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百日咳怎么办?
近年来,儿童百日咳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成为儿科医师广泛关注的传染性疾病。
一、什么是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急性呼吸道疾病。其特征性临床症状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吸气“鸡鸣样”回声,病情可迁延数月,常引起流行,为乙类传染病。百日咳鲍特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无芽孢,无鞭毛,为严格需氧菌,营养需求高。百日咳鲍特菌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弱,在56℃温度下30分钟、日光照射1小时、干燥3~5小时可灭活,对紫外线和一般消毒剂也比较敏感。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家庭内成人患者和潜在感染者是儿童百日咳主要来源。百日咳的流行模式已由过去的儿童传染儿童模式转变为现在的青少年(成人)传染儿童模式。
2.传播途径:百日咳具有高度传染性,百日咳鲍特菌可以在人的鼻咽部密集聚集。当咳嗽或打喷嚏时,病原菌随飞沫迅速传播,易感者吸入带菌飞沫而感染。
3.易感人群:人是百日咳鲍特菌感染的唯一感染宿主,任何年龄都可能罹患百日咳,人群普遍易感。小于6月龄婴儿发病率比其他年龄组明显高。
三、临床表现
患者吸入含有百日咳鲍特菌的气溶胶后,病菌吸附到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并在细胞内增殖,一段时间后进入典型百日咳的三个临床阶段:卡他期、痉咳期、恢复期。病程约6~12周,部分病历可以更长。潜伏期2~21天,一般为7~14天。
1.卡他期:持续1~2周,临床症状比较轻,表现为流涕、打喷嚏、流泪、咽痛、结膜充血,轻度咳嗽,类似感冒症状。该期细菌数达到高峰。由于不能早期识别,导致该阶段传染性最强。
2.痉咳期:一般持续2~6周,亦可长达2个月以上。咳嗽加重,出现明显的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末伴一次深长吸气,是一种特殊的、高调鸡鸣样吸气性回声,反复多次,直至咳出较多黏稠痰液,痉咳时患儿常面红唇绀,常见咳嗽后呕吐或吃奶后呛咳。痉咳严重时已长切齿的小儿可见舌系带溃疡。婴儿比较容易出现并发症,常见的有呼吸暂停、肺炎、百日咳脑病等。少数患儿会出现肺动脉高压。特别是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严重肺动脉高压导致猝死。
3.恢复期:一般持续2~3周,咳嗽频率和严重程度逐渐减轻,咳嗽后呕吐也逐渐缓解。
四、常见实验室检查结果
1.撩取鼻咽部标本,核酸检测提示百日咳阳性。
2.血常规及外周血涂片:早期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升高,痉咳期最为明显,达(20~50)×109/L,甚至70×109/L,以淋巴细胞为主,比率60%~90%。
五、如何治疗
感染百日咳需及时进行干预治疗,重在要“早”,主要采用抗菌治疗和一般对症治疗相结合。
1.病因治疗:百日咳的抗菌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或克拉霉素等。疗效与用药早晚有关。卡他期应用抗生素可减轻甚至不发生痉咳。进入痉咳期后应用则不能缩短临床病过程,但可以缩短排菌期及预防继发感染。
2.一般治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环境舒适安静,避免诱发患儿痉咳;进食营养易消化的食物,补充各种维生素及钙剂。发生窒息时给予适当吸痰、吸氧,做好气道护理。
六、如何预防
1.做好患者隔离和接触者观察: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呼吸道隔离至有效抗生素治疗5天,若没有进行抗生素治疗,则呼吸道隔离至起病后的21天。未全程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的婴幼儿、家庭内和托幼机构的密切接触者、有明确接触史的幼托机构工作人员、婴幼儿看护者等密切接触者需加强健康监测,发现可疑症状及时就诊。青少年和成人如出现2周以上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应尽早就医,早诊断早治疗,并做好家庭内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做好患者所在房间通风,房间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接触患者时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并严格执行手卫生。
3.保护易感人群: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疫苗是最科学有效的预防手段。目前我国使用的疫苗是白喉类毒素、无细胞百日咳菌苗、破伤风类毒素三联疫苗。接种时间为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通常疫苗接种3~5年后保护性抗体水平下降,12年后抗体几乎消失,若有流行时易感人群仍需加强接种。
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大家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手绢或者纸捂住口鼻。同时,注意劳逸结合,合理作息,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