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出海:开启“新合资时代”

2024-07-01 16:50:58 - 商学院

奇瑞出海:开启“新合资时代”

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终于能够“扬眉吐气”了,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在诸多的自主品牌汽车中,提起奇瑞汽车,人人都对其出海成果表示肯定:奇瑞汽车已经连续21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奇瑞控股集团(以下简称“奇瑞”)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汽车销量达188.13万辆,同比增长52.6%,其中出口汽车93.7万辆,同比增长101.1%;国内销售94.43万辆,同比增长20.8%。也就是说,奇瑞2023年销售的汽车,有49.8%销往了海外。

这样的势头延续至2024年,今年1至4月份,奇瑞累计出口汽车342795辆,同比增长34.2%。同时奇瑞汽车出口主要集中在中亚、南美和中东等地区。4月,奇瑞与西班牙企业埃布罗电动汽车在马德里签署协议,双方将共同设立合资企业在西班牙生产汽车,这是奇瑞在欧洲设立的首家工厂。

早些年,奇瑞汽车出口以中国制造、海外销售这种单一贸易形式为主。如今,奇瑞出海正在探索中国创造、海外制造、海外销售的本地化经营模式,左手深耕技术,右手撬动金融,在“新合资模式”下,实现在地化的业务缠绕,成果共享。

“反向输出”新模式

“过去的合作模式中,主要是我们引入外方的产品、品牌和技术,现在更多是外方引入我们的技术、品牌、管理和文化,实现了‘反向输出’的新合资模式。”

2001年10月,叙利亚汽车商萨米尔与奇瑞达成首批10辆风云轿车出口叙利亚的协议,正式拉开奇瑞“走出去”的大幕。

20多年后,2024年4月,当奇瑞与埃布罗电动汽车正式签署协议的那一刻,则开启了“新合资模式”,优秀中国企业向外方输出技术、商业模式、品牌与管理文化。欧洲既是汽车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当之无愧的汽车产业全球最强地区。这一协议的签署,不仅意味着奇瑞在欧洲将拥有了第一个生产基地,也意味着奇瑞将成为第一个在欧洲生产的中国汽车品牌。

汽车是西班牙的主要出口产品,德国大众、法国雷诺等品牌都在西班牙设有工厂,这里有着悠久的“造车基因”,加之西班牙日照时间长,拥有丰富的绿色电能资源。

在新能源车取代燃油车的进程中,欧洲表现得最为激进,欧盟计划到2035年停售新生产的燃油车。因此,当前欧洲各国对新能源汽车都表示欢迎,这也给奇瑞以及众多中国汽车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向叙利亚出口轿车,只是单一的贸易模式,做整车产业链出口,才是产品真正地“走出去”,如今,奇瑞已升级到了品牌层面的“走出去”,这一升级,历经坎坷,离不开奇瑞20多年来的坚持和深耕。奇瑞相关负责人向《商学院》杂志记者肯定地说,市场向外是奇瑞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奇瑞将继续国际、国内两条腿走路的策略,因地制宜地开发全球化产品,深度融入全球汽车产业链,做优秀的企业公民。

如今,奇瑞连续21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对于“出海”,有着很多自己的思考。

奇瑞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中国汽车从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增长的关键时期,中国汽车品牌应当构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出海”模式,让中国汽车不仅能够“走出去”,还能“走得稳”“走得远”。

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表示,奇瑞出海做好了四件事:一是坚持自律,珍惜口碑。今天,“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已经逐渐告别了低质廉价的标签,这个形象来之不易。中国汽车要继续擦亮“中国制造”这块金字招牌,守好底线,践行对用户的安全、质量、服务承诺。

二是转变思路,品牌向上。中国汽车品牌进入海外市场不应该靠打恶性竞争的“价格战”,而是应该打“价值创新战”。通过技术创新、品类创新、生态创新,给中国品牌“做加法”,增加品牌含金量,推动品牌向上。

