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铁路线见证我们的双向奔赴

2024-10-11 02:47:55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妇女报

新中国铁路线见证我们的双向奔赴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王蓓

    寒露时节,浙江省义乌市苏溪镇新都花园小区里,阵阵桂花香沁人心脾。

    清晨,耄耋之年的楼香生老人从家中柜子里取出那张已珍藏了68年的结婚证书。证书的颁发时间是1956年8月,已有些泛黄但保存完好,上面写着她和黄福春老人的名字。

    抚摸着证书上的每一行文字,两位老人相视而笑,近70年的光阴缓缓流淌:“新中国不断延伸的铁路线,见证了我们的幸福生活。”

    “是缘分让我们相识”

    “是我哥哥先认识他,撮合我们的。”楼香生老人笑着回忆。

    时针回拨至75年前,1949年6月,15岁的黄福春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部队第三野战军第三野战医院工作,负责照顾伤病员。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随部队入朝。

    1954年11月,20岁的黄福春回国复员来到义乌市,等待当地民政局分配工作。在这里,他认识了同是复员军人的楼申生。年龄相仿、相似的经历让两个年轻人迅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楼香生正是楼申生的妹妹,当时正在上中学。“接触时间长了,我哥哥觉得他憨厚老实,乐观开朗,是个值得托付的人。”楼香生回忆,恰逢哥哥和黄福春正式分配了工作,楼申生即将去新疆成为筑路大军的一员,黄福春则要去宁波成为一名铁路工人。“临行前,哥哥将我们两人叫到了一起。”

    其实,爱情的种子早已在两人心中萌芽。黄福春记得,他第一次见到楼香生,就喜欢上了这个学习好又端庄的小妹妹,而楼香生每次看到这个端正帅气的小伙来找哥哥,心中都会涌起不一样的情愫。窗户纸捅破,两人欣然应允。

    1956年8月,楼香生到黄福春工作的宁波萧甬铁路工地玩,却遭遇了当地有记录以来最大的台风。“当时,从宁波回义乌的交通隔绝,我正六神无主,他突然对我说,‘小楼。你暂时回不了家,我平时工作忙也不能经常回家,要不我们抽空把结婚证领了吧’。”这突如其来的求婚,让楼香生一下子羞红了脸。

    一场简朴的婚礼,几个柜子、箱子和暖水瓶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两颗淳朴真诚的心紧紧贴在了一起。

    “香生在哪儿,哪儿就是我要赶往的家”

    铁路施工单位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过的就是颠沛流离、风餐露宿、居无定所的艰苦生活。常常是一条长长的铁路线旁,有一个后方基地,铁路建设指挥部就设在那里,沿线根据需要分散建几个大的职工聚居区。聚居区若租不到民房,就要搭建土坯房或是牛毛毡房。

    结婚后,楼香生跟着黄福春一起来到了铁路施工单位工作。黄福春长年在施工一线,她则留在后方基地的学校教书。

    “她虽然一直跟随着施工单位走,我们却还是分隔两地、聚少离多。”回忆当年,黄福春感慨万千,“1956年结婚时,我在陕西宝鸡,她在郑州;她到了宝鸡,我又去了侯马;我到了福建修鹰厦线,她又去了长沙。可我一直有个坚定的信念:香生在哪里,哪里就是我要赶往的家!”

    每到节假日,即便是短短的一两天,哪怕只能在家里待上几个小时,黄福春都要带着大包小包的土特产,挤上拥挤不堪的火车、汽车,赶往楼香生所在的地方。

    从1958年的武(昌)大(冶)铁路,到1962年的陇海复线,再到1966年的(北)京广(州)复线长沙至株洲段,黄福春换了四五个工程项目,楼香生一路跟随,也接连换了三四个学校。一路上,三个孩子也相继出生。“为纪念我们走过的地方,三个孩子分别取名黄鹤楼、黄河、黄江。”回忆时,老两口的脸上一直带着幸福的微笑。

    双向奔赴,一生相扶相携

    在黄福春的心中,妻子在后方既要照顾三个年幼的孩子,还要教书育人,“非常辛苦!但无论是家庭还是事业,她都格外优秀。”

    每次回家,在楼香生工作的铁路学校,他总是能听到同事、学生对妻子的交口称赞。“香生教书最棒!”黄福春一脸骄傲地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几十年下来,香生桃李满天下,她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铁路建设者的子弟,有些成了铁路建设的接班人,有些做了大学老师、律师、会计师。”

    出色的背后,是楼香生的辛勤付出。丈夫长年在施工一线,几乎照料不了家庭。“但他很心疼我,只要一到家,就把家里的活儿全包了。”楼香生记得丈夫悉心体贴的点点滴滴:自己是江浙人,吃不惯重口味的饭菜,黄福春每次回来,再累再乏都要做几个清爽可口的江浙小菜。“打扫卫生、照顾孩子,一个劲儿地催我好好休息,还像个小顽童一样,时不时讲个笑话、做个鬼脸,逗得我哈哈大笑。一开心,之前所有的辛苦就全忘了。”

    深知铁路修筑一线风餐露宿的不易,楼香生也难以放下对丈夫的牵挂。每逢寒暑假,她就要带着孩子们到工地上与丈夫团聚。

    铁路线一直延伸,两人一路辗转相随,双向奔赴的生活也一直在继续。直到1970年,两人终于在中铁四局南昌莲塘铁路中学团聚。

    “家庭的维系需要两个人共同付出,相互扶持。平时我们都是一起行动,你做饭,我擦地,你洗衣,我买菜,一起去散步,一起去超市。”说起团聚后数十年平静舒心的生活和幸福“秘诀”,这对老夫妻会心一笑,“我们出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很幸运能够为新中国的铁路事业奔波忙碌,也格外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和家庭这个温暖的‘大后方’。这些年,没有甜言蜜语、花前月下,但夫妻间的心有灵犀、相扶相携,足以抚慰辛苦工作后的疲惫。”

    68年,从潇洒俊秀的青年到白发苍苍的老年,飞速发展的铁路事业,见证了两位老人的美满爱情和婚姻。

    从1952年7月,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成功通车,到2023年底,中国高铁里程位居世界第一,新中国的铁路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铁路线不断延伸,成为向世界展示的“中国名片”。也正是像黄福春这样数以万计的铁路建设者和他们身后的家庭,撑起了铁路强国梦的“钢筋铁骨”。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