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是百年风华”——在祠堂街追寻成都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

2023-09-01 22:43:00 - 红星新闻

转自:文摘周报

“邱家一家三代默默守护着红军墓,我们在革命文物核查过程中挖掘到这样感人的故事,觉得一切的工作都是值得的。”8月31日,成都市文广旅局革命文物处负责人在“恰是百年风华——成都市国有革命文物核查调查成果展”主题沙龙活动现场感慨地说。

“恰是百年风华”——在祠堂街追寻成都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

该展于8月20日至10月20日在成都人民公园对面的祠堂街举办,由成都市文广旅局主办,成都博物馆、青羊区文体旅局协办,成都星光华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30位革命历史亲历者口述纪录片、15处(件)珍贵革命文物缩影、革命文物背后的感人故事……向观众呈现了革命浪潮中的成都奋斗史,讲述了革命先辈峥嵘岁月的伟大事迹。展览还创新性呈现了革命文物艺术化成果,展出数十幅革命文物绘画采风写生作品和一系列文创产品,以革命文物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形式与观众对话。

“恰是百年风华”——在祠堂街追寻成都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

为何恰是百年

2023年10月,对成都近现代革命史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100年前的10月,王右木等革命先烈在成都创建了四川最早的党组织——中国共产党成都独立小组。“从此,成都有了党的领导,成都的革命事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处负责人在介绍成都的党组织成立历史时说。正因为这个成都本土的百年纪念,才有了“恰是百年风华——成都市国有革命文物核查调查成果展”。

展览选址在祠堂街也有特别的用心,这条街源自清代,经过修缮还原了百年前的街巷格局,目前共有5栋革命文物建筑,包括新华日报驻成都办事处旧址、四川美术社砖楼等。20世纪30-40年代,这里曾是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四川省委、成都市委先后在这里建立7个支部,设立党的秘密交通站和联络站。不少重要会议和聚会也在这里举行。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华日报》成都分馆、大声社、群力社、星芒社等10多个社团和报刊发行部所在地。所以,祠堂街不仅是一条文化街,还是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革命街。

“恰是百年风华”——在祠堂街追寻成都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

祠堂街38号新华日报驻成都办事处旧址

“恰是百年风华”——在祠堂街追寻成都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

点亮薪火传承

本次展览的一项重要创新则是,以艺术化的方式展现革命文物风貌,对静态的革命文物进行动态传播,这样的方式还是成都的首次创新。“‘恰是百年风华’这个名字,一听都有文艺范”“革命文物展不一定是严肃地说教。”展览现场,数十幅清新的插画、毛笔画赋予了革命文物新时代的精神气象,拉近了革命文物和观者的距离,这样的绘画风格得到了观展的年轻人点赞。

“恰是百年风华”——在祠堂街追寻成都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

“恰是百年风华”——在祠堂街追寻成都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

“恰是百年风华”——在祠堂街追寻成都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

“革命文物也可以衍生出这么高颜值的产品!”现场的观众对展览的系列文创发出感慨。这些文创产品包括帆布袋、笔记本、折扇、卡套等。帆布袋精选了四幅成都不可移动文物原创插画,其中,新都桂湖湖心楼还有一段文物发现的隐秘史。1984年湖心楼在翻修时,在屋顶发现了众多珍贵的革命文物,包括1927-1929年中共中央、中共四川省委和中共川西特委文件、刊物18本,其中一级文物5件。这些文物对于研究中国共产党在川的革命活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让人眼前一亮的还有一套原创笔记本,内设立体纸雕,分别以水彩插画和山水画的风格呈现了成都地区极具代表性的12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笔记本还附有成都市革命文化创意地图。现场观展者表示,“回去就用来做手帐!”还有家长表示,孩子很喜欢插画风格的文物地图,准备带着笔记本去打卡。

“恰是百年风华”——在祠堂街追寻成都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

遍寻百年遗珍

历时一年多的革命文物核查调查,更新补充了革命文物现状、革命历史价值描述等信息,新拍摄革命文物图像1000余张,建立全市国有革命文物电子图录汇编,包括不可移动移动革命文物92处,可移动革命文物221件/套基本信息及革命史实。展品精选的15处(件)革命文物包括文书信件、签名旗、革命历史遗址旧址、革命先辈故居图文资料等,它们承载蓉城儿女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成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工作人员介绍说:“我们在走访中发现,有些遗址经过常年雨水等侵蚀,有的已经很难辨认,如果再不把信息核查调查清楚,将有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这一次我们的革命文物核查很紧急也特别有意义。”

“恰是百年风华”——在祠堂街追寻成都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

展厅入口处播放的视频,精选自革命历史亲历者及后人30人的采访实录,历时一年多的采访,形成了超过6万字的资料、1000余分钟的视频。在核查过程中,工作人员挖掘了不少有证可查的感人故事,这次展览的“流光寻迹”互动小装置,则展示了其中6个故事,观众可以转动滚筒来了解革命年代的激荡与艰辛。

在如今的西岭雪山脚下,当年红军横山岗战斗留下的一段军民情深,则最令人动容。

“恰是百年风华”——在祠堂街追寻成都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

1935年秋冬,红军翻山越岭步行40华里,将村民邱培臣重病的儿子送到后方红军医院,经多方抢救,婴儿的高烧却总是降不下来。医院院长忽然想到药箱里的针药,但随即又陷入了愁绪。原来,这种针药是从国外进口的,眼下只有这最后一支,是留给战士的。院长对排长说:“你请示一下上级领导吧。”电话很快打通,上级领导答复很干脆:“只要能把人救活,用!”这支退烧针剂救了孩子的命,当时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大邑横山岗尖山子等地浴血奋战,一名战士牺牲后被安葬在邱家的菜地里。自此,邱家人一代又一代守护着红军墓,如今,一家三代已为无名红军烈士守墓88年。曾经,政府请邱家后人下迁到西岭镇居住,生活条件更好,但是他们在山上守墓已经三代,如今的守墓人也决定要延续父辈的传统,守好这个墓,守住这份情。听了这个感人的故事,现场观众发言表示:“大家去西岭雪山游玩的时候,可以去看看横山岗红军战斗遗址,看看这个红军墓和住在一旁的邱家后人。”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