三是先予后取,贡献价值。进入每一个海外市场之前,应当先思考能为当地带来什么,创造什么价值,而不是先想着能获得什么,能卖多少辆车,要先予后取。奇瑞的理念是“Insomewhere,Forsomewhere”,旨在成为海外市场受欢迎的投资者和备受欢迎的企业公民。

四是开放合作,成果共享。过去的合作模式中,主要是我们引入外方的产品、品牌和技术,现在更很多是外方引入我们的技术、品牌、管理和文化,实现了“反向输出”的新合资模式。中国车企应抓住这个机会,与外资品牌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等全价值链开展合作,这有助于推进“中国制造”加快升级为“中国创造”,向全球汽车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攀升。

“理工男”的技术追求

目前,奇瑞正在打造“两个工厂”:一个是汽车制造工厂,一个是新技术专利工厂。通过技术分解导图和“两个工厂”,打通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之间的路径,形成一批硬核技术创新成果。

技术奇瑞、“理工男”,是用户们给奇瑞贴的“标签”,多年来,在技术上的钻研是奇瑞的“底牌”,也是赢得海外消费者认可的重要原因。

2023年新质生产力成为年度热词,奇瑞对此有着自己的思考。尹同跃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就是品质和创新。新,是新能源、新赛道,实际上就是创新;质,是品质、品牌,就是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智能化”的新汽车,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体现了技术创新、品牌向上,更体现了高质量发展。

奇瑞这几年围绕新质生产力做了大量工作,其中最关键的是坚持技术创新驱动。依托“瑶光2025”打造“300+瑶光”实验室,建立奇瑞的“技术分解导图”。对核心应用技术逐级分解,直到原材料级以及基础学科。把技术创新的“喇叭口”做宽做深,从中寻找若干关键点并集中突破,力求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2022年开始,奇瑞每年的研发费用超200亿元。其中100亿元用于产品开发、平台开发、产品升级等应用创新,对新技术、新场景、新生态保持快速迭代,这是从1到10000的能力;另外100亿元用于基础学科、跨界学科的投入,构建从0到1的原始创新能力。目前,奇瑞正在打造“两个工厂”:一个是汽车制造工厂,一个是新技术专利工厂。通过技术分解导图和“两个工厂”,打通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之间的路径,形成一批硬核技术创新成果。

依托技术创新,奇瑞的新能源产品拥有纯电、混动、增程、氢能等多技术路线支撑,形成了奇瑞风云、星途星纪元、捷途山海三大新能源序列,加上iCAR纯电品牌,每个品牌都有不同特色定位,为用户创造不同体验。

“自2023年下半年开始,奇瑞密集上市了一批新能源产品,发布了一批新技术,市场的表现不错,目前新能源产品的销量正在快速提升,加快赶超,今年我们的目标是跻身国内新能源第一阵营。”奇瑞相关负责人表示。

奇瑞出口到海外的车辆中,目前仍以燃油车为主,但新能源大趋势不可逆转,奇瑞也在集团内全面实行新能源战略。

奇瑞集团的新能源化采取混动、增程、纯电、氢能等多条技术路线并举的发展策略,依托在发动机方面的优势做强混动,利用在纯电方面的后发优势推出高性能电动产品。

其中重点打造了超级混动平台、E0X高性能电动平台,自研鲲鹏超性能电混C-DM、电池技术、电驱技术、增程技术、氢能技术等,以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企业未来高质量发展。

目前,奇瑞集团旗下奇瑞、星途、捷途、iCAR四大品牌都在全面加快产品新能源化进程。其中奇瑞、捷途两大品牌着重以第三代混动科技——鲲鹏超性能电混C-DM为基础,全面迈入电混新能源时代,相继推出奇瑞“风云”、捷途“山海”新能源序列;星途品牌坚持高端品牌路线,推出新能源产品系列——星纪元,全面进军纯电和增程的新能源赛道;“新势力”iCAR品牌是集团首个新能源电动品牌,面向的客户群体也更加年轻、时尚。

