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世的江苏钢铁巨富

2024-07-01 21:57:57 - 新浪财经头条

来源:商业人物

去世的江苏钢铁巨富

作者:郭儒逸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一个民营钢铁帝国,刚刚失去了领袖。

6月30日凌晨,江苏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因病逝世,让这个国内最大民营钢企陷入震动。

沈文荣今年78岁,是沙钢的灵魂人物。他执掌这艘商业巨轮40年,截至今年一季度,沙钢集团净资产达1100亿,去年营收超过1500亿、净利润21亿,其粗钢产量仅次于宝武、鞍钢以及河钢集团,在民营钢铁企业中居首。

此外,沈文荣还实控沙钢股份和抚顺特钢两家A股上市公司,截至7月1日收盘,总市值合计近200亿。

作为钢铁业界极具话题性的人物,沈文荣1946年出生在江苏沙洲县(后改称张家港市),中专毕业后进入当地一家轧花厂担任钳工。上世纪七十年代,这家轧花厂投产一个小型轧钢车间,成为沙钢集团的前身。1984年,业绩出色的沈文荣升任厂长。

这家钢铁厂在当时还是集体所有,张家港为代表的苏南集体经济模式曾叫响全国,沙钢便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中崛起。1992年,钢铁厂正式更名为江苏沙钢集团,在沈文荣主导的改制下,沙钢2004年实现私有化。此后又经历多次股权转让,沈在去世前大约持有沙钢集团54%的股份,为实控人。

钢铁如今是国有和民营企业充分竞争的行业,但从一家小型集体企业转向民营巨头的历程中,沙钢堪称在市场缝隙中成长。沈文荣的商业个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胆大敢赌,早年从窗框钢入手,很快打开市场。随后又冒着内部劝阻和失败风险,斥巨资升级转型,进入新的钢材领域。就是在这样的强势带领下,沙钢步步壮大。

过去二十多年,国内钢铁行业经历几轮周期波动,沙钢搭上过行业高光的顺风车,也在行业低谷时不得不转型求存。如果要观察这个行业的浮沉,在钢铁国企之外,市场化的沙钢是个很典型的例子。

当年完成民营改制之后,沙钢便走上兼并重组的道路。在沈文荣看来,这是钢铁企业跑马圈地的重要方式。2005年出台的钢铁产业政策,也提出提高产业集中度的方向,于是业内便掀起一轮并购重组潮。

沈文荣的目标,从省内扩展到省外,沙钢一连将几家地方性钢企收入囊中。这些收购让沙钢的规模迅速做大,但作为一家民企,其中的艰难也不难想象。钢铁市场曾由国企主导,这种行业惯性遗留很久,另外又涉及地方重大经济利益和就业稳定,因此并购难度不会小。沈文荣能从中坐大,手腕和魄力可见一斑。

这种并购思路,沈文荣后来也做过反思。钢铁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并购扩张见效很快,但花钱也多,同时还推高了负债率。沙钢股份2011年在深交所借壳上市,但此前很长一段时间,登陆资本市场始终是沙钢的一个难题。

从效益指标上看,沙钢在九十年代就符合上市标准,其也早早提出上市申请,但一直没能如愿。现在回头看,不能快速上市对沙钢是个“双刃剑”——当年沈文荣认为民营钢企上市比较难,而国营钢企两三百亿规模就可以上市。但他也承认,相比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进行兼并重组,要更容易一些,不需要经过公开披露。此外,不上市也意味着财务数据不必公开,负债扩张的沙钢或许会少些麻烦。

在沙钢近年的并购案中,有两笔值得一说。

一是2018年沈文荣耗资44亿,拿下东北特钢旗下的抚顺特钢。彼时东北特钢连续亏损,陷入困境,并多次市场违约。为了寻求沙钢接手,当地官员亲赴沙钢会见沈文荣,最终这笔交易成为国企市场化破产重组的一个样板。二是2022年与复星就南钢股份的交易,沈文荣同样被看作白衣骑士,急于套现的郭广昌亲自拜会沈文荣,希望对方促成交易。

这应该是沈文荣最引以为憾的一次并购,沙钢在付出极大诚意后,却遭到第三方“截胡”,最终错失这笔优质资产。据称沈文荣当时气愤异常,不惜与复星对簿公堂,直到去年10月双方才告和解。

其实偏爱并购重组之外,在沙钢的创业史上,沈文荣也动过别的念头。

2015年钢铁行业寒冬,沙钢股份陷入亏损。沙钢先后打算通过资产重组,转型进入新能源汽车和大数据行业,但两次重组都没能成功。沈文荣的钢铁和非钢铁双主业设想,最终落空。不过尽管如此,经过多年发展,沙钢集团仍建立起庞大的商业版图,涉及钢铁、金融、物流、新材料及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并且常年入选世界500强。

有意思的是,沈文荣曾与郭广昌讨论多元化经营问题,他一度表示自己即使有了实力,也不会像郭广昌那样。某种程度上,他“食言”了。

作为民营钢企巨头,沙钢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就是接班人。沈文荣公开表示过,沙钢并非家族企业,无论是何种所有制企业,都要聘任最优秀的人。其子沈彬从2016年成为董事长,正式走向前台。另外一个儿子沈谦,也在沙钢投资控股任要职。在沈文荣之后,儿子们和创业“老臣”支撑起了沙钢的大局。

如今行业下行、业绩承压,失去幕后掌舵人的沙钢,可能迎来创业几十年的最大变数。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