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旧金山会晤后,中日专家建言两国深化战略互信拓宽交流渠道

2023-12-11 17:49:29 - 澎湃新闻

近日,日本执政联盟自民党和公明党就放宽防卫装备出口规则进行磋商,预计在今年年内向政府提交“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的修改方案。岸田政府在去年年底出台备受争议的“安保三文件”后,一直企图快速推动扩军备武路线。今年,日本一方面与英国和意大利谈判合作研发下一代战机,与美国商议提前“战斧”巡航导弹的采购时间。另一方面向菲律宾和孟加拉国提供防卫装备,加强安全合作。

在防卫安全政策大转向的过程中,日本与美国及其盟友强化安保合作。12月9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韩国国家安保室室长赵太庸及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局长秋叶刚男在韩国首尔会晤,跟进三国领导人今年8月在戴维营峰会上的讨论,会上涉华议题再成焦点。

日本今年发布的外交蓝皮书和去年发布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都将中国定义为所谓“有史以来最大的战略挑战”。2023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中日首脑会谈在11月的APEC会议期间得以实现,重新确认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释放止跌回稳的信号,但也不意味着中日关系会就此“回暖”。

在12月9日举行的中日高端智库学者对话:“国际变局下中日维护和平、促进繁荣的共同责任”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日双方多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于两国关系的现状并不持乐观态度,认为中日关系在政治战略领域面临严峻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在会上指出,今年11月16日中日领导人重新确认战略互惠双边关系定位,令人鼓舞,但是也由此产生一些疑问。“如果在一个双边关系中,一方将另一方定位为‘战略挑战’,那么要实现构建战略互惠关系的目标将是何其之大。”

就上述疑问,杨伯江进一步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日方目前恐怕难以自圆其说,应该明确定义所谓的最大战略挑战是指政治安全领域,而非整体关系,这样还能有回旋的余地。

观察|旧金山会晤后,中日专家建言两国深化战略互信拓宽交流渠道

日本国际论坛理事长渡边茧指出,两国首脑再次确认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非常重要,但是目前的中日关系绝对称不上“良好”。她对澎湃新闻表示,不认为日本对华战略定位与两国构建战略互惠关系相矛盾。两国之间最重要的是对话,要拓宽交流渠道,并继续探索中日共同拥有的价值和利益。

日本当前国家安保战略系安倍时期战略延续

日本“安保三文件”发布近一年以来,该国首相岸田文雄反复单方面称,日本面临战后最“严峻且复杂”的安保环境,因此要根据新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来加强“防卫力”。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于铁军认为,对于日本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需要拉长时间线。他对澎湃新闻表示,当前日本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实际上是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第二次执政时期战略的延续,俄乌冲突只是加速了这种战略转型。日本虽然声称仍继续奉行“专守防卫”原则,但实际上该原则正在被一步步掏空。

上个月,日本防卫省宣布,与菲律宾签订出口协议的4座日本国产防空雷达中,1座已完成交付。岸田文雄出访菲律宾期间,决定根据“政府安全保障能力强化支援”(OSA)框架,向菲律宾提供海岸监视雷达等装备。紧随其后,日本政府11月20日决定通过OSA框架,向孟加拉国提供4艘警备艇,从而加强两国在安保领域的合作。日方还计划在年内与援助目标国家马来西亚和斐济达成类似的协议。

OSA是日本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的重要内容,必须在“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的范畴内实施。按照日本政府的说法,在“政府开发援助”(ODA)框架外新设这一OSA制度,主要目的是适应“志同道合”国家的安全需求,通过无偿资金合作等方式向有关国家提供包括军需物资在内的能力建设支援。

“日本在OSA框架下向菲律宾等国家提供防卫装备,明显具有针对中国的意图。”于铁军认为,在防卫领域,日本与美国等国家密切合作,查缺补漏,深耕细植,发挥了其他国家都难以发挥的作用。不过,考虑到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状况,日本走“再军备”的道路并不容易。