奇瑞集团计划两年内推出24款超能混动3.0和15款E0X高端电动新品,其中包括奇瑞风云A8、风云T9、星纪元ES、星途瑶光C-DM、捷途旅行者C-DM、iCAR03等全新新能源车型。同时,因地制宜开发全球化产品,加快海外市场的新能源布局,让中国新能源汽车、中国新能源与智能化技术走向全球。

海外本地化思考

汽车金融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对促进汽车消费、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支持中国汽车“走出去”具有积极助力。

2023年,中国汽车工业成绩喜人,销量首次突破了3000万辆,其中出口522.1万辆,同比增长57.4%。而十几年之前,中国汽车出口量一直在100万辆左右徘徊。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对记者分析指出,这得益于中国汽车整体制造水平的大幅提升,制造企业在技术研发等方面,与国外先进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国内汽车产销突破3000万辆,意味着市场的增速大大放缓,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也倒逼着中国汽车企业不断“卷”产品、“卷”技术,再加上造车新势力的涌现,给传统车企带来了新的思考:汽车不是我造出来让消费者买,而是消费者需要什么车,车企就造什么车。除此之外,再加上高性价比、产品力以及竞争力的提升,中国的汽车企业更多地满足了全球消费者“年轻化”的需求,使中国汽车在海外受到青睐。

新能源是中国汽车出海的重头戏。陈士华说,这主要是我国在电池技术、智能化和产业链成熟程度方面,都具备领先优势。

当然,出海也并非一帆风顺,也遇到了不少问题。首先是对国外法规不熟悉。陈士华指出,很多车企在国内完成认证之后,出口到海外时还需要重新进行认证,一款车型的成本高达100万元左右,并且周期非常长,起码需要一年。因此,这需要国家层面加大力度,推动车型互认,助力企业加速海外布局,降低成本。

汽车出口的终极目标是把车卖给当地的消费者,让他们愿意使用。在国内,汽车金融已发展得非常成熟,以至于很多消费者认为,用汽车金融买车更划算。但是,在海外的很多国家,汽车金融还没起步,汽车金融公司甚至都不愿意去。因为中国消费者手里都有些存款,有了车贷,他们会想方设法把钱还上。但在海外很多地区并不是这样,消费者习惯于“今天挣钱,今天花”,没有存款,信贷消费容易出现坏账。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尹同跃,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议案:汽车金融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对促进汽车消费、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支持中国汽车“走出去”具有积极助力。但目前国内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证券化范围尚未覆盖全业态(仅覆盖乘用车,二手车、融资租赁及部分商用车等尚未覆盖)。2023年7月出台新《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后,虽然允许汽车金融公司设立海外子公司,但具体实施细则尚未出台。

为此,尹同跃建议,中国人民银行支持汽车金融公司扩大资产证券化范围,将其进一步覆盖至二手车、融资租赁车以及部分商用车;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加速出台汽车金融公司设立海外子公司的具体实施细则,加速大型金融机构“走出去”,更好地支持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和全球化发展。

陈士华认为,当前中国汽车企业的出口,进入到了新时代,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在海外建厂,做价值输出。比如,如果单纯以贸易模式向南美洲运送整车,成本太高了。

汽车是一个长产业链的行业,带动作用很强,因此各国都非常重视汽车产业。陈士华认为,虽然很多国家非常欢迎中国的汽车产业,但是另一方面也不想整个产业被中国企业占领,中国企业出海,在本地化落地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

比如中国汽车高速发展的那几年,很多工厂都是两班倒、三班倒加班生产汽车,扩大产能,但这种模式到海外恐怕行不通,不仅会面临高额的加班成本,还可能触及当地的法律法规等,而这些都是包括奇瑞在内“走出去”的汽车企业需要直面的问题。

面向未来,奇瑞深度融入全球汽车产业链,做优秀的全球企业公民,以数字化为牵引,开发平台经济、生态圈经济,但机遇与挑战并存。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