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系列纪录片《何以中国》开播

2023-12-11 15:36:13 - 北京晚报

大型系列纪录片《何以中国》近日在东方卫视播出,这部立足于考古实证、文明溯源的纪录片用全新的镜头语言和历史视野,探寻中华文明形成、发展、壮大的客观规律和内生动力,可以看作是一部影视化形式的早期中国文明简史。该片首播内容解码秦汉大一统,以唯美的画面对历史细节进行戏剧化演绎,体现出高水准的制作品质。

大型系列纪录片《何以中国》开播

以历史小人物勾勒家国情

《何以中国》是第一部以考古为线索,完整叙述中国文明发展历程、准确描绘历史脉络的影视作品。首集《秦汉》,以出土文物、考古遗址所反映的历史样貌为依托,从使臣、将军、和亲公主、普通士兵的不同视角及人物故事出发,讲述秦汉大一统在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等各领域的实现。

纪录片依托百年中国考古发现,从湖南里耶古城遗址出土的秦代木方、渤海湾畔的秦代行宫遗址、秦直道遗址、汉代南越国宫苑遗址、海昏侯墓等历史遗存中,解析史料、透物见人,解码秦汉王朝统一的历史进程。片中没有对白、没有访谈,以旁白和无台词的专业表演引导观众进入历史长河中。

纪录片中的故事都不是虚构的。安陆城外“睡虎地”四号墓里的一封家书,让人窥见20多个世纪之前,秦军普通士兵黑夫和惊对家人的牵挂,以及战争年代对统一与和平的向往。一个历史上的小人物,敦煌郡效谷县悬泉置的啬夫弘(胡歌饰),则在18年的迎来送往间,见证丞相史李尊护送复员的戍卒返回原籍,也见证和亲的解忧公主晚年从乌孙归汉。《秦汉》全集内容没有浓墨重彩描摹帝王将相,讲述重点体现了对历史中小人物的人文关怀,勾勒出自古以来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片中用文物说话,通过影视化叙事描绘出更为具体有温度的古代。而所谓“透物见人”,即见到文物背后的人与社会及其演进的历程,通过“人”的塑造,来与今天的观众形成情感共鸣,理解“何以中国”。

每一个画面都值得细细赏鉴

《何以中国》在创制上汇聚了强大的电影团队,将纪实、电影、重建等表达手段融为一体。在叙事及美学风格上,纪录片一方面通过文物和遗址拍摄,展现出历史细节的真实美感和生命力,另一方面通过情景再现的影视化呈现手段,还原历史现场,打造别出心裁的视听语言。

纪录片的每一个画面都值得细细品读,片中的每一个场景,不光是导演组的心血,专家也会反复推敲,找到更坚实的证据。纪录片首集《秦汉》,讲到解忧公主和亲乌孙,公主进入营帐的画面只有几秒钟,但乌孙营帐的造型、公主的服饰、托盘上的动物皮毛等该如何呈现,摄制组寻求了多位专家学者的意见。

片中利用三维地图,呈现了秦汉各阶段的文化疆域版图以及地理地貌特征,在考古发现的基础上模拟还原了古代宫阙的面貌。蒙恬、刘邦、霍去病、卫青、刘贺、解忧公主等历史人物形象,则参考了秦兵马俑、汉画像砖等众多考古发现中的造型。就连南越宫苑中的梅花鹿、龟鳖等一闪而过的影视画面,也都有考古实证为依托。

倒叙形式回溯中国万年文史

百年以来,经由一代代考古学家们的努力,实证了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何以中国》的英文版名字是ChinabeforeChina,纪录片通过考古学的材料来重建远古中国的历史,叙述中国何以成为秦汉时代的中国,中国何以成为现在的中国。总导演干超阐述了《何以中国》的四层旨归:“考古写史,以考古引领,跨越万年时光,实证早期文明国家中国的发源和发展;透物见人,以大量的考古成果和文物组合,通过影视化叙事,描绘更为具体有温度的先人所处时代的社会面貌;连接现实,以严谨负责的治学精神,回答中国何以为今日中国的内在逻辑和动力;视听创造,创新纪录片的视听语言,并使节目各部分都具备长尾的档案价值。”

纪录片采取了独具一格的倒叙形式,第一集《秦汉》记录秦汉王朝多元一体的统一“中国”;第二集起,纪录片返回万余年前,《摇篮》《星斗》《古国》《择中》《殷商》《家国》《天下》从“最初的中国”的雏形顺流而下,展现中华文明初始阶段每一次重要承继、流转的脉络。本报记者邱伟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