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入MSCI中国全股票指数背后,陆金所控股价值几何?

2022-02-11 23:09:35 - 媒体滚动

公司价值是否被国际大行认可,往往是评估一家企业优质与否的重要参考。

当下,又有一批优质企业受到国际顶级机构青睐。2月10日,国际知名指数编制公司MSCI(明晟)公布了其2022年最新季度指数调整结果。陆金所控股、格力电器、中伟股份等5只新标的获MSCI重要旗舰指数MSCI中国全股票指数(MSCIChinaAllSharesIndex)纳入。该调整将于2月28日收市后生效。

值得一提的是,陆金所控股(下简称“陆金所”)是此次MSCI中国全股票指数调整中唯一新增纳入的ADR。消息一经发布,其股价次日盘中一度涨超20%,收盘涨幅报收近16个点。

回过头看,陆金所之所以能够入选MSCI中国全股票指数,离不开自身优质的基本面。作为金融科技行业龙头,陆金所的业绩一直保持着稳健增长。进入2021年以来,其营收增速逐季提升,且盈利能力亦有增强趋势。

当然,股票是研究未来和变化的学问,预期总是走在兑现之前。那么,如今纳入MSCI中国全股票指数究竟会对陆金所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陆金所未来的发展呢?

01纳入MSCI中国全股票指数,会给陆金所带来什么?

作为老牌的头部指数编制公司,MSCI为全世界的投资人提供了重要的基准指数参考,是机构投资的重要参考工具之一。

从短期来看,入选MSCI中国全股票指数的积极影响,往往会直观体现在其股价变化上。百度当初入选MSCI指数后,其股价涨超6%。陆金所也不例外,公司入选MSCI指数后,盘中一度涨超20%,收盘涨幅超15%。

这背后原因不难理解。当标的公司被宣布即将纳入MSCI指数后,资金会调整仓位,一些纳入指数的股票会相应出现一定程度的拉升。

当然,除了入选MSCI指数带来短期的股价拉升外,长期来看,入选MSCI指数给陆金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有望帮助陆金所获得更多增量资金。正如上文已经提到的,MSCI指数为全世界的投资人提供了重要的基准指数参考。公开数据显示,全球前100个最大资产管理者中,97个都是MSCI的客户,甚至部分机构也会根据MSCI指数的标的变化,被动配置样本内的上市公司股票。

这意味着,被纳入指数样本,将有望成为更多主流机构资金的选择。无论是主动投资,还是被动配置,陆金所都将获得更多增量资金买入,流动性也会逐渐增强。

其二,扩大陆金所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一直以来,由于海外投资人并不熟悉国内公司业务情况,因此大多对中概股投资保持谨慎态度。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又使其不得不配置一定的中国资产。

在这种情况下,MSCI指数往往对海外资本起到一定“风向标”的作用。公开数据显示,在北美以及亚洲地区,已经有超过90%的机构性国际股本资产是以MSCI指数为标的运作的。获得该指数重磅背书,陆金所理应更容易吸引国际资本,更好地打开资本市场品牌知名度。

从上述角度看,陆金所在资本市场有望迎来更好表现。那么,陆金所何以成为,唯一新增纳入MSCI中国全指数的海外上市公司呢?

02为什么是陆金所?

讨论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MSCI指数的选股标准来分析。

参照MSCI的选股标准,该指数只会纳入在各自领域名列前茅、经营业绩稳中有升、财务表现稳扎稳打的“优等生”。

从行业地位看,陆金所在中概股金融科技领域占据着绝对的头部地位,其业务规模远超中概股同类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三季度,陆金所信贷规模为6451亿元。而中概股中同行业贷款规模排在第二的360数科,其信贷规模虽也达975.92亿之巨,与陆金所仍有明显差距。

可以说,陆金所稳居中概股金融科技赛道头把交椅。从业绩层面看,其经营业绩也保持着较好的增长态势。不管是营收增速,还是净利润增速,陆金所都在逐季提升。

纳入MSCI中国全股票指数背后,陆金所控股价值几何?

陆金所业绩的高速增长也不难理解,这里面有其业务模式和经营战略层面的优越性。一方面,陆金所信贷业务选择了市场上最优质的一块蛋糕——小微企业主,并聚焦这一人群的融资信贷需求提供服务。2021年三季报披露,季度新增小微企业贷款已达80.5%。

中国小微有着非比寻常的韧性,尤其是在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各行各业的小微企业主对融资的需求出发点已从“保生存”转向“求发展”,但这类经营性的融资需求尚未被传统融资渠道充分、有效地满足。但整体来看,小微客户是较为优质的借款群体,他们的信用风险较低、单笔额度高、借款周期较长。陆金所选择聚焦于这一优质群体提供服务,解决的正是小微企业主的中大额信贷痛点,同时也与银行和其他以小额消金业务为主的互联网平台形成了错位竞争。

