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举办“数智化时代的公共政策:范式变化与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

2023-12-11 18:23:29 -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郑若婷邱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彦武)12月6日—7日,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指导,厦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办,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和公共政策研究院承办的“数智化时代的公共政策:范式变化与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厦门大学思明校区举行。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50多位专家学者、该校200多名师生以及媒体记者等参加了此次会议。

厦门大学举办“数智化时代的公共政策:范式变化与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

“数智化时代的公共政策:范式变化与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会场。

12月7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上,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联合召集人、国务院参事、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教授以及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郁建兴教授分别发表了致辞。厦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陈振明教授主持了论坛开幕式。

张宗益校长在致辞中指出,“数智化”时代的发展与我国治理现代化中面临的各种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都对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厦门大学长期注重推进政策科学的学科发展与创新,积极推动跨学科交叉融合与协同发展,并在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和实现学科专业转型升级上取得了重要进展,未来将持续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在公共政策各个领域的深度合作,助力公共政策学科创新发展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厦门大学举办“数智化时代的公共政策:范式变化与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

厦门大学校长张宗益教授致开幕辞。

薛澜教授指出,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呼吁政府加大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力度,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加友好和开放的环境。同时,他指出,要关注科技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长远影响,积极寻求有效的政策工具和治理手段,引导技术向善发展。

郁建兴教授在CSSCI来源期刊《学术月刊》2023年第11期上刚刚领衔发表了《超越技术赋能:数字化改革中的治理模式重塑何以可能》一文,他就“数智化”时代对公共政策学科的意义以及学科教育作出点评,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以及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革命性和颠覆性的意义,认为它不仅推动了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也推动了社会科学研究范式的转型。郁建兴从数据层、工具层、知识层以及模拟层四个维度提出了未来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方向,并指出通用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一门统一的科学成为可能,我们要增强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为统一科学的到来做好准备。

随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联合召集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丁煌,厦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陈振明教授,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院长、厦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胡荣教授,分别作了题为《作为公共管理学二级学科的公共政策》《大变革时代的公共政策》与《价值需要和公共政策》的主旨演讲。主旨演讲由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于文轩教授主持。

本次会议还开展了两场圆桌论坛。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许晓东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吴建南教授,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肖滨教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邹庭瑾教授以及华中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徐增阳教授,围绕“交叉学科视野下的公共政策”的主题进行了第一场圆桌论坛讨论。

厦门大学举办“数智化时代的公共政策:范式变化与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

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开峰教授主持了第一场圆桌论坛“交叉学科视野下的公共政策”,包括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许晓东教授在内的5位与谈人参与研讨。

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郁建兴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李树苗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欧名豪教授、东北大学城乡社区建设研究院院长张雷教授以及海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徐艳晴教授,围绕“公共政策学科展望”的主题,开展了第二场圆桌论坛讨论。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朱旭峰教授、复旦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朱春奎教授、中山大学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杨宏山教授以及来自其他高校的3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公共政策的学科建设”“社会科学与公共政策”以及“数智技术与公共政策”三大主题,开展了讨论和研究分享。

(文中图片均由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和公共政策研究院提供)

责任编辑:许革,张彦武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