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联合国采购探知国际公共市场热点—— “软”标准将成中国医药企业出海门槛之一

2023-12-11 14:32:00 - 媒体滚动

国际公共采购是全球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份额占全球GDP总量12%左右,累计采购额超万亿美元,采购的主体涉及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多边金融机构等。参与国际公共采购是我国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提升国际商誉、树立中国品牌的良好机会。

在国际公共采购中,联合国各相关机构是主要采购主体。每年联合国都在ungm官方网站(www.ungm.org)发布联合国采购年度统计报告(ASR),披露联合国年度采购总体情况。2022年,联合国采购总额为296亿美元,规模与上年基本持平,但由于新冠疫情平复,防疫物资、新冠病毒疫苗等产品采购量下降,健康类产品采购份额为76亿美元,同比下降28%;中国参与联合国采购份额的排名也下降至15名,采购额为5亿美元。

健康产品采购领跑

健康板块始终是联合国采购中份额最大的部分,2022年健康产品采购额为76亿美元,占采购总额的25.6%。其中,药品、避孕药具和疫苗采购额为56.9亿美元,占总额的19.2%;医疗器械和设备采购额为17亿美元,占总额的5.7%;卫生健康服务采购额为1.3亿美元,占总额的0.4%;其他为5254.4万美元,占总额的0.2%。

从采购机构来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一直是健康产品最大的采购机构,2022年采购额达48亿美元;泛美卫生组织(PAHO)以9.7亿美元位居第二;联合国项目事务署(UNOPS)以5.5亿美元位列第三。

从联合国采购探知国际公共市场热点—— “软”标准将成中国医药企业出海门槛之一

从供应国来看,比利时、美国、印度、英国、法国等为主要供应国,采购金额分别为14.2亿美元、9.6亿美元、8亿美元、7.9亿美元和3.6亿美元;从受援国来看,缅甸、叙利亚、约旦、阿富汗等国是重点医药产品接收国。

从联合国采购探知国际公共市场热点—— “软”标准将成中国医药企业出海门槛之一

2021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以防疫物资、新冠病毒疫苗等为代表的健康产品采购创造了历史新高,达106亿美元;2022年,随着各个国家和地区宣告新冠大流行结束,相关采购需求回落,健康类产品总采购额较2021年减少了24亿美元。下降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UNOPS在2021年为墨西哥的项目采购了22亿美元的健康产品,导致2021年采购额激增,到2022年采购需求回落;二是防疫物资、新冠病毒疫苗采购需求锐减,以中国为代表的相关供应国参与健康产品采购份额降低。

在健康产品中,自2010年以来,药品、避孕药具和疫苗一直是采购量最大的产品类别,2022年采购额为56.9亿美元,其中主要为免疫调节类药物,采购额达47.1亿美元。UNICEF一直是最大的采购机构,2022年药品、避孕药具和疫苗采购额为39亿美元,其中37亿美元都用于采购包括疫苗在内的免疫调节药物;PAHO采购额为8.9亿美元;UNOPS采购额为3.3亿美元。此外,UNICEF、PAHO也减少了对于新冠病毒疫苗的采购。大多数主要采购机构对于药品、避孕药具和疫苗的采购都呈下降趋势,只有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人口基金会(UNFPA)分别增加了490万美元和3700万美元的采购额。

从联合国采购探知国际公共市场热点—— “软”标准将成中国医药企业出海门槛之一

从联合国采购探知国际公共市场热点—— “软”标准将成中国医药企业出海门槛之一

中国参与采购份额下降

2022年,中国在联合国采购中供应了5亿美元的产品,占联合国采购总额的1.69%,排名由2021年的第3名跌至第15名。2022年共有13个联合国机构从中国采购医疗产品,采购额达2.29亿美元。其中,最主要的采购类别为医疗器械及设备,采购额为1.4亿美元;其后是药品、避孕药具和疫苗,采购额为8900万美元。UNICEF的采购金额最高,达1.4亿美元,占比高达61%。

虽然2022年中国参与联合国采购份额与2020、2021年相比呈下降趋势,但与2019年相比,采购额增长了103%,说明中国企业更多参与到联合国采购中,中国产品也因为疫情期间的突出表现得到了世界的关注和认可。随着2023年5月5日WHO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际社会对于防疫相关的呼吸机、防护服、新冠病毒疫苗、药品等健康产品的需求骤降,使中国在联合国采购中参与度减少。

总体来说,2021—2022年,中国医药产业在联合国采购的舞台上大放异彩,既有足够供给全球基础医疗物资的产能,也有达到国际标准的研发能力。2021年,3款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冠病毒疫苗通过WHOEUL(紧急使用清单)认证,被联合国机构采购,即为例证。

以联合国采购为代表的国际公共采购吸引了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关注,公共市场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又一关注热点,拓展了企业的商务布局思路;同时,为了进入国际公共市场,产品质量、生产场地及GMP符合性达到国际标准是“敲门砖”,企业愈发关注欧、美、日、WHO等SRA评估标准以及ISO等国际标准,这对于提高中国产品竞争力,增加中国企业话语权有着重要推动意义。中国企业一直在积极探索加入联合国采购的机遇,在ungm平台上注册的中国供应商数量持续增加,2022年已达8927家。

