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代管理者一定要读科幻?

2024-07-01 20:02:52 - 新浪财经头条

来源:总裁读书会

作者:路江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教授、《科幻中的战略思维》作者

来源:总裁读书会(ID:winnerbook_club),摘编自《科幻中的战略思维》,2024年5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生活在当代中国的我们,正经历着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矛盾的洗礼。原因在于,整个社会正在经历三重转变:外驱向内驱的转变;创业向创新的转变;吃喝向玩乐的转变。

从个人层面看,“90后”已成为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00后”也已开始登上社会的舞台。这些年轻人和未来的新生代必定表现出一个明显特点:内部驱动力取代外部驱动力成为他们行为的主要动力。

从企业层面看,大众创业的热潮必将转换为万众创新的景象。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不再是低水平重复的创业行为,而是多样性不断涌现的创新努力。

从社会层面看,随着脱贫攻坚取得伟大胜利,社会主要矛盾已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随着“内驱”“创新”“玩乐”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我们将逐渐面对这样一系列选择题:是科学重要还是梦想重要?是现实主义重要还是理想主义重要?是有用重要还是好玩重要?最后的答案可能是“都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梦想,会不会有科学?如果没有理想,会有什么样的现实?如果不好玩,有用到底还有没有用?这些问题,可能是未来人类需要回答的问题,也可能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人类给出答案的问题。

为什么当代管理者一定要读科幻?

科幻与战略

科幻与战略的关系,其实很简单。战略是面向未来的,科幻也是面向未来的。对于企业而言,战略就是梦想,由企业的使命愿景牵引;对于人类而言,科幻就是梦想,由人类的好奇心牵引。战略不是空想,而要立足企业实际情况,基于企业所在环境,符合企业组织能力;科幻也不是奇幻,也要立足科学理论研究,基于可能技术路径,符合人类思维逻辑。

有这样一种说法:战略是科学,战略是艺术,战略是手艺。说战略是科学,是指战略有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基础,有自己的理论和方法体系。说战略是艺术,强调的是战略中有“你看得见,别人看不见;你感受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东西,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说战略是手艺,指的是战略能力需要在情境、实战、经验中积累和打磨,需要在理性中寻找直觉,在平凡中寻求突破,在渐悟中达到顿悟。

类似地,也可以说:科幻是科学,科幻是艺术,科幻是手艺。说科幻是科学,不是说科幻中的所有设定都有科学根据,而是说科幻的核心框架要有科学基础。科幻不是玄幻和魔幻,“科”是核心,“幻”是外延。说科幻是艺术,是说科幻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所有艺术必备的要素,即想象力。在所有文学艺术形式中,科幻是比较有想象力的,而且这种想象力不是纯粹的天马行空,而是有趣的思想实验。说科幻是手艺,突出的也是科幻人性的一面。文学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科幻来自科学和现实,又超越科学和现实。

如果说科幻小说有哪些不能缺少的要素和维度,那一定是空间和时间。所有科幻小说都是在这两个维度上展开的,要么是在空间维度上展开想象的翅膀,要么是在时间维度上跨越生命的极限。战略也是在空间和时间的维度上复盘企业的过去、审视企业的现在、规划企业的未来。

在科幻小说中,主人公往往会走出地球这个人类文明的摇篮,在无尽的宇宙中探索新的疆域,这个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和不连续性。为了人类文明的延续,科幻小说中主人公的目标往往是找到新的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而不惜跨越以光年为单位的空间,按亿万年计的时间,克服宇宙天体撞击、外星文明攻击等不确定性因素,应对黑洞引力、虫洞通道等不连续性状况。

人类如果不走出地球这个摇篮,最终一定会走向灭亡。人类只有走向太空,才能拥有无尽的未来。企业的命运与人类的命运类似,如果企业不能走出自己的舒适区,最终一定会走向灭亡。只有走出舒适区,走向全球化,才能拥有光明的未来。

战略,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过去,很多中国企业的发展走的是从国外复制创意进入国内(CopytoChina)的路线,这就好比穿越小说中的主人公拿着别人发展出来的现代科技到古代去“打怪升级",可能很爽,但只是一时爽。未来,中国企业的发展道路应该是创新的、进入无人区的和科幻的。作为普通读者,管理者可以读穿越小说;作为企业家,管理者一定要读科幻。

为什么当代管理者一定要读科幻?

为什么当代管理者一定要读科幻?

