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塘无坝 整座山就是“隐形水库”

2023-06-01 06:35:24 - 四川日报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之28申遗成功时间:2014年9月工程档案紫鹊界梯田位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水车镇,依山就势而造,小如碟、大如盆、长如带、弯如月,形态各异,核心区域梯田有2万亩,周边梯田达8万亩。这里的梯田起源于先秦、盛于宋明,成型时间距今已有2000余年。□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兰珍夏日的清晨,在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水车镇,依山而造的紫鹊界梯田层层叠叠,隐没在云雾间,水满田畴,犹如镜面。一条条田埂如灵动的线条,细致地勾勒出山水形态。紫鹊界梯田,面积大的不过一亩,小的如同斗笠般,俗称“斗笠田”。置身于这片梯田时,看不到水塘、水库、堤坝等水利设施。无塘无坝,如何灌溉?无塘无坝“隐形水库”浸润万亩梯田在当地,流传着一句俗语:“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田就有多高。”偶有干旱,在全县“喊渴”时,这里的村民也毫不慌张。按照当地村民的说法:“紫鹊界山系就是一座‘隐形水库’。”走在紫鹊界绵延起伏的梯田里,田块间搭建着一节节竹筒。这些简易的水槽,正是梯田的灌溉“法宝”。水自上而下,从上游田块到下游田块,灌满一处,又流至另一处。有的地方,水流借田而过——在上一级梯田的田埂处开一个口子,水流便顺势进入下一级梯田;有的地方,水流绕田而走——依托田块外侧矮埂,用泥土砌成简易的水圳用作导引。流水不断,让人好奇其源头在何处。溯流而上,没有水库、没有山塘,就在没膝的杂草间,在不起眼的灌木旁,流水从石缝里迸出,从土壤中渗出。水源水量不大,却布满山坡、无处不在。充盈的灌溉水源究竟从何而来?湖南省水利厅退休干部聂芳容介绍,紫鹊界山系植被错落,层次分明:最上层为松、柏、枫等乔木,枝繁叶茂;其次为山茶、紫荆等灌木,再者是蕨草和落叶,最底层则是树、草根。这些茂密的植被,形成梯田水源的涵养载体。不仅如此,当地地质结构为花岗岩,山体基岩完整无缝,好似一块不透水的“锅底”,阻隔水源下渗。紫鹊界的土,则是花岗岩风化而成的沙壤,颗粒粗、孔隙率大,这使得紫鹊界如同一块巨大的海绵体,既能最大限度地吸纳水,又能适时渗出水。紫鹊界梯田区域内,山体土壤最大储水量为1200万至1500万立方米。专家测算,即使山上久旱无雨,只要持续时间不超过20天,当地灌溉用水也可无虞。重拾“遗产”走出旅游开发、产业发展新路子好山好水出好米。紫鹊界梯田海拔高度在500米至1200米之间,充足的阳光,天然水自流灌溉,加上人工插秧、种稻、除草,紫鹊界梯田稻米口感好,香气浓郁。但受限于传统的耕作方式,稻米亩产不高,仅400斤左右。2008年以前,紫鹊界稻米仅是当地村民自己种自己吃,很难产生额外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新化县把旅游开发作为梯田管理、保护、利用的新抓手,流转核心区域梯田,开展梯田保护治理。随着高速公路修通,水泥路铺进了山里,越来越多的游客被秀丽的梯田景色所吸引。看到商机,年轻人回乡创业,一些曾经的撂荒耕地恢复生机,灌溉系统逐步完善,梯田接连复耕。在发展旅游的同时,2000多年的农耕历史在此延续,万亩梯田逐步恢复生机,种粮走上产业赛道。当地在不遗余力提高产量和生产效率的同时,更在商业模式和品牌创建上出新招、辟蹊径。在紫鹊界,回乡的年轻人成立合作社,探索订单式农业生产,想方设法宣传推广,让美味的紫鹊界稻米走出深山,走上城市居民餐桌。如今,紫鹊界8万余亩梯田,年产紫鹊界贡米4.5万吨。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