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工程师 学生是技术能手

2024-07-01 07:00:25 - 媒体滚动

转自:河北日报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坚持产学一体精准育才

教师是工程师学生是技术能手

教师是工程师 学生是技术能手

6月25日,在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陶瓷非遗文化传承基地,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老师正给学生讲解泥塑技艺。河北日报记者王育民摄

河北日报记者王育民

宽敞的实训室里,排布着机器人、数控机床等高端设备,学生在熟练地操作着数智化系统……6月25日,记者走进位于曹妃甸新城的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唐山工职大”),仿佛步入一片智能产业聚集区。

是教师也是工程师,是学生也是技术能手。在这里,处处可遇的“双重身份”师生,缘于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近年来,唐山工职大坚持贴近区域、开放办学的理念,立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实现产学一体精准育才,为区域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支撑。

依托产业建专业

校企合作育人才

6月25日,记者步入唐山工职大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群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一节动车车头呈现在眼前,让人震撼。

“这不是模型,而是实实在在的动车组检测列车,学生能在车里模拟动车组驾驶等情景。”唐山工职大党委书记李金生介绍,学校联手中车唐山公司,以校企共建的方式打造了这一智慧化、多功能、沉浸式虚拟仿真实训基地。

据了解,该基地包含高铁动车组虚拟工厂、高铁VR创新馆、智慧实训云平台等,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破解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群实训教学中的相关问题,着力培育产业急需“精加工、强装配、擅调试、能检修、懂管理”的“高铁工匠”。

以中车唐山公司为龙头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唐山市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唐山工职大紧密对接产业链相关企业需求,于2012年开设动车组技术相关专业,精准培育产业所需技能人才。

唐山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制造业在全市经济体量中占很大比重。“紧密对接唐山市乃至河北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学校坚持以产建群、以产优群,打造特色鲜明、内涵先进、错位发展的九大专业群,开设44个专业,其中包括动车组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等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重点专业11个,为服务整个区域的产业升级,助力唐山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贡献力量。”唐山工职大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建军介绍。

为给唐山市经济社会发展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唐山工职大积极承担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等多项职业教育综合改革项目,建设了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工业互联网实训中心、工业产品数字化设计与创新实训中心。

实训中心建什么、怎么建?必须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做到校企“双向奔赴”。“经过走访调研,我们摸清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等产业需求,积极与华为、中车唐山公司等企业共建动车、钢铁、陶瓷、鲲鹏4个产业学院,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场所161个,特别是建筑面积1.664万平方米的国家发改委公共实训基地,集‘教、学、产、训、创、研、赛’等功能于一体。”张建军说。

近年来,唐山工职大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内涵建设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坚守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持续提升关键办学能力。近3年,该校为社会输送技能人才1.5万余名,就业去向落实率98%以上,专业对口率80%以上,在各类500强企业就业比例达24.8%。

整合资源搭平台

共建共享促共赢

近日,新疆托幼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举办。在会上,唐山工职大当选副理事长单位,将与该共同体成员共同培育高素质复合型婴幼儿保育教育技能人才。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是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式发展的重要创新性举措,形成以职教集团、产业学院、实训基地、协同创新中心等为主要载体的产教融合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校企合作‘运行机制不畅’‘人才培养适应性不强’等问题。”张建军说。

2023年9月,由唐山工职大作为牵头院校,与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等联合申报的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教联合体,入围教育部公示第一批28家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名单,成为河北省唯一入围的联合体。

“针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泛在化’问题,联合体的建设要求聚焦地方优势产业,优化职业院校专业(群)布局,推动职业院校专业(群)与地方产业紧密对接。”张建军介绍,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教联合体成立以来,积极引导、推动联合体成员单位围绕机器人产业集群发展,依托自身优势开展各类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形成了“集中服务+分散指导”的机器人产业发展生态圈。

与此同时,唐山工职大与中车唐山公司共同参与教育部重点支持的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项目建设。目前,校企双方在动车组检修技术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典型成果并在国内推广。

在此基础上,唐山工职大依托唐山市(曹妃甸)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成果,联合首钢京唐公司等10家企业打造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服务唐山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数字产业发展。

“我们充分发挥实践中心各成员单位的资源优势,组建了由行业企业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学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57人组成的实践中心师资团队,为行业企业解决了诸多技术难题。”张建军说,校企还积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社会培训、大赛承办和技术服务等,助力区域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和数字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该实践中心为区域行业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技术等专题培训20项,承办各类职业技能大赛80余个比赛项目,承接各类培训项目10项,完成社会培训总人数5306人。

“中企高”贯通协作

打造育人新模式

“如果没有这个项目,我可能在中职学校读3年后就去打工了。如今,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学习更有劲儿了!”6月26日,在玉田县职业教育技术中心就读的黄子赢对记者说。

黄子赢所说的项目,是“中企高”一体化(2+2+2)人才培养项目,黄子赢和其他39名学生将在玉田县职业教育技术中心学2年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然后去河北文丰新材料有限公司、唐山新联印刷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实习工作2年,再到唐山工职大进行2年深造,毕业后可继续在企业工作。

据了解,“中企高”一体化(2+2+2)人才培养是我省2023年推出的中职、企业、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按照该模式,学生在中职完成前2年规定的学业后,以企业为主安排为期2年的岗位实训和岗位就业,学习岗位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第五年再以联办高职为主安排2年学业课程,主要在企业内培养,以学徒制、工学交替等方式学习,毕业后取得大专学历,原则上毕业学生留在企业工作。

聚焦唐山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唐山工职大联手玉田县职业教育技术中心等5所中职学校、唐山神州机械集团等5家同区域大型企业,签署三方协议,共同打造智造领域“2+2+2”协同育人联合体,5个项目均获省内审批,入选数量居省内第一。2023年3个高职专业实际招生164人,组建企业冠名班5个,2024年与9所中职学校立项“中企高”一体化(2+2+2)人才培养项目12个。

围绕“协同培养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急需的一线工程师”的目标,唐山工职大牵头成立“中企高”一体化(2+2+2)人才培养智造学院,联合制定招生招工计划、联合确定培养计划、联合参与专业建设、联合开发课程体系、联合组建师资队伍、联合实施教育教学、联合搭建管理队伍、联合参与考核评价,按照“一企一策、一校一案”指导思想,实施“中职夯基础、企业炼技能、高职增能力”育人模式。

■记者手记

让“工匠摇篮”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教育类型之一,职业教育院校为地方产业输送“工匠力量”。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北技术状元……在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校史馆内,许多优秀毕业生的信息展示在荣誉墙上。

“学校行不行,学生说了算;学生行不行,市场说了算。从学校走出去的毕业生,如今很多已成为唐山市重点产业中的技术骨干。”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建军说。

打造“工匠摇篮”,需要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全方位融合,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同频,就是高技能人才需求侧与供给侧的有效契合。一方面是学校做到“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另一方面是企业积极主动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去。共振,就是打造政校企“一体化”模式,以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产业学院为平台,以人才培养和服务产业为重点,政校企协同优化地方产业资源和职教资源的配置,打通科研开发、技术创新、成果转移链条,探索纵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

秉承“服务区域办教育、对接产业设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才”的理念,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正积极探索育人新模式,增强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靶向性、精准度与辐射力,更好地服务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河北日报记者王育民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