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隔离桩间距能否加宽?相关回复:设计标准不是强制规定,加宽会增加隐患

2023-12-11 09:57:28 - 媒体滚动

转自:安庆新闻网

近日,市民余先生致电本报热线反映,城区一些道路斑马线隔离桩间距太窄,高低不等,骑行通过时容易擦碰,还有的桩体破损严重,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市容。希望相关部门将隔离桩间距加宽,便于通行。

道路隔离桩间距能否加宽?相关回复:设计标准不是强制规定,加宽会增加隐患

龙眠山路雷池路段隔离桩宽窄不一,参差不齐。

斑马线隔离桩“奇形怪状”

11月22日,记者来到迎宾西路与浮山路交汇处看到,路中间等待区南北两侧分别安装了4支隔离桩,其中两支隔离桩间距为65厘米,且每支隔离桩顶盖脱落,桩体也有被撞击的痕迹。路过的行人表示,冬天穿着长外套行走,稍不留意衣服就可能被刮破。骑电动车时会避免车身与两边隔离桩擦碰。

随后记者来到天柱山西路观察发现,大部分市民骑行通过时较为顺畅,极少数市民没掌握好平衡致电动车碰上隔离桩。位于天柱山西路刘纪路段,道路中间等待区的隔离桩间距不足80厘米,存在缺桩现象,有的桩体严重变形破损,像一圈废铁皮伫在中间。记者再往西骑行看到,道路另一处等待区两边安装的隔离桩是石柱子,虽然间距超过一米,但其中两个石柱已折断倒地。

在集贤北路,几处隔离桩间距设置宽窄不一,窄的60厘米,宽的107厘米,并且有桩体挪移的痕迹。集贤南路上的隔离桩间距多在80厘米以上,但也有缺桩和桩体倾斜现象。

在龙眠山路雷池路段,道路中间的隔离桩间距混乱,高矮不一且陈旧不堪,其中有两处桩体紧密相连,桩体之间还存在打桩的痕迹。同安路上一处隔离桩间距最窄,仅52厘米。

设计标准不是强制规定

记者走访发现,湖心北路、菱湖北路和菱湖南路上的隔离桩较为整齐,间距也比较统一,为1米左右。采访中,部分市民希望隔离桩间距可以在一米以上,否则每次骑车通过总担心被碰。市民刘女士平时骑三轮电动车出行,她表示部分隔离桩对三轮电动车“不友好”,很多间距窄的隔离桩通过不了。市民汪女士则表示自己的膝盖曾经被隔离桩碰伤过。

隔离桩间距宽窄不一,甚至破损不堪,能否有效管理、规范建设?据市政工程管理处综管科科长陈文斌介绍,城区道路红白相间的隔离桩是交警部门设置的,城管部门设置的是路口人行道的隔离石柱。安庆经开区管辖的部分道路隔离桩则由区城管维护,隔离桩建设标准需问住建局。

市住建局城建办主任张成介绍,根据国家标准《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规定,交通道路上分隔栏杆在有行人穿行的断口处应设置分隔柱,分隔柱间距宜为1.3米~1.5米,高度根据需要确定,材质没有特别规定。

由此可见,隔离桩间距有相应的标准参照,但记者绕城一圈偶尔看到有的人行道设置的隔离石柱间距达到1.5米,而其他马路中间的斑马线隔离桩间距没有达到1.3米。为什么有标准却没有执行呢?张成表示,道路交通分隔柱的设计标准并不是强制规定,道路交通主管部门是交警部门,他们根据实际交通管理和安全需要,会将分隔柱的间距收窄。

对于市民提到能否加宽部分路段隔离桩的建议,市交警支队秩序科工作人员张立勇和安庆经开区城管市政园林科科长王英海均表示,如有破损现象会尽快更换,但不赞成加宽间距,因为一旦加宽,一些送货的三轮车和四轮电动车就会从中穿行,增加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11月27日,安庆经开区城管市政已将天柱山西路刘纪路段的隔离桩更换一新,但间距没变。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