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华关税政策的利与弊

2024-12-11 21:05:09 - 新浪财经头条

来源:沈建光

导语

11月5日,特朗普以压倒性优势当选总统,反映了美国民众对拜登政府在贫富差距扩大、高通胀等问题上的不满,以及对精英主义的反感。他的“美国优先”政策虽然有一定的支持基础,但也存在诸多内外矛盾。在这种背景下,特朗普加征关税的节奏可能较为缓慢,这既有利也有弊,中国也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局势。

在此背景下,笔者发布了一系列报告,涵盖了《特朗普经济政策的五大矛盾》、《特朗普对华关税政策的利与弊》与《中国如何应对极端关税政策》,分析了中国如何利用特朗普“孤立主义”政策带来的缓冲期,抓住产业链布局的机遇,缓解与美国及西方彻底脱钩的风险。以下是第二篇《利与弊》的全文,请参阅!

文|沈建光

首发于FT中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2024.11.27)

随着特朗普政府关键职位的提名逐步公布,以及对外经贸政策主张越来越多的主张为媒体披露,特朗普新政府对华关税政策的内容也逐渐明晰。与此前市场预期比,笔者以为有利的方面是主要是加征关税可能是个逐步的过程,不会一开始就是60%或更低,而美国和欧洲日本以及加拿大和墨西哥之间的经贸关系也会备受打击,这也有助于中国修复与欧洲和日本等国家的经济关系;而不利的方面主要是中美关税冲突难以避免,两国关系可能又会重新因为经贸问题引发两国关系的全面恶化。

面对当前的局势,中国需要抓住一年左右的缓冲期,首要解决好房地产和地方债务问题,推动自身经济的企稳,其次是缓和和欧洲日本的经贸关系,防止欧洲和日本以美国构建新的对华经贸的统一战线。从中长期看,还是要加大市场化法治化的改革开放。只要中国做好自己的事情,中美彻底脱钩的可能性不高。

关税节奏慢于预期但决心可能超出预期

市场对特朗普政府上台之后的关税政策一直存在较大分歧。一些观点认为特朗普可能在就任之后就立即大幅对华加征60%的关税,如他在竞选时做的承诺,而另一些观点认为特朗普意识形态色彩不强,重视商业利益,有谈判妥协的空间。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加征关税可能是个逐步的过程,但想要避免关税也不太现实。这两天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发帖,以未能有效管控毒品以及非法移民为由,宣称在其总统任期的第一天,将对所有从墨西哥和加拿大进入美国的产品征收25%的关税。他也以类似的理由宣布对所有从中国进入美国的产品额外征收10%的关税。

这一方面意味着关税的落地已经近在眼前,一方面也意味着短期中国面对的关税水平低于此前的一些预期。实际上,此前获美国财长提名的华尔街对冲基金投资人贝森特也呼吁,加征关税需要采取分阶段、逐步实施的方式。

美国加征关税的三个目的

对中国而言,美国加征关税存在三个不同的目的:增加税收,施压迫使中国改变一些经济政策,和强硬的拖钩战略。

第一个目的:增加税收弥补美国的财政赤字。近日,美国新财长贝森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关税可以作为多种工具来使用;他专门谈到在美国的早期历史上,关税长期是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在贝特森“三三三”的施政方针中,即美国经济增长达到3%、财政赤字回落到3%的GDP,和每天增加300万桶石油。把美国的财政赤字降低到3%的挑战很大,特别是还要落实特朗普减税的竞选主张。即使削减一些特朗普认为不合适的支出,如环保等,也很难实现万亿美元量级的赤字削减。马斯克推动政府精兵简政的效果仍属于未定之数,通过对进口产品包括对中国进口产品加征关税则比较确定的有助于增加政府收入。

中美贸易摩擦以来,美国的关税从2017年的352.1亿美元上升到2023年的773.9亿元,应该大部分与中国的商品进口有关。根据美国TaxFoundation的估算,若对所有国家加征10%的关税可能为美国政府带来每年1700亿美元的收入,若税率达到20%,则收入可达2800亿美元。

第二个目的:以加征关税作为施压筹码,改变中国的补贴以及补贴等政策。贝森特明确表示,关税是特朗普总统与贸易对手的“协商工具”。他特别批评中国,“通过一系列政策将资源从家庭部门转移到制造业部门,(导致)中国出口产品开始涌入世界”、“市场准入和透明度的缺乏也使中国公司免受竞争压力”“当市场参与者没有相同的激励和约束条件时,自由市场经济逻辑就会崩溃”。

在这种情况下,美方可能利用关税迫使中国改变一些既有的政策安排,以提升美国企业的竞争优势,获取更大市场份额。持有这类观点的美国经济界高层是很流行的。

当然,针对国际上对中国补贴制造业的批评,中国政府也已经在推到改革,比如,中国已经公布并实施了《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条例》要求,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或者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给予特定经营者税收优惠,实施选择性、差异化财政奖励或者补贴,也不得在要素获取、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给予特定经营者优惠。

第三个目的:美国鹰派,他们主张利用高额关税作为手段,推动中美经济完全拖钩。这是三个目的中最坏的结果,也更需要付出努力尽量拖延脱钩的时间。

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利与弊

美国的关税政策实施节奏偏慢,无疑有利于中国调整应对;而美国和盟友分裂加大,也有利于中国修复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但是,目前看特朗普加征关税的态度较为坚决,中美关系很难改善,是对中国不利的一个方面。

由于特朗普需要优先处理一些国内事务,如削减官僚体制等,目前看美国加征关税更可能逐步实施,这也意味着中国有一年左右更充裕的时间来应对关税的冲击。

例如,贝森特在其获得提名后的首次采访中表示,他的政策将优先事项将是兑现特朗普的各项减税承诺,包括使其第一任期内的减税政策永久化,以及取消针对小费、社会保障福利和加班费征收的税收。另外,高通胀引发民众不满是这次民主党大选失利的主要原因,抗通胀仍是特朗普第二任期需要解决的优先事项。短期对华大幅加征关税并不是当下的最优选择。

此外,美国对外加征关税不止是针对中国,其他国家包括盟友国家也是他的目标,这客观上有利于中国修复和相关国家的关系,从美国建立的对华包围圈中突围。

实际上,传统盟友加拿大已经被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直接威胁。而欧盟、日本对此也都十分警惕,严阵以待。例如日英两国政府已经在计划新设外交和经济阁僚参加的经济版“2+2”会议,帮助重建因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而倒退的国际经济秩序。

但是,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的最终决心可能比较坚决,中国也需要做好中美贸易关系、乃至整体关系继续恶化的准备。

中国要用好特朗普对华政策的缓冲期

从特朗普挑选财政部长的人选来看,其对关税政策的落实比较坚持。据报道,特朗普曾经有四个财长候选人,除了贝森特之外,后来成为商务部长的卢特尼克、私募基金创始人罗文、美联储前理事沃什也都是潜在人选。罗文和沃什都是因为在关税问题上与特朗普立场并不一致,最终被特朗普排除在外;而贝森特之所以被选定,也是因为特朗普认为他更能执行政府的新政策。

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因为贸易摩擦中美关系急转直下。伴随着更高水平互征关税的到来,中美经贸关系再度受到冲击恐怕是大概率事件;而中美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这也意味着中国需要为更糟糕的中美关系做好准备。

当然,总体而言,中国需要抓住这一年的缓冲期,加速产业链重新布局、解决好房地产和地方债务问题,推动经济企稳。中期而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综合考虑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可能分歧加大,只要中国做好自己的事情,中美乃至中国和西方国家走向彻底脱钩的可能性不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