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申遗成功,文物保护专家关战修和新京报小记者共话北京中轴线

2024-08-01 22:33:00 - 新京报

新京报讯(记者徐彦琳)“北京中轴线”是一条什么线?什么是中轴线遗产保护?正值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8月1日,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常务理事关战修走进新京报小记者课堂,和小记者们一起聊聊这条“线”的故事。

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距离长7.8千米,包括万宁桥、景山、故宫等15处遗产建筑,展示了中国古代都城规划理念及礼制文化。当地时间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的“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大家知道北京中轴线从哪到哪吗?中轴线申遗成功了吗?”新京报小记者课堂上,关战修首先向同学们提出了几个关于北京中轴线的基本问题。新京报小记者们纷纷举手抢答。

接着,关战修又问道:“那么中轴线到底是一条什么线?我们在哪可以看到这条线?”关战修告诉同学们,中轴线不是一条真的线,申遗的是这条线上的建筑。“就像我们的五官都在脸上合适的位置各司其职,这些建筑也都是按照规划有序地放置在合适的位置,才组成了‘中轴线’。这背后所体现的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

“北京中轴线是北京最重要的文化代表之一,我们作为北京的孩子,都应该要了解它。”关战修说道。

除北京中轴线外,关战修还给小记者们讲述了中轴线上的北京雨燕的故事。

北京雨燕是全世界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鸟类。每年4月到7月中下旬,北京雨燕都会现身京城,在正阳门、雍和宫、北海公园、颐和园等古建的梁、檩、椽间繁衍生息。它们小巧灵活的身姿与精美的古建相映成趣,成了古都北京生态环境的指向性物种。

聚焦申遗成功,文物保护专家关战修和新京报小记者共话北京中轴线

北京雨燕的习性是什么?它们的迁徙路线如何?关战修讲到,北京雨燕一年两次在中国北京和非洲高原之间迁徙,全程距离超过30000千米。每年7月,雨燕从北京出发,经内蒙古、新疆等地,飞越中亚、西亚数国,穿越红海最终抵达非洲大陆南端,次年2月再启程返回北京。“北京雨燕的迁徙路线和古丝绸之路非常相像,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关战修告诉同学们,事实上,北京雨燕比人类出现要早得多。所以,不是北京雨燕的迁徙路线像丝绸之路,而是丝绸之路的路线与北京雨燕的迁徙路线重合了。

通过观看北京雨燕研究保护的影片,同学们更加了解到人们是如何对北京雨燕进行保护的。

作为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的第一任主任,关战修提到,北京中轴线申遗,是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东方文明的重要窗口。“在科技水平迅速发展的今天,社会文明和人类的价值观不断发生变化。而北京中轴线则是中华文明的一种集中体现。”关战修介绍,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是北京市文物局为了中轴线申遗专门组建的。“我在文博行业工作了30多年,我国的文物保护事业经历了从实物保护到文化保护的演进过程。人们对于文化保护的思想认识也是越来越强。”

关战修表示,给孩子们讲北京中轴线,要让孩子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代表着什么?北京中轴线背后有哪些传统的中华文化?比方说东南西北的方位、建筑格局的布置,背后都是有文化内涵的。“让我感到特别欣慰的是,新京报小记者活动一直都坚持对孩子们进行文化教育。尽管这种教育可能不会直接体现在成绩上,但这件事本身非常重要。”

编辑缪晨霞

校对杨许丽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