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汉源发生山洪灾害,成都地调中心8名专家急赴现场......

2024-08-01 16:31:07 - 媒体滚动

7月20日,一个看似平静的周日,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以下简称成都地调中心)主任李军、副主任廖忠礼以及高延超、张宪政等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在12时左右先后接到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汛期防御驻四川省专家组组长铁永波的电话:“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发生重大山洪灾害,造成30余人失联!”

灾情就是命令。在接到电话通知的一小时后,成都地调中心8名专家从各个方向紧急赶回单位,组成应急专家工作组,带上无人机等应急装备,赶赴汉源县马烈乡新华村山洪灾害现场。

四川汉源发生山洪灾害,成都地调中心8名专家急赴现场......

专家组在汉源县马烈乡开展“7·20”山洪灾害调查现场。

2024年入汛以来,这样的场景在成都地调中心多次出现。受极端天气的影响,仅四川省境内就先后发生了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6·19”群发性泥石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黑水县“6·20”群发性泥石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7·19”泥石流等灾害。截至目前,成都地调中心已经累计派出专家368人次,指导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的地质灾害防御工作。随着极端强降雨天气的不断出现,大家的心一直提着,像是拉满了弦的弓。

部省联合

高效协同查明成因

开往灾害现场的车上,专家组就开始了高效运转。后方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传来的灾前遥感影像图、前方四川省属技术支撑单位传来的无人机三维影像图,区域地质资料、地质灾害隐患和风险区分布情况,气象部门发布的降雨数据等各种地质灾害应急支撑必备的技术信息,快速又有条不紊地汇集到了工作组。

“马烈河沟道长度21千米,流域面积81平方千米。本次灾害发生点主要位于新合沟和烂泥山湾沟。沟口居民点较为密集。”尚未到现场,专家们已经对相关基础情况做到了心中有底。

7月20日20时,专家组抵达灾害现场,与四川省自然资源厅、雅安市自然资源局专家紧急对接,研究山洪淹没冲淤范围,分析可能发生次生地质灾害的风险隐患。

7月21日上午,专家组对现场进行详细调查,依据已经掌握的卫星遥感解译、无人机航拍、实景三维测绘、地质调查、现场访问和实测数据等资料,综合分析受灾区域的地质、气象、水文条件,调查灾害成因,研判潜在风险。灾害成因与放大机制在专家们的脑海中逐渐清晰。

四川汉源发生山洪灾害,成都地调中心8名专家急赴现场......

四川汉源发生山洪灾害,成都地调中心8名专家急赴现场......

汉源县马烈乡“7·20”山洪灾害调查现场。

7月19日7时~20日7时,新华村烂泥山湾雨量监测站点监测雨量达131.9毫米,20日1时~2时的降雨强度达到53.8毫米。暴雨快速形成高强度地面径流,沟道集中汇流后暴发山洪,洪水挟带漂木和沙石在新合沟双孔石拱桥处堵塞桥孔,导致洪水快速上涨溢流改道,顺县道Y104泄流,冲毁沿路房屋后与烂泥山湾沟山洪汇流,冲入马烈河。据现场石拱桥处河岸洪痕实测,山洪暴发时,新合沟洪水位高出河床约2米,洪水水头高、流速快、流量大、破坏性极强,不断侵蚀沿程沟道,造成沟道下切,沟床拓宽,冲毁沟岸房屋及农田。

精准复盘

科学提出防灾建议

望着新合沟双孔石拱桥里填满的漂木,专家们陷入了沉思。他们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致灾因素却如此相似。漂木,小小的树枝,成为滚滚洪流中的“少数关键致灾因子”。

今年6月20日,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芦花镇发生了3处群发性泥石流。成都地调中心党委书记胡时友、正高级工程师高延超两位专家紧急赶赴现场指导救灾时,也曾看到了相似的一幕。漂木裹着泥沙,像加了钢筋的混凝土一样,紧紧地塞住了县城主干公路彩林路的涵洞。山洪泥石流就像暂时被拉紧缰绳的野马,在桥涵上游盘旋、咆哮,水位越壅越高,一两分钟后脱缰而出,翻过桥涵,涌上公路,将20余辆车推下河道,淤满了芦花新天地小区地下室,又顺着公路扫荡1.2千米,留下破碎的商店、满地的泥泞,一片狼藉。

四川汉源发生山洪灾害,成都地调中心8名专家急赴现场......

黑水县芦花镇“6·20”泥石流灾害调查。

在前不久四川省召开的“近期泥石流灾害复盘工作专题会议”上,胡时友提出,当前很多山洪泥石流防治工程,没有做到排导槽的设计和公路涵洞设计的统筹,只考虑了排水的需要。涵洞过流面积、纵坡、曲率半径等方面都不能满足山洪泥石流排导的要求,在公路涵洞处形成“肠梗阻”,需要尽快整改。他建议,加快对运行时间10年以上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开展安全性评估,适当提高人口密集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设防标准,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定期维护维修机制等。如今多条建议已被采纳,有效指导了地方防灾减灾工作。

时刻准备

严防死守“七下八上”

每年的7月下旬和8月上旬,是地质灾害最易发的时段,西南地区高山峡谷的松散土体都吸饱了水分,坡体稳定性系数不断降低。成都地调中心的地质灾害防御专家们在办公室、家里都备好了双份行囊,不管何时接到通知,都能确保第一时间踏上征程。

成都地调中心地质安全评价室的会议室里,“地灾应急冲锋队,创新发展排头兵”几个大字格外醒目,下面悬挂着近年来获颁的“四川省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地质调查局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证书。从“60后”到“90后”,成都地调中心一批批专家在地灾应急救援过程中不断成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他们枕戈待旦,时刻准备再出发。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