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中国股市初创时期的老故事,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丨理财应健中

2024-02-11 16:18:57 - 第一财经广播

船队和大户室的故事

在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大家都只拿着100元左右的工资,几乎所有家庭的资产规模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那个年代万元户是令人仰视的,杨百万更是神一样的存在,而初创时期的股市,市场信息不畅通,交易过程也不畅通,市场俗称“抢跑道”,而初创时期的券商也是将人分三、六、九等,证券营业部一楼都有散户大厅,楼上有中户室、大户室、超大室,要抢跑道就必须进大户室,在涨势中抢先买进,而在跌势中快速滑脚,资金不够怎么办?

上海市民集腋成裘就自发形成了规模较小的小舢板,资金规模再大点,比如说300万元、500万元,那就叫船队,每一个船队都有一个所谓的船长,那些做股票水平较好的人都会被封为船长,一波行情下来,按入股额进行分配。实际上这就是民间私募基金的雏形。

聊聊中国股市初创时期的老故事,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丨理财应健中

股票认购证的疯狂

剧版《繁花》展示了上海1992年股票认购证的场景。上海市民都知道,当年沪深两地都有过新股发行带来的阵痛,1992年股票认购证的发行,给股市乃至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当年所有市民都纠结于买与不买的犹豫之中,而最终认购证带来的财富效应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心理冲击。如果没有这种财富效应带来的影响,市场的投资者队伍就不可能发展到如今这样的规模。当无数被称为股民的一族与无数公司的命运绑在一起就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命运共同体,股票的初衷即为如此,将这一幕激情燃烧的场景展现出来,也即展示了股份制改革的初衷。

聊聊中国股市初创时期的老故事,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丨理财应健中

轻信消息、透支加杠杆的悲惨

剧版《繁花》展示了中国股市从区域性市场到全国性市场转型中出现的阵痛,攫取一个虚拟414股票的叙事方式来展示这种扩容中的阵痛。老股民都记得,当年有一家来自北方的医药股来上交所上市,公司派出庞大的宣传团队到各个股市沙龙中演讲,上海的股民情绪一下子吊了起来,股票上市第一天,20多元开出后,一路炒高,那时市场信息滞后,来自北方的全是抛盘,而上海的一批大户满仓加透支加仓,最后的结果是,在后来的跌势中很多大户被打爆,这样场景是早期市场投资者感受到的惨痛。

股市之所以能发展至今,也是一个个成功者和失败者的经验教训堆砌起来的,如今上海市场中和社会生活中有一句俗称:药头,就是来源于此,任何不熟悉的东西推出,人们习惯性的会想一想,会不会是药头。所以说,投资者的成熟是吸取了无数个教训后逐渐成熟的。

聊聊中国股市初创时期的老故事,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丨理财应健中

当年中国股市第一例收购案

尽管《繁花》剧中隐去了上市公司名,但作为教科书级别的案例已经列进了商学院的课程之中,跟着市场一路走过来的投资者也对此案例记忆犹新。当年南方的上市公司进军上海,欲收购一家全流通的公司,而当年的上海投资者从感情上接受不了,这家实业公司是一家街道企业改制的,当时所有的股东对公司情有独钟,买面包非要去这家公司的门店;拍好照片后冲洗胶卷,不管路途多远,也要送去南京西路的公司门店;持有股票的许多股东还尽力为公司招商引资,希望自己的公司不断茁壮成长做大做强。

同时外部资金介入,欲通过持股数的增加获取控股权,将这家公司收入囊中后将其做大做强。这样激烈的收购与反收购,在剧情中得到了很好的显现。在剧中很奇妙地用一个桥段显示出剧情的转换。李李送给阿宝一个盒子,打开一看,是一条鲶鱼。鲶鱼效应是经济学和社会学的一个概念,这种桥段的巧妙展示,将剧情带进了收购兼并大战,也解释了阿宝参与市场的激情以及个人身价的跌宕起伏。

聊聊中国股市初创时期的老故事,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丨理财应健中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