另一方面,从产业逻辑看,金融科技产业具备一定马太效应,起步早、科技内功足的头部平台能够有效降低资金成本,而资金成本的降低又能吸引到更多高质量用户,形成资金成本降低-用户量质双增-平台高质量稳健发展的良性循环。在该效应驱动下,陆金所的零售信贷业务有望加速增长。同时,陆金所作为行业头部平台,紧跟监管趋势,积极、主动、持续地降低小微融资成本,提升自担保比例,并通过科技手段,提升风控与获客效率。

另一方面,陆金所也成功开辟了第二增长曲线-财富管理业务。从数据层面看,陆金所的财富管理业务始终保持着不俗的成长性。2021年三季度,陆金所的活跃投资者数增长至1530万人,同比增长15.91%;平台得益于对中产大众客群的聚焦服务,投资金额在人民币30万元以上的客户资产占比达80.8%,比去年同期提升3.3个百分点,资产质量稳步上升。

考虑到财务管理业务具备一定的双边效应,即理财产品/机构数量和投资人数量相互促进,陆金所财富管理业务也有望保持不错增长。

在营收高速增长的同时,陆金所的盈利能力也在稳步提升。2021年三季度,公司净利率为25.8%,较2020年同期有较大提升。

陆金所盈利能力的提升,主要得益于技术赋能带来的积极影响。目前,陆金所基于技术能力,打造了连通线上线下的O2O模式。三季报显示,陆金所将主要为小企业主服务的O2O直销队伍从二季度末的59000人增加到了约64000人,并且整体生产力环比提高了4%。

总的来说,陆金所既具备领先的行业地位,又有着较好的财务基础。这样优秀的公司被纳入MSCI中国全股票指数,并不让人意外。

03长坡厚雪,陆金所价值几何?

对于投资人来说,除了资本市场的短期利好,关注公司价值更有意义。公司价值如何,首先要看行业机会。正所谓长坡厚雪,只有坡足够长,才有可能滚出大雪球。从行业层面来说,无论是零售信贷,还是财富管理,陆金所面临的机会都不可谓不大。

先说前者,中国的零售信贷市场体量庞大,且需求供给缺口较大。根据华泰证券数据,2016年至2020年,个人消费贷款(不含按揭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年复合增长率为14.5%,2020年底达到人民币57.8万亿元。

同时,与面向大型企业的批发银行业务和按揭贷款相比,零售信贷市场涵盖小微企业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和经营贷款,资金缺口还比较大。根据奥纬咨询数据,2019年小企业贷款需求大概在89.7万亿元,约有52%未得到满足。

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零售贷款绝大部分都掌握在银行手里。但随着科技的渗透率提升,也催生了金融科技公司的崛起。与其他金融科技公司相比,陆金所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在客户层面,相比仅专注于消费贷的公司,陆金所的目标客户群为其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与更优的市场质地。

2)在产品层面,其他金融科技提供商相比,陆金所促成的贷款期限更长,金额更大。

3)与绝大部分金融科技公司不同,陆金所主要依靠线下渠道触达借款人,并对其提供更有效的服务,随着线上流量获客难度逐渐上升,陆金所的运营优势将被进一步放大。

凭借以上三点优势,陆金所也有望在此过程中持续扩大市场份额。除了零售信贷业务外,陆金所所处的财富管理赛道同样机会巨大。

具体来说,陆金所的目标市场介于私人银行的高净值客户与许多金融科技公司的大众客户之间,这部分中产和富裕人群,拥有大量可投资资产。根据奥纬咨询数据,2019年该人群的可投资产约为人民币95万亿元。

尽管需求巨大,但供给方面缺口明显。一方面,中产投资者的可投资资金可能尚未达到私人银行的门槛,因此他们无法获得私人银行的服务。另一方面,富裕人群和中产投资者对投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比大多数大众市场产品所能提供的更为复杂。

面对这一广阔市场,陆金所已经构建了多样化的产品体系。据公司招股说明书,上市时已涵盖来自429个第三方产品提供商的数千种产品。

全面且多样化的产品体系,也成功吸引了海量的高净值用户。截至2020年末,陆金所的客户平均资产规模约为2.9万元,是其它三大非传统金融服务提供商的平均客户资产的三倍以上。拉长周期看,对高净值客户的优势,将成为陆金所发力财富管理领域的最大筹码。

无论是零售信贷领域,还是财富管理领域,我们能清晰看到陆金所正在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逐渐显现在业绩层面。随着上述优势的逐渐显现,陆金所整体的业绩增长也将变得更为确定。

【免责声明:本文为本网站出于传播商业信息之目的进行转载发布,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及立场。本文所涉文、图、音视频等资料之一切权利和法律责任归材料提供方所有和承担。本网站对此资讯文字、图片等所有信息的真实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亦不构成任何购买、投资等建议,据此操作者风险自担。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处理。】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