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专家学者在蓉这样说

2023-11-11 19:55:13 - 四川在线

四川在线记者成博吴晓铃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11月11日,由中国文物学会文化遗产传播专业委员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吉林大学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文化遗产创新传播专题研讨会在成都开幕。国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专家、学者相聚蓉城,共同探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新路径。

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必须保护好、利用好。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元表示,做好文化遗产的阐释传播,要加强跨界合作,创新传播形式;要深挖遗产价值,提高传播水平;要拓展传播渠道,促进文明互鉴。

围绕如何让文物“活起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建议,要多元主体参与,开创文化品牌;要占领更多的国际平台,拥有话语权;要运用新科技的方式增强传统文化活力,让文化遗产焕发新生;要进行跨学科的推广和研究,建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增强文化传播人才储备。

成都东华门遗址考古发掘历时7年,其考古成果为理解成都2300余年城市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物质资料。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颜劲松介绍,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借助图书科普这一传播手段,首次推出了《何以成都——东华门遗址》考古绘本,以期让文化遗产资源服务义务教育体系,助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除此之外还有宝墩遗址、金沙遗址、商业街船棺遗址等重要考古发现和大量珍贵文物,将是我们继续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创新传播取之不尽的宝藏。”

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兼文化遗产传播专委会主任、复旦大学教授高蒙河表示,讲好文化遗产故事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文化人、以史育人。同时,要深入开展文化遗产价值研究,坚持面向公众、扩宽路径、下沉渠道,“还要跨界合作,只有敢于‘出圈’才可能形成具有‘破圈’效应的优秀作品。”

开幕式上,黄元、高蒙河、颜劲松等一起向成都中小学代表捐赠了《何以成都——东华门遗址》考古绘本。

如何做好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专家学者在蓉这样说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