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文化遗存 探寻精神故乡

2024-08-01 06:28:36 - 媒体滚动

转自:石家庄日报

触摸文化遗存 探寻精神故乡

触摸文化遗存 探寻精神故乡

触摸文化遗存 探寻精神故乡

触摸文化遗存 探寻精神故乡

触摸文化遗存 探寻精神故乡

触摸文化遗存 探寻精神故乡

触摸文化遗存 探寻精神故乡

本报记者石雅彬

对于大中小学生来说,暑假有大把的空闲时间,正是畅游博物馆,增长学识和见识的大好时机。利用暑假,不妨读一读有关博物馆的书,读一读有关传统文化的书,在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中提升知识水平,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作为历史缩影和文化宝库,博物馆早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收藏与展示功能,逐渐演变为教育的重要场所。尤其对青少年而言,把博物馆作为学习的“第二课堂”,相信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博物馆教育以其独特的资源和环境,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学习空间。孩子们可以利用假期,在书中畅游博物馆,或为实地参观博物馆做好知识储备。

感受中华文明的鲜明品格

《何以中华:一百件文物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由中国民族博物馆编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主编,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是首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物普及类出版物,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等历史文化资源,通过100件承载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记忆的文物呈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自在走向自觉的历程,诠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内涵。

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光明日报社组织编写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文化传承发展主题图书《中华文化公开课》,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这本书立足于“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文化传承发展主题宣讲,邀请国内权威专家学者,选取红山、良渚、二里头、大运河、敦煌、云冈、故宫、中华典籍等中华文化典型元素,以广博开阔的文明视野、生动鲜活的文物史料、深入浅出的文化阐释,带领大众深入探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感受中华文明守正创新、开放包容的鲜明品格,体悟中华民族优秀价值观念中蕴含的思想力量、道德力量、精神力量。

这本书知识性、可读性、思想性俱佳,图文视频并茂、文化内涵深刻,精选实景、文物照片200多张,链接精彩视频及重要文献50个,让广大读者可以更近距离触摸中华历史、感悟文脉流淌,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传承发展中共振共鸣,对于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投身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听首席专家讲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图书系统讲解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宗旨、方法、过程与结论,介绍了我国各史前文明遗址的古城遗迹、考古现场、出土文物等,揭示了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以及对人类文明作出的卓越贡献。

汲取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

近些年,人们参观故宫、了解故宫、研究故宫的热度不减,故宫仿佛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等待着人们的深入探究。

著名明清史学者阎崇年曾说过,多年来,自己将故宫作为研究领域,给很多成年人都讲过故宫,遗憾的是,一直没有机会给孩子们讲一次故宫。《讲给孩子的故宫里的明清史》就是他献给孩子们的明清正史读物,历时3年精心打磨,全套书以朝代为纲,以人物为引,通过150个历史故事、620位历史人物,讲述了明清两朝重大历史事件、故宫建筑、珍贵文物等,系统梳理了明清两朝543年的兴衰历史,串起建筑、典籍、文物等多方面知识。

故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承载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就像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讲给孩子的故宫里的明清史》展示出了故宫历史的厚重与精彩。

祝勇也是一位致力于研究和推广故宫文化的学者,二十多年里,他写过《故宫六百年》《故宫的古物之美》《故宫的隐秘角落》《故宫文物南迁》《旧宫殿》等多部作品,最近,他又出版新作《故宫建筑之美》,他在书封上写了这样一段话:“我试图在文字里,将这座早已建成的城重造一遍,材料不再是砖石、楠木、琉璃瓦,而是文字……在重建里,我动用了无数次的寻觅、追思和想象,因此这重述不只是借助文字完成的,还要借助情感、生命与血肉。”故宫,这个“精神上的故乡”还将继续为祝勇提供丰沛的写作灵感和资源,也为读者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和文化滋养。

前几年,电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使文物修复这个传统行当走入大众视野,让广大观众认识了传统手艺的魅力与工匠精神的内涵。“中国文物修复与文化传承”系列绘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共同出版,是首套以中国古代文物保护修复为主题的原创童书,由从事一线工作的各领域修复师主笔。各领域修复师们需要投入一生的精力和心血,反复磨炼技艺,在日复一日的精细工作中,沉下心来做事,或许默默无闻,但对一个国家的历史与文明传承作出巨大贡献。该系列以图画书的形式,向青少年读者真实还原不同领域的文物修复,直观精练地浓缩复杂的修复流程,涉及化学、生物、历史、艺术等知识,旨在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未成年人综合素质。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与文化观