从联合国采购探知国际公共市场热点—— “软”标准将成中国医药企业出海门槛之一

关注“软”标准

由于世界各国对于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一致追求,各国政府对于用药安全、医疗器械使用规范等监管要求更加完善、透明。在国际公共采购市场中,各采购主体对于供应商的考察更加综合立体,不仅关注产品质量、生产流程标准的监管与国际接轨,同时越来越关注企业治理、环境保护、企业社会责任、妇女及劳工权益等软性因素。以联合国采购为例,近年来逐渐突出ESG目标、可持续采购、合作采购等因素。未来,对于供应商经营、生产、运输、售后等全周期、多维度的标准合规考察将成为各采购主体优化供应商选择的必由之路。

ESG目标及可持续采购

2004年,联合国发布《WhoCaresWins》报告,正式提出ESG概念,其核心要义是统筹兼顾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自2015年《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通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设立以来,联合国系统被要求在政策、业务和行政方面将SDG内部化。

可持续采购(SustainableProcurement)可以被视为一种“软”治理机制,鼓励市场生产更可持续的产品,并推动全球提升资源转化率、应对气候变化以及促进人权与性别平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12”中提到“确保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以及其目标12.7提到需要“根据国家政策和优先事项,促进可持续的公共采购做法”,明确指出公共采购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战略之一。

ESG即是通过环境、社会和治理三方面的评估,对企业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估,从而引领全球可持续性投资、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社会公正。ESG的主要评价因素如下:

经济因素 即产品的性价比、价格、质量、可用性、功能。

环境因素 即绿色采购,指产品和(或)服务从诞生到消亡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的影响。

社会因素 购买决策对消除贫困、国际资源分配公平、劳动条件、人权等问题的影响。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共识日益深入,社会对企业在绿色发展、节能减排、社会责任、诚信经营和合规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格,联合国在采购流程中将持关注碳中和、清洁能源使用、绿色供应链建设、物流网络优化等方面的因素。2022年,24个联合国机构报告在采购过程中运用了可持续采购政策,同比增加14%;有16个机构报告在过去3年中对于供应商进行了ESG培训。2022年在采购需求中要求纳入ESG标准的联合国机构增长4%,达到90%。例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将环境标准纳入其日内瓦总部进行清洁服务的供应商招标程序,中标的供应商需确保清洁用品、设备和清洁技术对环境友好。WIPO在2022年采购了71万美元的工业清洁服务和清洁设备。

中国企业应积极参与到全球ESG实践中,参与更多政府部门及医药商会等行业组织举办的公共采购及ESG合规培训,学习和借鉴最佳行动,并以更高标准和更严谨的态度推进ESG实践,持续提升自身的ESG绩效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平衡和持续发展。

合作采购

根据联合国大会关于四年期全面政策审查的第71/243号决议,自2016年起合作采购(CollaborativeProcurement)得到关注。该决议呼吁各组织加强协同合作,联合国系统各实体进一步探索进行协作采购的机会,许多联合国组织都签署了该声明。

合作采购是由多个联合国组织联合进行采购,或共享采购结果。合作采购的目标是通过扩大规模实现价格降低,或得到更优服务,并减少组织之间的流程重复。

2022年,25个联合国机构报告了合作采购,较2021年增加了5个;合作采购总额达15亿美元,较2021年增长3.9亿美元。其中,药品、避孕药具和疫苗类别的采购额为1.6亿美元,是第二大采购产品类别;医疗器械和设备类别的采购额为9100万美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WHO、UNOPS是合作采购的主力。

中国企业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公共采购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例如,在信息获取方面,由于国际组织采购信息较为分散,需要企业主动关注和了解。在质量标准方面,国际公共采购一般对供应商有ISO等资质认证的要求,对药品、医疗器械有WHOPQ、CE认证、SRA认证、EUA、WHOEUL等硬性要求,而许多中国企业仍在进行国际认证的路上。对于复杂的招投标规则、合同,中国企业往往缺乏兼具招投标知识和外语能力的专业人才团队;即使拿到订单,在搭建海外本地化团队提供售后服务方面,对于企业也有不小的挑战,如药品需要安全使用、药物警戒等全生命周期管理,医疗器械产品需要安装、维修等售后服务。国际组织的采购项目往往周期较长,且需求不稳定,成为长期供应商后需要签订几年内价格固定的合同,且付款模式一般没有预付定金,回款周期较长,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及产品储备状况提前做好金融应对方案。此外,国际公共采购往往对于环保要求较为看重,而国内企业在可持续采购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适应相关要求也是企业需要综合考量的因素。

对于想要参与到国际公共采购领域的企业来说,出海公共市场对于自身能力建设的要求只增不减;同时,企业在面对国际公共采购的同时,应该积极运用资源整合能力。国际组织对于供应商的考量往往不只看重其生产能力,对于配套的物流、仓储、售后服务都有要求。因此,生产商和海外运营经验丰富的贸易商、物流公司可以合作提供全产业链的服务,国内的供应商和国外的代理商可以合作提供售前售后一条龙的服务。

在要求企业积极完成自身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国际组织探讨产品采购的替代质量标准,如是否可以在中国已加入ICH和IMDRF等国际监管协调机制并积极发挥作用的情况下,认可中国药械监管机构的认证、检查结果,为国际公共采购市场引进质优价美的中国产品探索新路径。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潘越)

《中国医药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陆悦)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