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鲁西塞罕坝”②

2024-06-01 17:00:29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引黄(位山灌区)留沙是导致聊城市成为山东省受沙化较为严重地区之一的第二大原因。自20世纪50年代引黄工程从这里兴建以来,位山灌区中的黄河水每年都会有上百万吨泥沙堆积,形成了黄河下游最大乃至全国最大的沉沙池,聊城度假区于集镇太平新村便身居其中。

44年来,太平新村三代人连片栽种防风阻沙林带,并连续两次整村搬迁斗风沙,沉沙池边苦村子终于变成了“塞罕坝”。

忆往昔,风来沙漫天,雨来泥遍地

处于沉沙池中心的太平新村,因泥沙长期沉积在村两侧,导致群众生产生活困难。太平新村因此成了沙窝窝里的苦村子。因肩负沉沙的重任,原本的红土地逐渐变成沙土地,村民无法进行春耕秋收。

“但最让人困苦的事,村里都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沙土地松软得像雪窝似的,一脚下去就是一个大坑,这种情况持续了很多年。遥忆太平,风来沙漫天,雨来泥遍地,一草一木一吹就无,贫困深入到骨子里。”太平新村党支部书记周润秋告诉记者。

走进太平新村村史馆,一块写有“血换太平”的牌匾映入眼帘。原来,作为拥有600年历史的老村,太平新村历经了抗日战争,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1942年的“太平庄保卫战”,也正是因为这次战役,太平村被聊城市委授予了“血换太平”的荣誉牌匾。

解码“鲁西塞罕坝”②

太平新村新貌。

解码“鲁西塞罕坝”②

太平新村村史馆。

这样的红色基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沉砂池上的人们。太平新村不仅传承了红色血脉,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听从政府引黄灌溉工程的指引,肩负着建设沉沙池的使命。现在的太平新村就位于1号沉沙池之上。为了在沙窝窝里生存下去,太平新村几代人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营造防风林带。

三代人,战天斗地治风沙,两次搬迁无怨言

初夏时节,漫步太平新村,整齐划一的民居、富有创意的墙绘,绿色的街角公园……一幅现代乡村在此徐徐展开。殊不知,为了建设沉沙池,太平新村分别在1980年、2010年进行了两次整村搬迁。

1980年,为了响应国家引黄入灌,时任太平新村党支部书记郎保柱带领全体村民开始了第一次整村搬迁。据周庆喜、周脉双、郎电辉等村民回忆,当时村党支部带领党员充分发挥带头作用,5户为一个集体协同搬迁,搬迁至一公里外。

“当年,从沉沙池挖河清淤的现场看,黑压压的全是人头,场面十分壮观。由于没有什么先进机械,村党支部只能亲自带领村民用锄挖,用肩挑和小车推土,几十米高的大堤都是肩挑人抬上去的。”回想那时的场景,村里老人的记忆依旧清晰。

在太平新村村史馆,年轻的村支书周润秋指着几张照片动情地说,那时候,村民们吃饭是自带干粮,睡觉是扎窝棚,铺上麦秸干草,十几个人打通铺。少则十几天,多则一个多月,虽然大家一个个喘着大口粗气,但就是没有人喊累喊苦。

解码“鲁西塞罕坝”②

两次整村搬迁,群众毫无怨言。

为了逐步改变村庄沙土化严重的情况,村党支部又带领村民们亲手将一棵棵树木种在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逐步形成了围村林、围田林,后来,各小队长又带领大家把空闲地全部种上了树。风沙漫天的状况终于得到了初步改善。

“就这样,村民在新村盘一住就是30多年。因为太平新村一直在承担沉沙重任,新存盘慢慢就成了一个凹地,最大的落差能达到8米。所以,只要一下雨,我们村就倒灌,土地沙化贫瘠仍然是困扰村子的主要问题。群众生产生活都很困难。”周润秋说。

2010年,聊城市出台了滩区迁建和新农村建设政策,太平新村再次抓住机会,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周脉义带领村民进行了第二次整村搬迁,这次,大家可以搬回到已经抬高了18米的老村盘上。现在的太平新村,可以说是聊城市海拔最高的地方,约有43.7米。

这一次,有了政策的支持,以“东方红”为代表的一批机械设备引进村内,终于代替了村民人力进行挖河清淤的工作,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也为村庄实行防沙治沙打下了更好的基础。

这次的搬迁,村两委与市规划、水利方面的专家以及领导干部一起,统筹资源,以整村规划推进防沙治沙。从过去只有一把铁锹、一个架子车,到如今逐渐用机械取代人工。就这样,太平新村通过植树造林实现封沙治沙,使村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通过植树造林营造防风阻沙林带,如今,全村绿化面积达3000亩,林木面积占到全村面积的70%以上,实现了“绿富同兴、绿进沙退”的转变。太平新村在2017年也被评为“省级森林村居”。

“我们村的人很团结。两次整村搬迁,大家毫无怨言,都是你帮我,我帮你,这一点,我深受感动。”周润秋说。

看今朝,归雁兴聊,硕士村支书带领群众奔向振兴路

2021年,33岁的周润秋当选太平新村党支部书记。这位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生,是土生土长的太平新村人,当年,她在聊城市委、市政府发出的“归雁兴聊”人才引进工程号召下返回家乡,振兴乡村。就这样,新一代的太平人迎来了“领头雁”。

解码“鲁西塞罕坝”②

周润秋(左二)带领群众奔向振兴路。

地上养食用菌,地表种耐阴青叶菜,地下养金蝉……在这位硕士村支书的带领下,太平新村发展起了多个产业集群。仅食用菌一项,太平新村就种了羊肚菌、平菇、赤松茸、鹿角灵芝等,他们不断试验,不断推广。

解码“鲁西塞罕坝”②

太平新村林下羊肚菌长势旺盛。

此外,森林音乐节、共享菜园、篝火娱乐基地、林下露营基地、UTV越野区、无动力乐园、共享鸡舍、研学基地、丛林观景台、锦鲤养殖园等一系列新业态,也成为太平新村新的经济增长点。2023年,太平新村村集体收入突破200万元。

解码“鲁西塞罕坝”②

太平新村引来众多游客。

解码“鲁西塞罕坝”②

今日的太平新村成为乡村游热门打卡地。

“现在,我们的羊肚菌鲜货批发价能卖到60元一斤。以前,这些林地每年种树的亩产值也就八九百块钱,一季的羊肚菌亩产能达到近800斤,村民光在林下种羊肚菌,毛收入就能超过4万元,纯收入可超过2万元。建棚一年就能回本。”周润秋说。

明年7月,太平新村的林下金蝉就能收获了,预计每年每亩能纯挣1万元。再加上一季蔬菜一亩林地能收入7000元至1万元,三项综合算下来,一亩林地的年利润可达到4万元。

正是太平新村人的传奇防沙治沙经历,村庄也被誉为“沉沙池上的‘塞罕坝’”。如今,放眼望去,沉沙池区碧波荡漾、绿茵覆盖,白鹭群集。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刘真真通讯员赵华丽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