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5岁自闭症患儿的珍贵儿童节礼物,是一颗终于被补好的龋齿

2024-06-01 22:51:54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这名5岁自闭症患儿的珍贵儿童节礼物,是一颗终于被补好的龋齿

“龋齿是什么样的,小朋友们知道吗?”

“最开始,牙齿上有小洞、小黑点,没有不舒服的感觉;后来,出现了米粒大小的小洞或缺失,会对冷、热、酸的刺激感觉明显;而如果到了严重的时候,吃饭也会疼痛,如果不及时治疗,细菌侵犯牙神经,就会引起牙髓炎。”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为更好服务广大患儿,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候诊大厅开启了长达一天的主题科普活动。儿童科医护人员现场答疑解惑,同时进行口腔健康科普宣讲、示教、健康咨询等,原本对看牙有些畏惧的孩子们手拿礼物,绽开了笑容。

不过这些孩子中,有一小群特殊患儿:他们是来自“星星的孩子”,自闭症儿童。由于基础疾病的特殊性,沟通困难让口腔治疗成了难上加难的事。自2009年开展关爱自闭症患儿志愿活动起,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至今已为6000余名自闭症患儿提供了全方位公益服务,治疗环节所有费用全免。

“希望让特殊的孩子们也能健康过节,医护人员多付出一些,对他们的家庭也是一份帮助。”儿童口腔科主任蒋备战说。

需要循序渐进的治疗

今天,5岁的安安是第3次来到医院了。两岁半前,他一直不能开口说话,伴随手不停来回摆动的机械动作,被诊断为自闭症,在儿童身心门诊进行了相关治疗。因为交流障碍,安安无法正确掌握刷牙、漱口等常规口腔保健措施的要领,导致口腔状况比较差。即使有了蛀牙,他也无法准确向家长诉说不适,只会简单以拒绝吃饭、发脾气来表达。“曾去多家知名医院口腔科就诊确诊了龋齿,但因为孩子无法配合,始终没能进一步治疗。”安安的母亲说。

经朋友介绍,安安的母亲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了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的“星星门诊日”活动。

社工部负责人章燕还记得,首次活动中,安安与志愿者哥哥姐姐进行了友好互动游戏,建立了初步信任;第二次活动,安安在亲切的志愿者姐姐陪同下勇敢走进了诊室,坐上了牙椅进行体验。从器械到步骤,安安慢慢缓解了就诊恐惧。直到今天,安安再次来到医院参加活动,在蒋备战的耐心安抚和眼疾手快的处理下,成功配合完成了一颗乳牙的龋病治疗。

“因为孩子的特殊情况,此前一直求医无门,哪怕愿意多花钱,也因为孩子难配合而被拒诊,如果接受全麻下补牙,又怕对孩子的脑部发育有更严重的影响。”安安的母亲很感慨,“幸好有这一专门针对特殊儿童的爱心门诊,医护人员都愿意耐心、循序渐进地进行规劝指导,让安安解决了吃饭这件大事。今年的儿童节,我们的收获太大了。”她也特别提到,“希望这一活动能坚持办下去,并建立收费机制的常规门诊,方便今后能定期带孩子来检查、治疗。”

这名5岁自闭症患儿的珍贵儿童节礼物,是一颗终于被补好的龋齿

与患儿心灵“同频共振”

给自闭症患儿看牙,难在哪里?“一般一名患儿至少配备3名医护人员,对医生的心理、耐受程度、操作都很有要求,讲究快、准、稳,这些在前期都需要特别培训。”

早在2009年下半年,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学生会与团委开始接触与自闭症儿童群体的公益组织进行接触,从院外的公益活动到院内每两周一次的固定门诊,一做就是15年。“其实,也有医生在为自闭症孩子诊疗时,有过被抓伤、咬伤的情况。但信任是慢慢建立起来的。”蒋备战坦言,医护人员并没有特别的“魔法”,靠的是与患儿心灵的“同频共振”。

“你看,这张椅子像不像滑梯?”“接下来要照小镜子了。”一些生动的比喻往往让患儿更能接受,“几乎没有第一次来就能顺利接受治疗的自闭症患儿,从拿到小礼物,到进入诊室体验、进行涂氟治疗,再到针对性治疗,有些孩子可能需要花上很长时间。”蒋备战说。

“除了医护人员的帮助,我们也希望通过像今天类似的活动告诉家长,他们才是孩子口腔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党委书记徐讴平说,“其实,自闭症患儿的家长更重视孩子健康,在如何刷牙、如何使用牙线、做好定期检查等细节上,我们希望持续为他们提供科普知识,传达一份爱心。”

据悉,作为民政局授予的“关爱孤独症儿童口腔健康”试点项目执行医院,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将继续聚焦门诊配合度差、常被拒诊的自闭症儿童。“未来,我们将帮助更多除自闭症之外的特殊儿童提升口腔保健习惯,为孩子们的身心发育提供良好助力。”院长孙瑶介绍。

栏目主编:顾泳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