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 | 节水灌溉,让农民的致富路更宽了!

2024-08-01 17:49:00 - 昆明信息港

近年来,我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稳步推进。近期,我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成了各项任务并通过州级验收,节约用水率在3.2%以上。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完成,有力促进了全州农业可持续发展。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 | 节水灌溉,让农民的致富路更宽了!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促进群众节水意识提高

我州自上而下、从严从紧推动全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业用水基本实现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指标到用水主体,累计发放电子取水许可证124张,完成74个取水口排查,按年度下达用水计划,全州农业用水量5.99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82.85%,农业亩均灌溉用水量302立方米,每年可节约用水3.2%以上。在改革中,农业供水计量设施配套完善,安装自动计量设施221套,水位尺简易计量设施856块,盈江大型灌区和7个中型灌区供水控制面达100%。

州和各县(市)出台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办法、农田建设项目工程管护制度等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农田水利工程产权1960件,签订管护协议100余份,形成大、中型灌区有管护单位,高标准农田由乡镇、村组管理的管护责任体系。梁河勐养水管站的平学强说:“通过实施改革,农民的农田用水得到改善,避免了过去到田间地头争抢水源的矛盾。”

盈江大型灌区水价改革“试验田”作用明显

自全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启动以来,盈江县利用大型灌区东大沟灌溉助农增收。

东大沟始建于1958年,全长26.22公里,是盈江大型灌区重要的骨干灌溉渠道,控制灌溉范围3.1万亩。盈江大型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自2001年启动以来,东大沟是最早优先实施的续建配套的渠道之一,2001年至2005年度持续改造,覆盖灌溉范围最广,跨旧城、油松岭、平原等乡镇,稻种、马铃薯“试验田”“科技田”作用积极发挥。随着改革深入,盈江东大沟灌片农产品依托腾陇高速输往全省全国,早熟番茄已获省外订单,目前东大沟灌片种植马铃薯1.81万亩、甜脆玉米0.24万亩、番茄0.16万亩,全县实现冬季农业增加总产值6660余万元,冬季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产值连续居德宏州之首。

据了解,通过改革,明确了管护主体,解决“重建轻管”的问题,东大沟片区的水稻种植较其他灌片提早了近10天,为马铃薯、玉米、番茄等作物赶早市奠定了基础。为做好日常维护工作,盈江县结合河湖长制工作清河行动,多渠道落实维修养护资金,完善落实“四项机制”,对东大沟进行清淤整治,争取改革资金对3道闸门改造和维护。目前,东大沟灌片村寨高低错落有致,沟渠、乡间小道两旁稻田郁郁葱葱,余晖下的灌区宛如一幅和美生态画卷。

梁河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入人心

近年来,梁河县将供水价格调整到不低于工程运行维护成本水平,推进农田灌溉设施维护管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全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不断深入人心。

梁河县有效灌溉面积为27.44万亩,山区和半山区占87.58%,坝区占12.42%,全县以种植粮、蔗、茶和畜牧养殖为主,主要由南甸坝灌区、勐养坝灌区、萝卜坝灌区3个中型灌区及部分小型灌区组成。10年前,梁河田坝下雨遭水淹,天晴水漏晒干天,庄稼收成全靠天,老百姓无能为力。自全州农业综合水价改革以来,梁河县以不增加农民负担为原则,建立机制,实施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充分调动各方参与改革积极性。改革后对象明确、标准清晰、程序规范、群众认可,且与节水成效、调价幅度、财力状况相匹配。目前,通过产权证登记和发放台账明晰产权1112件,引水沟渠613件、人饮工程382件、小坝塘78件、水浇地5件,节水率达到28%。

芒蚌村村民叶永茂说:“综合水价改革措施实施后,多年没人管的沟渠如今有人管、有钱管、管得好了,多种低耗水经济作物也得到了普遍推广和种植,提高了农田的抗旱能力和复种指数,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老百姓特别喜欢。”

陇川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效显著

自全州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启动以来,陇川县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依法登记、规范运作”的原则,专班化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效显著,有效完成改革灌溉面积52.91万亩,其中大型灌区39.78万亩、中型灌区4.215万亩、小型灌区8.915万亩,安装农业灌溉供水计量设施414处,安装自动计量设施15套,安装水位尺399块,促使多种低耗水经济作物得到普遍推广和种植,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农业灌溉由用水户协会统一管理,用水秩序明显好转,灌溉周期缩短,提高了农业抗灾减灾能力。

为确保工作落实到位,陇川县建立完善了相关制度。确立了农业初始水权,建立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实行总量控制,小一型以上水库干渠渠首供水计量设施配套率100%,节水增效效果明显;建立了农业灌溉水价制度,水价公开、水费公示,用水户用明白水、缴放心钱,具体由用水户协会统一征收并组织灌溉。明确了农业用水管护权责,解决了农业灌溉用水“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形成了农田水利设施“有钱管、有人管、管得好”和村集体经济增收、农民用水便利多赢的良好局面。

通讯员 杨翰全 曹赛所

责编:段晨阳

审核:郭正权周舟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