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减碳117万吨 上海探索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碳普惠体系

2024-07-01 16:56:33 - 东方网

东方网记者柏可林7月1日报道:《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至今年满五年。五年来,垃圾分类已成为这座城市的时尚与习惯。 目前,上海正在建设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碳普惠体系,良好的分类习惯带来的环境效益将明显提升。

2023年5月,总书记给虹口志愿者的回信掀起了垃圾类低碳生活新时尚的热潮。9月,上海市政府碳普惠文件的出台,给垃圾分类带来了新思路。2023年9月起,市绿容局牵头,联合绿色账户、城投 相关企业和高校等14家单位组成政产学研团队,启动上海垃圾分类 碳普惠体系探索和实践。

垃圾分类碳普惠体系的核算数据来源取自45套项目场景、26种物流模式、2类典型年份的实际运行数据。项目场景包括典型环卫作业企业、中转站、码头、焚烧厂、湿垃圾厂、主体企业、集散场等。 物流模式包括混合垃圾、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分类(前)、可回收分类(后)等。典型年份按照分类前(2018年)与分类后 (2021年及2022年)。

一年减碳117万吨 上海探索生活垃圾全程分类碳普惠体系

核算方法分别以上海垃圾分类前后为基准场景和减排场景,系统梳 理了不同场景下干、湿垃圾(对比混合垃圾)以及可回收物的收运 、处理等关键环节的104项碳排放计算公式,结合2个典型年份的实 际运营数据,形成上海垃圾分类前后收、运、处全程的碳排放因子 。同时,考虑样本选择、数据收集方式、数据真实性和完整性、数据动态变化等因素,应用Crystal Ball软件和蒙特卡洛分析确认了 数据结果的可信度。

考虑垃圾分类的系统性和投放、收运、处理等各环节的贡献度,以 各环节分类前后的增量投入(包括时间、空间、精力等)为依据进行折算和权益拆分,最终形成上海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可 回收物不考虑回收利用,仅考虑避免垃圾焚烧的减排量)等全程分类体系中各参与主体的减排量核算公式和核算参数推荐值。

最终得到的初步结论为:以上海2021年实际垃圾量数据为计算,上海垃圾分类全过程是减碳的,年减排量约117万吨。居民源头投放和后端企业的贡献比约7:3。

目前,项目组已在城投江湾宽庭租赁社区搭建了垃圾分类智能监测设备,并将数据接入城投低碳管家数智平台,跟踪居民垃圾分类碳普惠基础数据和减排量相关情况。

市绿化市容局表示,如果该论证通过且成立,未来将会能够通过该办法,让市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行为得到碳减排的补偿,从而获得经济效益。这些经济效益可能会让参与垃圾分类的市民为社区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为社区环境改善得到新的资金来源。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