近期,日本执政联盟讨论放宽防卫装备出口规则,12月8日总结出拟议提案,获得外国企业许可、在日本国内制造的授权防卫装备,若得到授权国同意,则允许出口至第三方国家,包括美国的地对空拦截导弹“爱国者3”(PAC-3)和英法德的榴弹等。不过,出口对象国排除像乌克兰这样的涉战国家。对于向第三国出口日本与他国共同研制的装备,公明新党内部持谨慎意见,未列入提案。这将涉及日本与英国、意大利共同研发的下一代战机。

据报道,目前日本国内逾万家企业涉足防卫工业,但是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编制的2021年全球军售百强企业中,仅有4家日企上榜。对于日本防卫产业的企业来说,因严格限制出口,以国内市场为主。

二战后,日本出台“武器出口三原则”,严禁武器出口。直到2014年,时任首相安倍晋三执政期间,出台“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大幅放宽了该国长达数十年对外输出军备和技术的限制。到岸田政府,修改后的“安保三文件”明确提出修改“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及其细则,企图寻求进一步扩大武器出口。

随着日本政府着手修改防卫装备出口原则,该国防卫产业翘首以盼。拥有170年经营历史的日本重工企业IHI,业务范围广泛,但最擅长的专业是旋转机械,这些机械通过旋转器件产生风力和电力,其核心技术与喷气式发动机等设备相同。IHI利用其旋转机械制造技术生产战斗机发动机已有约60年的历史,主要应用于航空自卫队主力战机F15,但是按照计划,一半的F15将退役,IHI面临拓展市场的挑战。如果防卫装备出口原则放宽,能否出口飞机发动机将成为焦点。

于铁军提醒道,日本在武器出口这方面的转型仍然需要时间,难以一蹴而就。战后日本防卫装备产业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国内市场狭小,海外拓展受限,难以带来规模经济效益。不过,日本工业制造能力底蕴深厚,一旦放宽限制,其防卫装备产业的发展前景不可小视。

日本对华定位的背后

上个月,中日领导人在旧金山会晤,这是双方继去年11月在曼谷会晤后的再次会面,重新确认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在学术研讨会上,中日学者就推进战略互惠关系讨论时,许多中方学者认为,日本目前在安全领域的对华态势和单方面行径不利于两国深化战略互信。

今年以来,日本加快在西南诸岛的弹药库和基地建设,不断强化机动部署和持续作战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据新华网援引《朝日新闻》报道,日本旨在强化防卫力而完善全国机场和港口的“公共基础设施整备”草案内容。为了方便自卫队使用这些设施,选定了14个机场和24个港口共计38个设施作为延伸和扩建候选地。作为应对中国军备增强而推进的防卫力“向西南转移”的部分内容,38处设施中的70%即28处(14个机场、14个港口)位于冲绳和九州。

上智大学教授前嶋和弘对澎湃新闻表示,从日本的角度来看,日方加强防卫力、日美同盟在军事领域的合作加强,实际上是对中方扩军和海洋军事动态的回应。

前嶋和弘补充说,外交努力对于缓解地区紧张形势非常重要,但是近年来中日两国在外交领域的交流有所减少,日本国内的舆论也如此认为。日本公众亦困惑于为何中国对日本国家安全保障构成威胁、成为“最大战略挑战”,即使实际情况是并没有威胁到日本,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外交渠道、人员交流来让彼此之间增进理解。

对此,于铁军认为,进入21世纪后中国发展迅猛,和美国一样,甚至比美国更甚,日本人心理上视中国为“最大战略挑战”,也不是不可以理解,但这种定位显然夸大了所谓的“中国威胁”,特别需要中日学者之间的理性交流,将其中的“泡沫”挤一挤,推动健康稳定中日关系的发展。

另外,在经济领域,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河合正弘指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避免全球经济的实质性割裂,对于日本和中国这两个经济上高度依存的国家来说,维持“建设性而稳定”的双边关系,推动“战略性互惠关系”至关重要。日中关系在政治互信方面虽存在不足,但同样拥有诸多共同面对的经济领域课题来推进互信合作。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