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城区范围确定④ | 明确城区范围概念的多维内涵 探索识别成果的多场景应用

2024-04-11 13:03:45 - 自然资源部

转自:自然资源部

此次发布的683个城市城区范围成果报告是《城区范围确定规程》(TD/T1064-2021)在全国设市城市中进行的大规模实践结果。在理论上基于的是国家层面科学统一的城区范围确定方法,在实践上是联合地方单位,按照统一数据、统一时点和统一操作标准完成的具有较大横纵向比较和研究价值的重要成果。总体来看,本次成果的突出价值重点体现在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

一方面在理论上,这683个城市的城区范围成果不仅仅表征着地方在空间建设上面的延伸程度,同时还蕴含着对城市发展质量的考量。也就是说,只有在土地利用、设施建设和社会经济等方面均符合一定标准的区域才可以被认定为城区。而这种标准的量化则是此次成果在理论和方法上的重要突破,这促使我们可以从更加多元的角度去认知、去识别城市发展,尤其是将发展相对完善和相对不完善的区域准确、快速、有理有据地识别出来,这也就使得最终的成果能够承载着更准确、更多样的城市发展信息,是当前高质量发展背景的必然要求。尤其是近年来大数据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涌现使得各学科、各方向进行精细化程度更高、包含信息量更大的城市分析具有了一定基础,这也就要求我们认识城市要更加注重细节,以更加科学、全面和细致的态度去了解我们的城市已经发展到了怎样的程度,这个边界到底在哪里。这样,在确定未来的发展规模以及回答发展哪里、发展到什么程度等问题的时候才能更有依据。此次发布的683个城市城区范围成果或许可以初步回答上述城市发展的部分问题。

另一方面在实践上,统一数据、统一时点和统一操作标准赋予了683个城市的城区范围成果在横向和纵向上进行比较的特性。这就代表着经过动态持续的数据更新,我们不仅可以详细地去观察某一城市在时间维度上的发展轨迹,包括在城市规模、用地结构等方面的发展特征;还可以从区域、全国、国际等更大的维度去观察城市发展的均衡程度,包括从城市群、省级行政区的角度去进行分析。有了这些基础,那么在对区域乃至全国城市发展进行战略规划和资源布局调整时将更有依据。另外不止于此,该成果已经在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城市国土空间监测、沿海城市地面沉降监测与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分析、城市空间宜居性评价、城市蔓延分析等领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将来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业务实践,都可以在此基础上扩展城区成果的应用范围,可考虑从客观真实反映城市发展阶段性现状特征、辅助下一步空间规划制定、辅助规划实施效果监督评估三个方面入手,细化对成果的应用方式,发挥其内在价值。

当然,城市发展的评估与监测是一项长期且动态的任务,无论是方法还是流程,都应该立足于当下的整体发展背景,包括治理水平、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和目标的重大转变。但有一点是基础,即真实反映城市发展水平,如何科学、全面、合理地做好这件事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者:赵志庆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城市设计研究所所长;董慰  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