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来,首次在户外大草坪上举行的复旦开学典礼,是什么感觉?

2023-09-01 23:00:39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9月1日上午,复旦大学2023级学生开学典礼在复旦大学校园内的地标——光华楼草坪上举行。

在有着蓝天白云的广阔天地、沐浴在阳光之中、本科新生和研究生新生在一起,这是复旦近20年来的第一次特别的户外开学典礼。

20年来,首次在户外大草坪上举行的复旦开学典礼,是什么感觉?

今年复旦大学共有来自80个国家和地区的4217名本科新同学和11807名研究生新同学,“光草”上举行的开学典礼,有着特别的感觉,这也将成为他们复旦记忆的开启。

20年来,首次在户外大草坪上举行的复旦开学典礼,是什么感觉?

近两周来,上海多雨。开学典礼上,站在碧日晴空下,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特意和新生讲到了关于室外举行开学典礼的小插曲。

金力十分笃定地说:“‘伏羲’说,9月1日上海不下雨!”话音刚落,现场便响起一片掌声。

“伏羲”是谁?为何金力有此番底气?原来,这是由复旦大学人工智能创新与产业研究院联合大气海洋科学系,基于学校自有的国内高校最大科研算力平台云上科研计算平台——CFFF训练出的一款气象大模型。据悉,“伏羲”拥有45亿参数的服务器,能成功预报未来十五天内的全球天气,且每次预测仅耗时三秒以内。

20年来,首次在户外大草坪上举行的复旦开学典礼,是什么感觉?

金力谈到,“伏羲”正是学校跨学科交叉融合的生动案例。“面对快速变化的复杂世界和新一轮的科技产业革命,打破知识体系边界,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已经成为普遍潮流,没有交叉新工具、融合新方式,必定会落后淘汰。”

20年来,首次在户外大草坪上举行的复旦开学典礼,是什么感觉?

金力谈到,对初入大学的新生来说,应该不囿于学科背景,全身心投入各类融合创新的实践,不断垫厚学识根基,拓宽见识眼界,像分子运动一般,在升温中提升交流的主动性,在增压中提高思维碰撞的几率,激荡出创新的无限可能,为实现自我能级跃迁积蓄深厚的能量。

在学习和创新的过程当中,必然会遇到各种有形无形的边界。金力坦言,比如,对现有知识的体系分类、划定学科的边界、探索客观世界的现实局限,产生了知识的边界。知识传播生产中的陈规束缚和思维惯性,形成了思想的边界。

“这些边界对于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会形成阻碍和挑战,而创新的本质就是克服惯性的依赖,”金力勉励新生,要敢于挣脱现实的束缚和思想的保守,实现从旧到新,从已知到未知,从此岸到彼岸的突破和超越。生命不止创新不息,唯有突破超越这些边界,追求知识,理想、卓越才能永无止境。

大学之大,不止在于大师,还在于其承担着服务国之所需的价值。谈及此,金力说:“今天的中国要实现现代化的梦想,必须攀登科技珠峰,对于有志于攀登珠峰的人们来说,只有第一没有第二。敢于从北坡迎难而上,走出中国自己的路,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由此,他谈到,今天的中国青年要实现真正的创新,必须参与全球全年龄段的全赛道竞争。要追求真正的卓越,必须敢于立足科学的无尽前沿,在无人区尽心种好自己的树,而不是光摘别人剩下的果子。

“希望大家有勇于和世界顶尖水平比肩竞赛的志气、胆气,迈入无人区,早日找到自己的果树种子,看准方向,久久为功。”金力说。

20年来,首次在户外大草坪上举行的复旦开学典礼,是什么感觉?

已在复旦学习工作四十七年,复旦大学资深文科教授陈尚君在发言中感慨,他一直感到复旦是一所开放包容、多元温暖的大学。

20年来,首次在户外大草坪上举行的复旦开学典礼,是什么感觉?

在复旦的日子里“每天很充实地工作,每天都在成长,每天都有收获”。“作为一名“过来人”,陈尚君特别提醒本科新生,“进入大学,请你们理解世界是立体的,万物是多元的,答案和对错都是相对的,忘记过去,重新出发。”

在他看来,任何人想要取得成就都离不开德、识、才、学四方面。对此,陈尚君深有体会,学海无涯,信息时代知识日新月异浩瀚如烟。今后专业发展,爱情选择,课题掌握,乃至毕业后的工作遴择,无一不在考验着人的识见。

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引三段宋词描述成就大学问大事业者经历的三种境界。其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正是最高境界。

陈尚君直言,这是刻骨铭心、锲而不舍的追求后,意想不到又在情理之中的最终得解,也是中外许多科学家在取得关键突破时的一瞬感悟。

陈尚君认为,才华对每个人并不公平,表达能力,艺术秉赋,身体条件,记忆强弱,个体差别很大。但即使天才英丽如诗人李白,年少时也曾三拟《文选》,存世诗作曾反复修改。

他勉励新生,天赋异秉者善用才华,又勤奋努力,成就不可限量。稍有短板者也不必气馁,后天努力可以改变一切。

20年来,首次在户外大草坪上举行的复旦开学典礼,是什么感觉?

陈尚君在发言的最后,送给新生两句箴言,一是“既要勇于进取,同时也能内心柔软地去体会世界”;二是“用最艰苦的方法追求学识,从最坚决的方向认识人生”。

“一所大学的文化,犹如阳光、空气和土壤决定万物生长一样,直接影响着同学们的学习成长,也直接影响着师生的学术旨趣和校园生活。而校历是校园的韵律和节奏。”8月31日下午,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为2023级本科新生上第一堂思政课,其中这样介绍第一次亮相的复旦“文化校历”。

20年来,首次在户外大草坪上举行的复旦开学典礼,是什么感觉?

这册“文化校历”以校历为载体,遴选复旦校园未来一年近400个学术和文化活动,按月份编排,每月都有主题和时令特色,全景式地展现复旦这片育人沃土、学术沃土、文化沃土。

复旦师生熟知的“教学校历”以育人为中心,保证学校教学日常运行,“文化校历”则以铸魂为中心,两者共同彰显复旦精神。

20年来,首次在户外大草坪上举行的复旦开学典礼,是什么感觉?

翻开“文化校历”,9月迎新季中,“每月推荐”里既有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望道项目”开放申请,也有“百团大战”学生社团招新活动;9月2日的“生物生态学学科周”将拉开“文化校历”重头戏“学科周”的帷幕;中山医院学生文化艺术活动月,全国高校天文摄影大赛作品展开启……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

20年来,首次在户外大草坪上举行的复旦开学典礼,是什么感觉?

据悉,这是复旦大学第一次用校历形式对学校文化活动进行集成,第一次用“文化校历”形式对全体师生告知,第一次全体学科通过“学科周”展示自己的文化,彰显综合性大学优势。

20年来,首次在户外大草坪上举行的复旦开学典礼,是什么感觉?

据透露,复旦“文化校历”并非一成不变,将引入“赛马机制”,根据当年活动质量进行动态调整。目前的1.0版本以纸质手册呈现,同时将通过校园网建设“文化校历”栏目,及时更新和补充重大学术和文化活动信息,进一步规划互动功能,如订阅推送、报名参与等,使用户体验感更强,使用更便捷。后续还会有2.0版、3.0版等。

照片由学校提供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