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雨雷达上岗 预警洪水灾害

2024-06-01 13:35:11 - 北京晚报

今天8时,全市上汛。昨天,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24年北京市防汛工作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汛期部分河道有明显洪水风险,全市首次在永定河官厅山峡区间建设了3部相控阵型测雨雷达并已组网应用,可预警洪水灾害。

京西南降水量将偏多二三成

“2024年汛期,北京降水总体呈偏多趋势且分布不均。”北京市气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季崇萍介绍,预计全市平均降水量为410至45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一至两成,较2023年同期偏少一至两成,其中西南部地区较常年同期偏多二至三成。大雨及以上量级降水日数偏多。季崇萍介绍,预计今年汛期出现大雨及以上量级的日数为5至8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至3天。

气温方面,汛期平均气温偏高,高温日数偏多。预计汛期全市平均气温为25至26℃,较常年同期略偏高;高温日数为10至15天,比常年同期偏多。

2785支防汛抢险队伍17.8万人就位

应对汛期,全市2785支防汛抢险队伍17.8万人已经准备就绪。全市还梳理了抢险舟、救生衣、发电机等15大类防汛物资储备情况。针对极端强降雨天气,汛前重点加强排水设备的储备管理,落实排水等防汛抢险设备共6120台,其中大型排水设备129台,中型排水设备377台。

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李宇介绍,今年北京将持续深化军地防洪抢险机制,组织中部战区、北京卫戍区、武警北京市总队等单位共同开展流域险工险段军地联合查勘,研究细化抢险方案。

针对强降雨可能造成的内涝积水,李宇坦言,分布在城郊的231处下凹式铁路桥涵和个别排水系统标准比较低的路段,遇到强降雨造成内涝积水的可能性比较大;全市还有121处积水点尚未完成工程治理,需要在汛期重点盯防。对此,汛前,相关部门梳理了全市442处积水点,逐一核实下凹式立交桥和道路积水点工程治理情况,明确治理主责单位,加快推进防汛隐患治理。对于汛前无法完成的,将严格落实应急度汛措施。

永定河官厅山峡区域布设测雨雷达

“今年全市部分河道有明显洪水风险。”发布会上,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杨进怀介绍,预计潮白河张家坟、北运河羊坊闸、北关闸洪水预警断面可能出现超警洪水,洪水重现期可达5年一遇及以上,永定河、大清河流域洪水风险较小。

另外,房山区西部南部、门头沟区西部中部、昌平区西部、延庆区西部北部、怀柔区北部、密云区东部、平谷区中部东部等区域山洪可能性较大,共涉及22个乡镇32个沟道72个沿河村。

应对洪水和山洪风险,本市今年首次布设了水利测雨雷达。“它是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中的第一道防线,是对气象卫星的重要补充,与其他两道防线雨量站和水文站互相补充、相互支持。”杨进怀说,水利测雨雷达能够探测地面以上0-2千米垂直高度、45千米水平范围内大气中的液态水,可以预测未来的降雨趋势,能实现临近3小时的高精度降雨量预测,预测到的数据可接入洪水预报模型,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洪水,提前对洪水灾害进行风险预警,为后续防汛准备争取宝贵的时间。

汛前,市水务局在北京永定河官厅山峡区间(白草畔、东大坨、卢沟桥)建设了3部相控阵型测雨雷达并已组网应用,监测范围可实现永定河官厅山峡区域全覆盖。

门头沟和房山区灾后重建成效显著

去年的“23·7”特大暴雨给北京西南的门头沟区和房山区造成了巨大损失。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截至目前,两区灾后重建成效显著。

门头沟区副区长王垚介绍,全区水毁基础设施功能均已达到灾前水平。水利方面,66个水利类水毁修复工程顺利推进,河道、水库、闸坝等重点关键点位工程汛前完工。道路方面,149.2公里县级以上道路修复工程已全部完工,109国道新线高速项目计划6月底前完工。通信基础设施和供水设施已全面修复。

门头沟区正在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监测预警、风险防控、指挥调度等应急管理领域的创新应用,建设了“京西哨兵”应急指挥系统,将监测预警、队伍装备、物资储备、应急避难场所、安全风险隐患点等纳入一张地图。

房山区副区长张博介绍,灾后重建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农村供排水项目已全面完工,供水管线、污水管线恢复稳定运行。54条损毁的县级以上公路全部完工,252条水毁乡村公路全部完工,确保道路畅通无阻。740公里河道、沟道修复工程全面竣工,198条河道沟道清淤工作全部完成。

“目前各单位、各属地已储备各类物资30余万件,配备710部卫星电话,确保各山区乡镇每村至少配备1部。”张博介绍。在避难场所方面,全区梳理了147处可容纳50人以上的应急避难场所,可临时安置11.2万人,满足极端情况下山区群众全部转移至平原地区的需求。本报记者任珊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