《三体》中关于企业经营的思维启迪

刘慈欣的《三体》堪称中国长篇科幻小说最重要的代表作,其读者不仅包括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这样的政界人物,也有扎克伯格、马化腾、雷军、周鸿祎等互联网“大佬”。企业家、管理者读《三体》,往往不仅为了欣赏其结构宏大的故事情节和脑洞大开的科幻设定,更能从中得到有关企业经营的思维启迪。

例如,雷军曾提到三体中的降维打击概念,并把这个概念用在小米公司商业模式的设计上。传统手机厂商靠手机卖钱,全力打造线下经销商系统。早期的小米公司,完全采用互联网销售,推崇极致性价比,不靠卖手机赚钱,而是以手机为终端建立起一个以手机为中心的智能生态系统,并围绕这个系统进行生态链投资,使小米公司得到快速发展。

再如,《三体》中有两条宇宙社会学公理和两个相关核心概念。两条公理是:①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②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两个核心概念是:①猜疑链,即宇宙中的不同文明会猜疑对方会采取各种手段毁灭自己;②技术爆炸,即任何一个不起眼的小文明在宇宙尺度中可能很快通过技术大爆炸超越高等级的文明。

企业界有人把两条公理改成了:①生存是企业的第一需要;②企业不断增长和扩张,但是市场需求总量不变,消费者的注意力和口袋里面的钱就那么多。两个核心概念则被改成了:①藏好自己的战略意图,要随时防范小公司抄袭,同时避免大公司干掉自己;②小公司随时可能发生技术爆炸,一下子走在大公司前面。

实际上,宇宙社会学的公理不仅适用于企业界,也可以尝试套用到学术界:①发表论文是学者的第一需要;②学者数量不断增加,但顶级期刊的总量不变。两个相关的核心概念是:①猜疑链,在双盲评审的机制下,投稿人猜谁可能是审稿人,审稿人猜谁可能是投稿人;②范式革命,一些创新的研究领域可能通过快速发展,占领高等级期刊有限的篇幅。

更有甚者,有人可能利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写出高质量论文,发表在高等级期刊上。于是,在ChatGPT面世的短短数月里,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已经禁止学生和学者用ChatGPT写论文。在社会上,许多人开始担心人工智能技术会取代很多人的工作,这也反映出在“黑暗森林法则”下,技术革命对社会的冲击。

当然,如果我们个人只是在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带来的冲击下瑟瑟发抖,就和《三体》中的“虫子”没有差别了。“见终局、揽全局、知时局、应变局”的框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清科技革命对个人的影响。从终局看,科技进步是难以抗拒的,科技最终会替代大多数人工。我们需要的是从全局看,哪些工作更难以被科技替代,然后发展个人的相关能力,以应对科技革命带来的变局。

科幻小说是对未来社会发展全方位的想象,多读一些科幻小说,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见终局、揽全局、知时局、应变局,更好地应对人生面临的挑战。无论您从事什么职业,处在什么年龄,都可以通过阅读科幻小说,给自己带来一些启发。

为什么当代管理者一定要读科幻?

终局思维:看十年,想三年,做一年

在《三体》中,来自地球的人类不能够预见到人类的终局和太阳系的终局,同样,来自三体的个体不能预见到三体文明的终局。可见,在宏大的空间范围和深远的时间范围内,身处其中的个体是难以见到包含自己在内的整体的终局的。只有跳出地球看地球,我们才能得知地球的全貌。只有把目标投射到太阳系之外,我们才能发现来自三体世界的威胁。

在科幻的设定中,我们的想象力可以很容易地穿越时空,思考终极问题。当我们在科幻的宏大设定中思考世界的时候,能够建立一个终局视角,从未来倒推回来看问题,这就是终局思维。企业家跨越借鉴科幻的这一特点,为自己的企业设立一个“科幻世界”,并在这个世界中“见终局、揽全局、知时局、应变局”。由此形成的终局思维,可以帮助企业家思考清楚未来的远景目标,探索达到目标的路径,并决定当下应该做哪些事情。

阿里巴巴制定战略的一个基本逻辑是:看十年,想三年,做一年。看十年就是对中长期机会的判断,判断社会、经济、技术等发展趋势。阿里巴巴强调用未来的视角看今天,把今天的假设当作对未来的判断。在战略制定实施复盘的过程中,应不断地校正对未来的判断,不断用未来眼光看现在,不断判断产业终局,并且不断完善假设。

人们都希望有一个可以预知未来的水晶球,但正如我们所说:方向只能大致正确,组织必须充满活力。预知未来的水晶球是不存在的,谁都无法清晰地描述未来,但在行业里有深厚积累的人,可以对未来进行大致判断。一旦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并不断深入探索,自然会比别人看得更远。通过不断思考这类问题,我们也许就会发现属于自己的水晶球,在方向判断上越来越正确,或者说无限逼近正确。

“看十年,想三年,做一年”要有“以终为始”的观念,这里的“终”就是“终局”,而不是“终点”。终局意味着多年以后的格局,终点意味着多年以后的机会点。企业在进行战略分析时,要形成逆向思维的习惯,把自己投射到未来,让时间逆向流逝,看看会发生什么。

“看十年”实际上是确定企业在十年后的愿景,思考企业在十年后商业格局中的位置。“想三年”则是做出战略选择,锚定客户价值,确定近期内前进的方向。“做一年”是制定年度规划的重点,确定短期内要达到的目标。“看十年”类似于“见终局”,“想三年”类似于“揽全局”,“做一年”类似于“知时局”和“应变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