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启明创投梁颖宇:如何提升创新药企的创新活力|连线两会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中国创新药已经迎来“曙光”,许多中国企业研发的新药,已引发了国际投资者的兴趣。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谭丽平
编辑|张昊
图片来源|受访者
今年,“创新药”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委员、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颖宇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近几年创新药产业规模发展迅速,同时她也欣喜地发现,中国创新药已经迎来“曙光”——许多中国企业研发的新药,已引发了国际投资者的兴趣。
作为长期关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人,梁颖宇表示,去年国内Licenseout(对外授权)去欧美公司的创新药,首度超越Licensein(海外引进)到国内的创新药。
梁颖宇在今年全国两会带来的四份提案中,有两份与创新药相关。她在提案中提到,加快医药科技前沿领域的研发和应用,推动更多新药上市并服务患者,不仅对改善民生、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从制药大国转型为制药强国,提升关键领域自主创新实力的迫切需要。
不过,新药研发具有周期长、成本高、成功率低等特点。她认为,想要激发市场的创新活力,需要为新药尽快进入临床阶段疏通沿路“堵点”,更主动地扶持、保护、促进我国生物医药研发行业发展。
她提出提升创新药的“新质生产力”:一方面需要提升资本市场流通性,让上市、融资、退出更顺畅,能够多渠道融到资金;另一方面在创新药价格机制方面多措并举,建立创新药动态报销制度,建设与医保制度衔接配合的多元支付体系。以此增加科学家研发新药,投资者持续投资初创公司的动力。
此外,她还提到香港已是亚洲最大的生命科技投融资中心,且基础科研实力深厚,香港与内地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具有很大的互补性。通过整合价值链,实现优势互补,有助于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以下为对话实录(有删减):
谈创新药:创新药公司要聚焦产品
《中国企业家》:今年“创新药”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有什么感受,这次两会比较关注什么?
梁颖宇:最近大家都在谈新质生产力,这其实是我们十余年来一直在做的,尤其是新药研发。此前市场上超过九成都是仿制药,但这几年已经看到越来越多的创新药以及新的创业板块,包括mRNA(信使核糖核酸)、基因治疗、细胞治疗、AI医疗等。
行业都在讨论未来十年,新药研发何时能爆发。过去几年,我们看到国内很多资金投进生物医药企业,但同质化明显,甚至超过百家都在做同类型的产品。可以看到,一些科技含量比较低的公司后续发展也不理想。
这其实是一个正常的循环。这几年,中国的创新药有很大发展,很多中国创业者在努力研发新产品。去年国内创新药,也第一次实现了Licenseout超过Licensein,单单是启明创投的被投公司,自2022年以来就有85亿美元Licenseout交易。
《中国企业家》:去年医药领域的投融资趋于冷静,怎么看待这一现象,会愿意投怎样的公司?
梁颖宇:去年整个创投行业的投资额下降了大概有50%,不单是中国,美国也在降。主要是2019年到2021年,很多公司都是以很高的估值融了钱,甚至有公司每三个月就融一轮,这不正常。
企业家都在融资,就没有更多时间去研发产品。我们经常会建议初创公司,融资之后,一定要把精力放在公司上。不过,我认为现在是非常好的投资机会,之前很多公司的价格和估值都升得太快了。
《中国企业家》:当下作为创新药企业,核心任务是什么?
梁颖宇:首先要做好临床,有些公司还可以同时在中国和美国一起做临床,虽然这是有挑战性的。此外,怎么建立团队,怎样融资,包括在没有那么多资金的情况下,管线怎么选择,如何选出几个成功率最大的管线,都很重要。
谈创新活力:开辟更多融资渠道
《中国企业家》:创新药需要更多资本支持,尤其是这个阶段,压力特别大,你怎么看待?
梁颖宇:我们谈到新质生产力,主要是思考如何去推动创新,如何让这些创新公司可以得到更多资金支持。
我们希望整个融资渠道能完全被打通,让大家都可以更畅通地去上市、融资、退出,然后再返回来去投资早期公司和技术。我在一个提案中提到,希望资本在创新领域持续加码,为包括硬科技、新药研发等领域开辟更多的融资渠道。尤其是现在我们在创新药领域上看到了真正的曙光,要给予更多的生命力,让创业者有能力去融资,加快他们的研发能力,加快在全世界临床的能力。
《中国企业家》:这种活力还可以怎么激发?
梁颖宇:在商业化端,新药研发出来之后,究竟谁买单?我在提案里面说创新药要市场定价,要推商业保险。医保可以保很多基本的仿制药,但是创新药要投入很多资金,失败风险极高,医保很难都负担,最好尽快发展商保。
谈全球医药市场环境:看好中国
《中国企业家》:中国在生物医药里创新能力如何,什么时候会迎来新的爆发式增长?
梁颖宇:三年前,我们也看不透。但现在,本土初创公司Licenseout的这些药,很多都是全球“Best-in-class(同类最优)”。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生物医药板块真正的创新还是主要产生在中国和美国,欧洲有一点点,东南亚基本上看不到。
今年,我们投资的企业中有六七十个公司管理者去了“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年会”,跟国际投行交流的结果还不错,对方也觉得我们这些企业有机会完成上市。尤其是一些公司如果已经把产品Licenseout给跨国药企了,证明你的产品挺不错,资本市场也会认可。
最近,葛兰素史克以10亿美元的预付款和多至4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收购了AiolosBio公司。这家公司的核心管线就来自于恒瑞医药的授权,这个消息还是非常鼓舞中国初创公司的。
现在也有很多美国投资者找到我们,希望一起去合作成立公司,让我们被投公司的产品在美国做临床,单独在美国上市。
谈香港医药优势:与内地有很大互补性
《中国企业家》:你还有一份提案是通过发挥香港独特优势来提升生物医药行业全球竞争力,香港的优势是什么,怎么去发挥?
梁颖宇:香港拥有建立世界级生物医药生态系统的独特优势,不仅能够助力创新药企业度过资本寒冬,提升全球竞争力,更有利于有效应对当前地缘政治所带来的挑战,精准构建一个庞大的医药板块,吸引国际投资者关注香港以生命健康科技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我认为会成为发展新动能的重要着力点。
香港与内地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具有很大的互补性,通过整合价值链,实现优势互补,有助于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中国企业家》:摩根士丹利最近发报告说全球的资金正在重返中国股市,你感受到的资本动向是怎样的,中国创新药领域的方向如何发展?
梁颖宇:透明度和制度化,包括可不可以市场化去运营,还是很重要。海外对中国企业是非常感兴趣的,只是他们还需要一点时间去看谁能冒出来。
未来投资热点
《中国企业家》:未来行业细分的融资机会是什么?像去年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就特别热。
梁颖宇:我觉得今年还是GLP-1,第一代的GLP-1还是有很多不同问题,行业还在看。免疫、蛋白质组学等领域,需要慢慢去消化,创新也需要一点时间。
新闻热线&投稿邮箱:tougao@iceo.com.cn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