾是许多人的口头禅。

胡适之所以受人欢迎,除他本身才华横溢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懂分寸。

在北大执教时,胡适与他的太太江冬秀住在宿舍。学校规定,宿舍里不许打麻将,可江冬秀偏偏喜欢打麻将,总是违反规定,夜夜开牌局。无奈之下,胡适只得带着老婆搬到外面租房子住。

朋友不解,询问道:“院长是您的学生,打麻将也不是什么大事,您又何必搬出去呢?”

胡适回答说:“正因为是这样,才更要注意分寸,不能麻烦别人。”

胡适把握住了朋友间相处的尺度和分寸,主动替他人着想,维持了友情的长久。

与人交往,把握分寸,才能让彼此相处轻松愉悦,关系融洽。

正如周国平所说:“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在人际交往中,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人情如尺,须有刻度。与朋友交,关系再好也要守住边界,否则只能渐行渐远。

懂得分寸,才能左右逢源;做事有度,才能进退有余。

夜读丨最好的人际关系,是“相互成全”

常思己过,宽以待人

国学大师季羡林有一句经典名言:“他人犯错,常有己过。”这句话出自他与儿子的一段对话。

季羡林受邀出去讲课,出门前嘱咐保姆,记得按时给他心爱的君子兰浇水。没想到,等他外出回来,却发现君子兰已经枯萎。

仔细询问才知道,保姆浇完水后,看窗外天气正好,特意把君子兰放在太阳下,希望让它晒晒太阳。而保姆不知道的是,君子兰最怕暴晒。

季羡林一时有些难过,保姆也在一旁不知所措。

恰巧季羡林的儿子前来探望他,知道此事后本想训斥保姆几句,却被季羡林拦下来:“这件事确实不怪她,责任在我。我明知道阿姨不懂得照顾君子兰,可还是把这件事交给她,你说这是不是我的错?”

保姆未被责骂,心中十分感激,此后在季羡林家做事,更加尽心尽力。

真正优秀的人,懂得时刻自省。做人要有换位思考的能力,如此才能从客观角度看待和解决问题。遇事学会理解他人,才能减少人际交往中的矛盾与冲突。

懂得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仅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也是一个人修养、格局的体现。

古人常说:“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对他人不求全责备,对自己常反躬自省,是为人处世之道。

“好的关系,都源自于相互成全。”往后,愿我们都能用一颗“成全之心”面对他人,相互成全,共同成长。

学会成全他人,生活自然也会成全你自己。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