《中国国家博物馆儿童历史百科绘本》全套书共分五册,包括《科技,我们的发现之旅》《服饰,打开祖先的衣橱》《汉字,一笔一画写文明》《艺术,穿越时空之美》和《音乐,流传千古的旋律》,依托国博丰富的馆藏资源和高水平的专业力量,由国博社会教育部经验丰富的教育人员联合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北京服装学院的优秀插画师,从儿童成长需求与认知规律出发,运用大量翔实的文物、考古资料,通过深入浅出的绘本形式,近五百张清晰文物实景图和精美手绘图,把中国古代社会风貌、发展轨迹和蕴含的文化因素生动、全面地展现出来。

“博物馆里的中国历史”系列图书是一套有深度、有广度的,面向少年儿童的文化通识类作品。丛书按照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东南西南的地域分册,故宫单列一册。每册按从原始时期到清代的历史时间顺序作为讲述线索,文物宝藏是各个时代社会发展、历史、文化、审美等方方面面的高度浓缩,本书从审美和历史的角度向广大少年读者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具体内容涉及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传统思想、古典文学等,在教给小读者如何欣赏文物的同时,帮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与文化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你所不知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一书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和丰富精美的图片,介绍了36家富有特色的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历史沿革、馆藏珍宝和精彩故事。其中有中国最早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承载十三朝古都记忆的西安博物院、展示大量珍贵恐龙化石的自贡恐龙博物馆,还有全国唯一非国有一级馆大唐西市博物馆。从半坡遗址到古蜀王都,从草原明珠到沙漠古城,从丝路重镇到繁华港口……丰厚的历史积淀和多彩的地域文化在书中交融,带领读者开启奇妙的华夏文明之旅。

《器成千年》是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典型作品,是国内首部以三星堆文化和考古发现为主题的长篇童话,由“中国好书”、中宣部“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获得者、儿童文学作家李姗姗历时两年实地采访、创作完成,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创造性地将历史题材与童话体裁相结合,以新时代中国考古标志性成果的小切口,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大格局,紧扣“成器”主题,以一团叫堆堆的泥巴历经三千年,从古蜀国来到三星堆博物馆的奇遇为主线,将泥巴的成器与孩子的成长暗合交融,突显“追梦”的力量,是一部文化性与文学性交相融合、主题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儿童性与创新性优势结合的原创精品力作。

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除了各省市的博物馆,一些古迹同样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等待着游客去探秘、去发现。

《敦煌艺术通识课》系统介绍了敦煌艺术的起源、发展、特点、价值等,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从壁画、飞天、绢画、彩塑、音乐、舞蹈、建筑等不同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展现了敦煌艺术的独特魅力。

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满世界寻找敦煌》是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荣新江的最新力作。作者记述了自己从1984年起到世界各地寻访敦煌文献的亲身经历。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后不久,数以万计的敦煌文物、文献被东西方一些“考察者”“探险者”骗取和掠夺,致使国宝流散海外,国人痛心疾首。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对敦煌文化的保护、整理、研究、传播工作上升到国家层面,成为重大文化事业,中国的敦煌学研究者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步一个脚印地改变着敦煌学的学科建设和研究状况。书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既有寻找的艰辛,也有收获的喜悦,更有不少独家的心得与感悟,这本书告诉读者,由于历史原因散落在外的中国文物,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去寻找,去研究,“满世界寻找”之路仍然漫长,需要所有学者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共同努力。

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联合推出的《伟大的中国大运河》,是一部关于中国大运河的人文历史科普读物。这部书不仅是对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一次深入解读,也是对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的纪念。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认可的文化瑰宝。书中以大运河的十大河段为线索,分为十个章节,精心挑选18个各具特色的城市,深入探讨这些城市与运河的紧密联系。书中不仅涵盖河段的演变、城市历史、地貌建筑、水利科技、经济民俗、文化遗产等主题,还通过丰富的历史事件,向读者展示中国大运河的时空体系与历史内涵。

为了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和丰富性,书中采用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结合古画长卷、文物图片、手绘运河长卷、示意图、现代实景图等多种视觉元素。此外,书中还包含“知识拓展”“名句”“听·文物故事”“观·运河画卷”等栏目,以及音频、H5交互等多种形式,使读者能够全面感受运河的文化魅力和历史价值,旨在激发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帮助他们在阅读和实践中拓宽视野,更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