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市属乐团海选小演奏家

2024-06-01 13:35:13 - 北京晚报

六一儿童节,北京民族乐团《自古英雄出少年》音乐会与北京交响乐团《未来的希望》儿童节特别音乐会6月1日、2日相继上演,这两场演出中的小演奏家都是从报名的16岁以下青少年中海选出来的。两个月的选拔让乐团的艺术家们惊喜地发现,随着美育教育的推进,学习乐器的青少年水平越来越高,部分曾经的冷门乐器如唢呐,成为备受当代青少年追捧的国风乐器。

两大市属乐团海选小演奏家

指挥家夏小汤为参演小琴童上大师课。

小琴童演奏水平令人惊喜

“现在孩子们的技术水平越来越高了,我们进行第二轮现场筛选时,有两个8岁的孩子小提琴拉得特别棒,听得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说起登台的小演奏家们,北京交响乐团团长李长军连连感叹。

今年是北京交响乐团首次举办儿童节特别音乐会的选拔,原计划挑选4至6位天才少年,但没想到有近百人报名。精挑细选之后有13位青少年入围,乐团实在舍不得再继续淘汰。已是第6年海选小演奏家的北京民族乐团也遇到相似的情况,参加过往届演出的小演奏家不允许再报名,本届演出仍有50人报名,经过几轮筛选,“琵琶、柳琴这两种乐器各有两个孩子不分伯仲,就把他们都留了下来。”北京民族乐团副团长、打击乐首席宋艺博说。

青少年琴童水平整体提高,并非这两个乐团遇到的个例。为本次《未来的希望》儿童节特别音乐会执棒的著名指挥家、中国爱乐乐团副团长夏小汤说,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琴童们能在互联网上获取的知识越来越多,能看到的大师演奏也越来越多,“认知水平提高了,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唢呐成为青少年眼中国潮代名词

在大众的印象里,学乐器常有偏好,西洋乐器中,学钢琴、小提琴、长笛、单簧管的人多,民族乐器就以古筝、二胡为主,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近几年,学习唢呐的青少年越来越多了。

今年,报名参加北京民族乐团《自古英雄出少年》的唢呐演奏员就不少,经过精挑细选有4人入围登台,成为除打击乐之外最多的一个乐器种类。宋艺博说,北京民族乐团前几年选拔时,就有一对双胞胎姐妹都来报名吹唢呐,“姐妹俩只有小学二年级,也就八岁左右,这么小的孩子能学习唢呐,说明家长对孩子学习国乐非常支持。”宋艺博坦言,在陈旧印象里,唢呐十分乡土,多在红白喜事的场合出现,“但唢呐在现在的小朋友和年轻一代家长眼里很不一样,是国乐、国潮的代表。”

这一变化彰显了观念的迭代。北京民族乐团文化活动部副主任、青年二胡演奏家于海音介绍,以往小琴童选择民族乐器,大多选择受众广、好上手的古筝,或是群众基础好的二胡,“这两种乐器流传的曲目也很多,像笙、唢呐这种乐器,流传曲目不多。”早些年,别说少有爱好者学习,音乐学院里一个班上学唢呐的人都不多,老师们就会主动找学生谈话,劝他们学吹笙、吹唢呐。但于海音发现,近几年随着国漫、动画电影的兴起,唢呐这种风格独特的乐器摇身一变,成为“帅酷”的象征,摇滚乐、爵士乐也经常融入唢呐演奏,观众不仅发现了唢呐的表现力,也将国潮兴起的身份认同投射到这种乐器上,学吹唢呐的爱好者自然激增。

业余爱好者彰显艺术普及成果

此次北京交响乐团、北京民族乐团面向社会招募小演奏家,最终收到的报名者中,有近三分之一琴童,并不是在各大音乐学院附中就读的专业学生,也就是说,演奏乐器只是他们的业余爱好。业余爱好者水平的显著提升,让从业者尤为欣慰。

夏小汤刚刚为参演《未来的希望》的小演奏家们上了一堂大师课,孩子们表现出的对乐曲的领悟力让他明显感觉到,他们绝不是在完成老师和家长交代的任务。在他看来,这是非常健康的发展趋势,“学习乐器的人越来越多,水平高的人也越来越多,但他们不一定都来从事音乐这个职业。”学习音乐应该回归到艺术熏陶、陶冶情操的初衷,而不是追求过度职业化。夏小汤说,这些孩子以后可能从事各行各业的工作,但这次和职业乐团的登台经历,以及这么多年乐器学习的经历,都将成为他们的精神财富。本报记者韩轩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