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摸鱼”被辞退?“下班紧盯微信”不算加班?法院都有说法了!

2023-04-11 21:50:35 - 广西日报

今天(4月11日)

微博热搜榜上

有两条关于劳动者维权的消息

相继冲到了榜单前五名

上班“摸鱼”被辞退?“下班紧盯微信”不算加班?法院都有说法了!

上班“摸鱼”被辞退?“下班紧盯微信”不算加班?法院都有说法了!

上班因为所谓的“摸鱼”被辞退

“下班紧盯微信”公司认为不算加班

上班“摸鱼”被辞退?“下班紧盯微信”不算加班?法院都有说法了!

目前两起相关案件

都已经有了判决结果

来看看打工人的维权

最后有没有成功

——

上班“摸鱼”被辞退

01

近期

江苏南通如皋法院审理了

一起劳动者在上班时间“摸鱼”

被用人单位辞退

进而主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案件

2020年,李某入职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T公司)从事产品研发工作。2022年9月2日下午,李某在上班时间利用工作电脑浏览某娱乐明星的花边新闻。谁曾想,李某的这一行为被公司人事部的巡查人员拍照存证。

当晚,公司人事部门便向各部门发出通知,表示因李某工作时间浏览与工作无关的网页,且公司目前效益不佳,决定对李某进行劝退处理。此后,李某未主动离开公司,而找T公司的领导申诉。T公司最终在9月5日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为由向李某发出解除劳动合同的书面通知。

是否需要支付经济赔偿金

李某于2022年12月申请劳动仲裁,要求T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赔偿金。劳动仲裁委员会经审理后支持了李某的仲裁请求。T公司不服仲裁裁决结果,向如皋法院起诉,请求判决T公司不需向李某支付经济赔偿金。

如皋法院经审理查明,T公司的《员工奖惩制度》规定,犯两次及以上轻微过失者构成一般过失;屡犯两次及以上一般过失者构成重大过失;构成重大过失且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者,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李某2022年9月2日工作时间浏览娱乐新闻属于“在工作时间内处理非工作事务者”的轻微行为过失。依据上述奖惩制度,T公司并未获得劳动合同的任意解除权。如皋法院依法判决T公司给付李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赔偿金。判决后,T公司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判决维持原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法律或行政法规并未禁止用人单位将上班时间多次“摸鱼”的行为作为解除劳动合同的事由纳入规章制度。但用人单位以此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基于充分的事实证据、遵循正当的程序并兼顾劳动者对行为后果的合理预期。上述案例中,T公司事前对劳动者的轻微违纪行为没有任何提醒,而是直接发出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不仅违反其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的要求,而且加重了劳动者责任,损害了劳动者利益,应认定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

当然,本案判决认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违法,并非支持劳动者上班“摸鱼”的行为。事实上,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互相成就的关系,劳动者的勤勉工作,不仅有利于自身发展,也会促进用人单位各项业绩的稳步提升。因此,作为劳动者,应自觉履职尽责,远离消极怠工等不良行为。用人单位也应严格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稳定的就业环境。

“下班紧盯微信”不算加班?

02

上班“摸鱼”被辞退?“下班紧盯微信”不算加班?法院都有说法了!

身在职场的你

这样的情形是否早已见怪不怪?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

对这一类型案件

给出了判决

——

基本案情

李女士于2019年4月入职某科技公司担任产品运营,约定执行不定时工时制度,每年10天带薪年休假。2020年12月,科技公司以连续旷工3天以上为由解除了与李女士的劳动关系。

为此,李女士将科技公司告上法庭,其中就要求公司支付她此前在公司任职期间的加班费。李女士称,她在下班后、休息日及法定节假日共计加班了500余小时,但公司均没有支付相关费用。为证明该主张,李女士提交了聊天记录、排班表和钉钉打卡记录截图,同时提交了《假期社群官方账号值班表》,以此主张科技公司安排她周末及法定节假日定期加班。

对此,科技公司称值班内容就是负责休息日在客户群中对客户偶尔提出问题进行回复,并非加班。

一审法院审理后认为,李女士与科技公司在劳动合同中约定执行不定时工作制,因此不支持李女士要求科技公司支付休息日及延时加班费的请求。关于法定节假日加班,李女士仅提交了值班表予以证明,但其所主张的大部分日期并非法定节假日,且不能证明具体工作内容、工作时长,因此法院对李女士关于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的请求亦不予支持。

对于一审判决,李女士不服,提起上诉。

科技公司在二审时表示,李女士是运营部门负责人,“单位有事在下班后给她打个电话不属于加班”。对于李女士主张的周末及法定节假日值班的情况,科技公司称,“只是需要回复一下客户需要的信息,不属于加班的范畴”。

法院判决

对于这样的加班,北京三中院二审后认为,根据我国劳动法及相关规定,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必须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批。本案中,虽然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但科技公司未进行“不定时工作制”审批。

提供实质工作内容

法院在判决书中指出,随着经济发展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劳动者工作模式越来越灵活,可以通过电脑、手机随时随地提供劳动,不再拘束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地点、办公工位,特别是劳动者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以外利用微信等社交媒体开展工作等情况并不鲜见,对于此类劳动者隐形加班问题,不能仅因劳动者未在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进行工作来否定加班,而应虚化工作场所概念,综合考虑劳动者是否提供了实质工作内容认定加班情况。

明显占用休息时间

对于利用微信等社交媒体开展工作的情形,如果劳动者在非工作时间使用社交媒体开展工作已经超出了一般简单沟通的范畴,劳动者付出了实质性劳动内容或者使用社交媒体工作具有周期性和固定性特点,明显占用了劳动者休息时间的,应当认定为加班。

本案中,根据聊天记录内容及李女士的工作职责可知,李女士在部分工作日下班时间、休息日等利用社交媒体工作已经超出了简单沟通的范畴,且《假期社群官方账号值班表》能够证明科技公司在休息日安排李女士利用从事社交媒体工作的事实,该工作内容具有周期性和固定性的特点,有别于临时性、偶发性的一般沟通,体现了用人单位管理用工的特点,应当认定构成加班,科技公司应支付加班费。

综合频率、时长等酌定加班费

就加班时长及加班费数额如何计算的问题,北京三中院认为,由于利用社交媒体的加班不同于传统的在工作岗位上的加班,加班时长等往往难以客观量化,用人单位亦无法客观上予以掌握。且本案中的加班主要体现为微信群中的客户维护,主要以解答问题为主,劳动者在加班同时亦可从事其他生活活动,以全部时长作为加班时长亦有失公平。因此,对于科技公司应支付的加班费数额,法院根据在案证据情况予以酌定。

据此,北京三中院对此案二审后,综合考虑李女士加班的频率、时长、内容及其薪资标准,终审改判某科技公司应支付李女士加班费共计3万元。

你在工作中

有遇到过类似的困扰吗?

你觉得有哪些职场问题

迫切需要解决?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