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解读丨发改委表态合理增加消费信贷,促进消费潜力几何?

2023-08-01 18:12:00 - 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张欣 北京报道

近日,随着多部门密集发文大力促进消费,合理增加消费信贷也被提上日程。

7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其中,与消费金融直接相关的内容有:更注重以真实消费行为为基础,加强消费信贷用途和流向监管,推动合理增加消费信贷。在加强征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合理优化小额消费信贷和信用卡利率、还款期限、授信额度。

7月2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在挂牌后的首次发布会上表示,鼓励开发符合不同消费群体特点的金融产品,支持大宗商品消费,围绕教育、文化、体育、娱乐等重点领域,加强对服务消费的综合金融支持。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当前消费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尽管消费信贷呈现小幅回暖的趋势,但整体增长依然较弱。同时由于央行开启降息及贷款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贷利率已至3.4%左右的低点。

那么,以当前的情况看,合理增加消费信贷,消费贷的利率还有没有继续下行的空间?通过一些消费金融政策的刺激,能否促进消费回暖?

消费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

从近期发改委等部门不断发文促进消费可见,虽然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表现出强劲复苏的态势,但需求收缩压力依然突出。

“当前消费恢复的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但恢复基础仍不牢固、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居民消费意愿不强、大宗商品消费偏弱、消费能力不足等方面。”7月27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相关负责人在前述发布会上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刘瑞明认为消费动力不足主要在三方面:就业压力、居民收入增长乏力、对经济前景更加谨慎。这三个因素互相关联,当就业出现下行压力将影响人们的收入水平,进而让更多人对未来保持谨慎观望态度,最终降低了消费意愿,导致需求收缩。

刘瑞明称,促进消费在长期内保持持续增长,必须改善整个经济的结构,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加企业的投资意愿,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居民收入水平,进而让人们对未来保持乐观预期,最终增强整个社会的消费意愿,推动消费稳步增长。

刘瑞明表示,我国人口规模巨大是一个独特优势,其决定了我国有一个非常好的人口消费群体,但不能因为人口多,就认为我们有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居民收入水平。如果居民收入水平上不去,即使再多的人口,也很难形成一个巨大消费规模的市场,因此只有改善人均收入和人均GDP的合理结构,才能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消费市场,进而形成强大的内生消费动力,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通道,对经济增长产生长期、稳定的拉动作用。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研究员朱太辉亦表示,当前消费恢复动力下降,主要是结构性失业、收入增速下降和消费信心不足导致的,居民消费缺乏消费能力和意愿。 

消费信贷小幅回暖,但整体较弱

7月27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3年6月末,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6.5%、10.8%、16.9%、7.7%,有力支持了相关领域消费恢复发展。

“消费信贷小幅回暖,经营贷仍是主力。”长江证券研究员马祥云表示,6月新增居民贷款9639亿元,其中经营性贷款占新增居民贷款的比重超过六成;或受到618购物节等季节性因素影响,消费类信贷小幅回暖。个人住房贷款增长依然低迷,央行数据显示,上半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较年初略有减少,而投放量同比多增5164亿元,这意味着二季度个人住房贷款负增长1400亿元以上,预计主要受提前还款影响。

一位股份制银行分行行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其所在分行来看,二季度整体消费贷数据不景气,房贷也同比近腰斩,反而是经营贷增长较为平稳。该人士认为,促进消费贷增长的根本在于“钱包鼓起来”,仅靠发文促进较难。不过近期一线城市的认房认贷政策若全面松动,短期内会拉动房贷与消费,但长期则依然要靠经济基本面。

朱太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于当前消费信贷需求需要客观分析,一部分是出于真实的消费需求,为了缓解收入波动的影响;还有一部分是利用当前低利率的消费信贷,来偿还相对较高利率的住房按揭贷款。总体来看,当前用于真实消费的有效信贷需求还是比较弱的。

朱太辉称,今年上半年居民存款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形势。今年一季度我国居民新增存款高达9.9万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反映了消费信心不足;但之后开始下降,4月底降至8.7万亿元,与此相应的是住房按揭贷款“早偿”大幅增加,4月居民新增中长期贷款-1156亿元。“早偿”资金一方面来自居民收缩资产负债表,用存款偿还贷款,另一方面则是“借消费贷还按揭贷”。

针对前述国家发改委提出的“更注重以真实消费行为为基础,推动合理增加消费信贷”,朱太辉认为,这主要是为有消费意愿、暂时面临收入冲击的这部分人群的信贷支持。他表示,这是一条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的平衡性措施:一方面要加强对消费恢复的金融支持,强调为真实消费行为提供信贷支持;另一方面也要防范金融机构在当前形势下过度扩大消费信贷面临的潜在风险压力。

消费贷利率有无继续下行空间?能否促进消费回暖?

目前银行消费贷利率已下行至3.4%附近,主要是由于国内消费信心和消费贷需求处于恢复阶段,叠加银行积极推动消费贷业务发展,同业竞争激烈。此外,近年来为应对内外复杂经济环境,宏观政策偏积极,市场利率中枢持续下移。

未来消费贷利率是否还有下行空间?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目前银行针对优质客户的消费贷款的利率,已经比较低了,这方面下降的空间不大。但针对大众客户的部分消费贷款利率还有较高的利率,这一部分还有一定的下降空间。董希淼认为这也是国家发改委政策中提到的“合理优化小额消费信贷和信用卡利率、还款期限、授信额度。”

朱太辉表示,总体来看,目前的消费贷款利率已经处于很低的水平,在有效消费需求不足的情况下,进一步下降的空间有限。金融支持消费恢复,还需要从财政段发力改善消费需求、对消费信贷提供风险分担支持,有效的方式是实现“财政补贴发放消费券+企业折扣出售+平台促销让利+银行消费信贷支持+保险担保分担风险”五位一体联动。

通过上述消费金融政策是否促进消费回暖?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目前消费贷利率创近年来的低位,国内积极金融机构锚定市场需求,积极创新产品。随着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居民消费信心持续改善,消费需求释放,有望带动消费金融业务发展。

周茂华表示,目前国内消费处于修复阶段,消费金融业处于恢复元气阶段,消费金融业务的整体增速、规模与往年相比仍一些有差距,同时青年人失业率也相对较高,因此消费金融业务需要一段恢复期。并且国家在积极推动消费金融发展,更要注重行业服务水平和风险防范。

周茂华认为,在积极推动消费金融方面,需要金融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满足市场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金融服务需求,释放消费潜力,助力消费复苏;在风险防范方面,把好业务入门关,合理优化消费信贷的利率、还款期限、授信额度,加强征信体系建设和资金用途流向监测监管,健全和完善风险预警与处置预案等。

朱太辉则认为,增加消费信贷可以解决部分临时性消费不足问题,但在需求不足的情况,如果缺乏财政促消费手段的配合,信贷扩张具有“推绳子效应”,难以掀起消费复苏的浪潮。

“通过金融手段刺激消费,就需要在更宏大的层面上推动相关改革。”7月12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刘瑞明在中宏网上表示,要严格区分消费金融和金融两个概念。消费金融固然是一种有利于促消费的手段,但其更多的是一种工具性的应用,它对于消费的促进作用是在消费边际上的改善,而非促进消费增长的根本。真正能刺激消费长期增长的措施是金融改革,如果一个国家在金融政策层面长期保持某种“壁垒性”的措施,大量的民营企业的资金成本将居高不下,企业使用资金的成本高,将影响到利润,进而降低企业的投资意愿,企业将收缩规模,减少用工需求,更多的人将面临就业压力,人们的消费意愿也将持续走低。

(作者:张欣)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