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书芳:大情怀抒写大文化

2024-04-11 15:00:53 - 政府网站

转自:三门峡发布

大情怀抒写大文化

——记三门峡著名文史学者刘书芳

刘书芳:大情怀抒写大文化

日前,三门峡市著名文史学者刘书芳编撰的《三门峡古代诗词解读》一经出版发行,便引发各界热烈反响。这已是他撰写出版的第八部专著。

刘书芳是国家二级教授、省“四个一批”人才、三门峡市拔尖人才。他从普通记者到高级编辑,在新闻领域摸爬滚打几十年,从新闻实践到新闻理论,取得不菲的业绩。与此同时,他又在三门峡文化领域声名卓著。哪里来的时间?哪里来的动力?……带着一连串的问题,记者开始了一次不同寻常的采访——

情怀

三门峡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交通、文化通道——崤函古道横贯东西。这里自古是两京锁钥、名州重镇,在中国政治军事文化史上的地位极其重要。仰韶文化、虢国文化、老子道家文化、古道关塞军事文化、古道诗词文化、漕运文化、砥柱文化、禅宗文化、名人文化等等,三门峡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资源十分厚重。

刘书芳:大情怀抒写大文化

说起三门峡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资源优势,刘书芳极为自豪。他感受深刻,如数家珍。正是他对三门峡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他才不甘心让这些文化沉寂淹没于各种古代典籍之中。于是,他在完成新闻工作之余,开始着眼于三门峡文化事业之中。工作之余、周末节假日,当别人将时间消磨在酒场牌场时,他正醉心于文化研究之中。当别人与朋友喝茶聊天、与家人外出游玩时,他正独自畅游在文化海洋之中。特别是2014年当他完成三部新闻专著之后,他在不耽误日常工作情况下,开始着力对三门峡传统文化的进行发掘、研究、整理、转化,先后撰写出版五部专著,合计300多万字。《文史拾遗》对古代历史和文化的一些存疑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老子文化》从新角度全方位探讨老子及其《道德经》;《崤函古道与文化传播》围绕崤函古道与数千年来三门峡地域文化发展与传播状况进行研究;《三门峡通史》将零散的史料置于全国历史大背景下,向读者展现了一卷有理有据、真实丰满的三门峡历史画卷;《三门峡古代诗词解读》选取了180余位诗人的400余首诗作,真实记载了他们在崤函古道留下的不可或缺的印记……一字一句间,皆能品读出他对脚下这片热土的眷恋,对三门峡文史研究的热忱。

近些年来,他利用《三门峡日报》文化专刊,组织策划了10多组大型系列报道。“文化名人与三门峡”“黄河岸边遗落的唐诗宋词”等等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弘扬宣传三门峡文化,培养了一大批文化人才,激发了三门峡人的文化自信心,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境界

文史是生动的,但研究是枯燥的。随手抓起草稿纸列满自己的“工作任务”,在众多历史文籍中寻觅考证,在漫漫长夜里挑灯笔耕,已是刘书芳的日常。

“三门峡的历史文化研究起来非常困难,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从历史典籍中寻找、整理、转化。”回想起搜寻三门峡文史资料的日日夜夜,刘书芳不禁吐起“苦水”。

三门峡虽有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但缺乏详细系统的历史文献,从事相关研究的专业人才也较少。那些珍贵的文化资源都深藏在历史典籍、文化专著里,散见在历史遗迹和考古发现中,需要一点点爬梳剔抉、释义解读、分析论证、去伪存真。

宁缺毋滥、一丝不苟、看重事实、科学严谨,是刘书芳研究文化的一贯态度和作风。他说:“遇见问题就必须给解决了,不能把问题再交给别人,所以有时候为了某一句话,可能要搜寻一二十万字的材料去考证。”

