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极端气候到低碳经济:商业银行气候风险管理路径解析

2024-11-11 16:14:11 - FRM金融风险管理师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和强度升级给社会经济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无论是频繁的洪水、干旱,还是极端气温,都在考验着各国的应对能力,尤其是在金融体系中,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已成为不容忽视的挑战。商业银行作为经济的枢纽,不仅在传统风险管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也必须在应对气候风险的过程中承担更大的责任。如何评估、衡量并有效管理气候风险,已成为各大商业银行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

从极端气候到低碳经济:商业银行气候风险管理路径解析

气候风险日益严峻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繁发生对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气候变化不仅是未来的威胁,更是当下全球必须面对的迫切问题。干旱、台风、极端高温及暴雨等一系列气候灾害对各行业、基础设施及生态系统的冲击日益加剧。

以中国为例,数据显示,2004至2022年间,气象灾害每年影响约2.83亿人次,相当于全国五分之一的人口受到不同程度的气候灾害影响。更为严峻的是,这些灾害带来的年均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105.46亿元。灾害不仅直接摧毁房屋、农田和基础设施,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间接影响。

从极端气候到低碳经济:商业银行气候风险管理路径解析

商业银行需加强气候风险管理

气候风险,主要指气候变化及相关极端天气事件(如洪水、干旱、台风等)可能带来的底层金融资产价值贬损的风险。各国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将气候相关金融风险分为物理风险(也称为实体风险)和转型风险两种类型。

物理风险包括短期的急性损失,如极端天气事件造成的直接破坏;长期的慢性风险则涉及气温上升、海平面升高等长期变化的影响。转型风险则源于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政策、技术及市场的变化对高碳行业的冲击。这两类风险对金融系统,特别是商业银行,带来了双重挑战。

相较于国际同行,中国商业银行面临更高的气候风险暴露。这不仅与中国独特的自然条件有关,也与经济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中国是全球气候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但气候相关保险覆盖率较低,导致风险被转移至银行体系。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导致企业资产损失及收入下降,借款人违约风险增加,特别是房地产和农业等行业的信贷资产暴露于气候风险之中。

与此同时,气候转型风险愈加突出。全球加速向低碳经济转型,传统高碳行业(如煤炭、电力、石化)将面临淘汰或更严格的环保监管。如果商业银行未能及时调整信贷和投资结构,继续为这些高碳行业提供融资支持,可能会面临转型风险,导致资产贬值甚至坏账的增加。

从最近国内的学术研究方面来看,《管理世界》2024年第2期发表的文章《金融市场的“绿天鹅”风险研究》通过物理风险与转型风险双重视角,创新性地量化了气候变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该研究表明,气候风险(包括物理和转型风险)显著加速了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积聚,且由于地域、行业和企业特征的差异,这一过程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从长期来看,如果无法构建和完善气候金融风险的监管框架,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对中国金融机构,特别是城商行的负面影响将被放大。该研究为中国商业银行防范气候风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提示中国银行业在向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需提前部署风险防控措施。

从极端气候到低碳经济:商业银行气候风险管理路径解析

中国工商银行气候风险管理的具体实践

目前,中国已向国际社会做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郑重承诺。为达成此愿景目标,商业银行应当提高对气候风险的认知程度,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采取适当的策略以积极应对气候风险。

据《中国金融》报道,作为国内大型银行的领先者,中国工商银行高度重视气候风险对其经营和资产的影响,率先将绿色金融纳入全行发展战略。工商银行是国内首家将气候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银行,通过持续推进气候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测、报告、缓释和研究,全面提升其应对气候风险的能力。

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工商银行不断优化投融资结构,以降低其风险敞口。绿色金融理念贯穿于银行的投融资服务和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前瞻性地调整业务布局,合理配置资源,从源头减少气候风险。一方面,工商银行在制定投融资政策时,注重“绿色”导向,采用差异化管理措施,引导资金流向清洁能源、低碳交通、绿色制造等关键领域。另一方面,银行加大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探索新型业务模式,运用多种金融工具以满足企业在绿色融资方面的多样化需求。此外,工商银行对环境气候敏感行业的风险加以严格控制,将环保和碳排放指标作为筛选客户和项目的关键标准,并前瞻性地退出落后产能。

其次,工商银行将气候风险因素融入其投融资业务的全流程管理,进一步强化风险控制。银行严格遵循生态保护和环境质量的硬性要求,通过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和审查流程,将气候风险评估纳入投融资管理的各个环节。在尽职调查阶段,银行会谨慎评估客户和项目的环境及气候风险,并将其列入尽调报告。在审批环节,银行严审客户的环保合规情况,并通过合同条款强化风险管理,促使客户加强环境和气候风险的防控。

此外,工商银行积极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与专题研究,以增强其风险分析能力。该行较早建立了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系统,参考国际标准,不断改进对重点行业和地区的气候风险模拟机制。通过全行范围内的气候风险压力测试,银行能够分析客户在气候压力下的中长期表现,并以此优化其投融资结构。

最后,工商银行加强了气候风险信息系统的建设,实现了风险的智能化管理。通过与第三方环境数据提供商合作,银行建立了环境与气候风险的预警、识别和上报机制。在信贷系统中新增了环境和气候风险信息查询功能,支持常态化的自动监测,进一步增强了对环境和气候风险的识别、监控和防范能力。

从极端气候到低碳经济:商业银行气候风险管理路径解析

进一步的想法

随着中国向碳中和目标迈进,商业银行在气候风险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代表的先进实践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经验,其他大型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应积极跟进,构建适应自身业务特点的气候风险管理体系。其他银行可以借鉴工商银行的实践经验,将气候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设立专门的委员会或工作组负责监督和执行气候风险管理政策。与此同时,应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确保董事会和业务团队具备气候与环境风险管理的技能,推动全行员工形成气候风险意识。银行需将气候风险融入信贷审批、投融资政策及后续管理流程,同时加大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结合行业特点和区域发展,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和评估,确保在低碳经济转型中保持稳健经营,降低潜在的金融风险敞口。

在全球向绿色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商业银行不仅要助力企业走向低碳未来,还需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确保自身的稳健发展,从而为整个金融体系的可持续性提供有力保障。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