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

2024-08-01 15:00:51 - 北京晚报

继7月25日,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大行集体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后,7月29日,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广发银行、渤海银行、浙商银行、恒丰银行10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更新人民币存款利率表,加上此前7月26日,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存款已跟进降息,18家全国性银行都已下调存款利率。本轮调整后,国有行、股份行定期存款挂牌利率正式迈入“1”时代。

银行存款利率下调

三家股份行5年期超2%

从调整结果看,工、农、中、建、交五家机构三个月、半年、一年整存整取挂牌利率均下调10个基点,分别为1.05%、1.25%、1.35%;二年、三年、五年整存整取挂牌利率均下调20个基点,分别为1.45%、1.75%、1.8%。除了整存整取产品,活期存款挂牌利率均下调5个基点,由0.2%下降至0.15%;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一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年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分别为1.05%、1.25%和1.25%;协定存款年利率由0.7%下降至0.6%;一天和七天通知存款年利率也下调10个基点,分别至0.15%和0.7%。

邮储银行各期限下调幅度与其他五家大行相同。下调后,该行部分定存利率较其余五家稍高,活期存款利率和其他期限定存利率则相同。具体来看,邮储银行活期存款利率为0.15%;定期存款,三个月、半年、一年整存整取挂牌利率分别为1.05%、1.26%、1.38%;二年、三年、五年整存整取挂牌利率分别为1.45%、1.75%、1.80%。

股份行利率略高于六大行。人民币存款利率下调幅度在5-20个基点之间。具体来看,招商银行各期限存款利率与工农中建交保持一致。另外11家股份制银行,一年期定存挂牌利率均为1.55%,二年期定存挂牌利率集中于1.55%至1.7%区间,三年期定存为1.8%至2.1%,五年期定存为1.85%至2.1%。其中,浙商银行、渤海银行、恒丰银行五年期整存整取年利率由2.30%降至2.10%,其他七家银行五年期整存整取年利率由2.05%下调至1.85%。

此次利率调整是今年以来大型商业银行首次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此前,各家大型商业银行分别在2022年9月15日、2023年6月8日、2023年9月1日、2023年12月22日连续四次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业内人士分析,一般而言,存款利率下调按照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中小银行的顺序分批次推进,预计后期可能有更多城商行、农商行等跟进。

降低银行综合负债成本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可持续性

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

“近年来,商业银行的净利差持续收窄,盈利压力增大。因此,通过下调存款利率来减少支出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教授赵锡军指出,商业银行下调存款利率的直接原因在于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存款利率的下降意味着银行支付给存款人的利息减少,从而降低了资金成本,增加了银行的盈利空间。

存贷款利息差是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23年以来,银行业通过下调新发放贷款利率、存量房贷按揭利率调整以及贷款重定价等多种方式持续让利实体经济,息差空间有所收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下降至1.69%,首次跌破1.7%关口。

7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24年7月22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35%,5年期以上LPR为3.85%。1年期、5年期以上LPR均下行了10个基点。伴随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银行面临着净息差进一步收窄,此次存款利率下调,既是LPR报价下调后的顺势调整,也是银行缓解自身息差压力的举措。

多家分析机构指出,“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是货币政策的鲜明导向。在贷款利率根据市场化步伐稳步走低的背景下,存款利率也要保持同向变动,才能稳定银行“净息差”,确保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可持续性。本轮银行主动下调存款利率,同时中长期存款利率降幅较大,有利于进一步减少利息支出,缓解存款长期化问题,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可持续性。也有利于改善银行盈利能力,提高银行股东权益,利好对应股票估值。

居民储蓄热情不减低风险资管产品迎增量资金

存款一直是银行最稳定、成本最低的资金来源。尽管存款利率下调,但居民的储蓄热情依旧不减。央行发布2024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人民币存款总额再增11.4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27万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存款利率的下调和客户理财意识的增强,存款利率的下调或进一步推动存款向理财“搬家”。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今年以来,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对可观,对居民投资理财具有较大吸引力。同时,银行降低存款利率、暂停销售大额存单等,存款收益率下降;加之理财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及时推出新产品,这些因素共同推动理财规模快速增长。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稳步增长。截至7月24日,规模达到29.58万亿元,逼近30万亿元大关。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2023年几次调降存款挂牌利率,使得理财相较于存款的超额收益率提升,“比价效应”推动存款资金向理财市场转移。同时,“手工补息”叫停等监管调整加速存款脱媒,进一步为理财市场提供增量资金支持。

面对“存款搬家”,不少银行开始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推出更具竞争力的理财产品。睿智新虹理财研究院分析,资管新规之前,银行理财严格来说很大程度上是“高息揽存”的一种手段;资管新规之后,银行理财公司真正成为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资产管理公司。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应如何理财,配置自己的资金?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在各类资管产品收益率以及存款利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投资者应尽快调整好投资心态,降低对投资收益的预期。总体而言,投资者应平衡好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来综合进行资产配置。如果希望获得较高收益,那么应承担更高的风险;如果不希望承担较高的风险,那么应该接受较低的收益。

此外,个人投资者应了解更多的经济和金融知识,丰富投资渠道、优化资产配置。投资者如果追求稳健收益,可以在存款之外,适当配置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货币基金以及国债等产品。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