刘书芳:大情怀抒写大文化

如此严谨的研究过程必然是漫长的。为了保证本职工作,刘书芳只能利用工作之余或节假日研读古籍,那盏夜读的灯经常是凌晨1时才关闭,凌晨4时又亮了起来,久坐伏案带来的腰椎、颈椎不适早已是“家常便饭”。《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历史典籍都是他手中的“常客”,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华古典文学丛书”塞满了他的书柜,书房地上桌上到处都有竖排繁体、没有标点、不分段落的老版图书。

说起这种老版图书,满书繁体古文,不分段落、没有标点,有的语言聱牙诘屈,用典用词极其晦涩,通篇读几遍,断不开句,更不知所以,这种艰难常常使刘书芳在某个时候被“卡”住。

“有时候也想放弃,可一想到如果大家都因为过程艰难而不作研究,三门峡历史上那些优秀的文化和本就鲜有人知的感人故事很可能被永久湮没。”刘书芳说,文化需要整理转化,自己又有古代文学、古代语言文字的基础,这是一份应尽的责任,更是一种难舍的情怀。

格局

提起格局,很多年轻人告诉记者,他们常听刘书芳老师说的一句话:“一个人格局决定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与否。真正拥有大格局的人,能将理说透,将事做好,将学问做大。”刘书芳在文化研究上走过的路恰恰是对这句话最好的注脚。

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大多给人一种零零碎碎的感觉,《三门峡通史》是将三门峡零碎的史料放置于中国大历史背景下写成的,有这样格局,人们看三门峡通史,才能系统而不零乱,既明白三门峡历史事实是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历史意义、人文价值,瞬间明了。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院长刘庆柱评价:“该书从框架结构到内容,都是值得我们考古学、历史学工作者去学习参考和借鉴的。”

三门峡地处偏僻,有人刚开始就不相信三门峡有什么文化。刘书芳则认为,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格局要大,不要先把自己限制在某个小框框里,只要与三门峡有关的优秀传统文化都值得研究,特别是经过崤函古道的文人墨客、王侯将相、封疆大吏、逆旅游客在三门峡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篇都是三门峡文化,三门峡区域里发生的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特别是发生在这里的决定一个朝代存亡的战争及其相关的各类历史文化等等都值得三门峡人去研究,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都值得挖掘整理转化。《崤函古道与文化传播》《三门峡古代诗词解读》等书的出版让文化界为之震撼,让三门峡人为之自豪。

刘书芳:大情怀抒写大文化

刘书芳对文化的研究不是只想自己写书出成果,他想让全市干部群众都真正认识真正重视文化,让更多的人一起来挖掘转化弘扬文化。他时时在想方设法以各种方式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贡献出来。他主动到机关事业单位义务宣讲,他积极组织记者和文化爱好者在报纸、新媒体宣传文化,他热心支持引导一些文旅融合规划和项目实施。眼下,春意浓浓,前往黄河岸边石刻公园的游人络绎不绝。这座以“唐风宋韵厚重崤函”为主题的石刻公园便是在刘书芳精心策划下建成的,集中展现了三门峡区域留存的以唐宋诗词为主的历代优秀作品,使人们在赏石观景的同时,触摸到黄河文化有力跳动的脉搏。此时翻开刘书芳编著的《三门峡古代诗词解读》,他对难解之词进行注释,并逐首对诗意、诗的艺术价值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进行阐释,同时纠正了一些流传较广的错讹之处,严谨之余多了灵动,使得石刻公园里的石刻艺术更加清晰生动,引人沉浸其中。

如今,刘书芳依然忙忙碌碌,三门峡的历史名人文章、三门峡的军事文化都列进了他的“任务清单”……安于静,成于思;学无止,精于勤,对刘书芳来说,讲好三门峡故事,写好三门峡人物,宣传推介好三门峡,足矣!(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赵力文通讯员王梦)

来源:河南日报

声明:本号原创文章谢绝媒体转载。如经授权转载,请于文章开头注明“来源:三门峡发布微信公众号”。

主办:中共三门峡市委三门峡市人民政府

运行:中共三门峡市委宣传部 中共三门峡市委网信办

今日热搜